最近看的一本書《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書裡有一個篇章,激盪了我的想法:
捷徑不存在。
在命運突然改變之後,樂透贏家最後並不快樂。倉促建成的房子很少能熬過第一場風暴。一句話總結一本書或者一件新聞並不能替代整個故事。
我們經常抄捷徑而不自知。聆聽的時候,我們往往跳躍前進,籠統概括說話者的整體訊息。我們可能忽略整個前提,甚至重點的微妙之處。捷徑讓我們假設自己在節省時間,也讓我們避免自己的看法遭到挑戰而感到不適。而我們的世界觀則持續萎縮。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耐性〉
所謂「繞遠路才是最近的道路」,指的是人常常為了在短時間內精熟某一項技藝,於是循著不正規的道路,利用一些小技巧,快速達到目的。然而,與其浪費時間在一直找那些小技巧,倒不如一開始就去練習那些重要的技能,雖然前進的速度看似緩慢,但其實是最快的方法。
培養耐性很像培養感知,都是藉由接受一切事物的本來面貌來培養。不耐煩是與現實爭論,渴望某件事與我們現下體驗到的不一樣。希望時間能加速,希望明天早點到來,希望重溫昨天,或者閉上眼睛再睜開的時候,發現自己到了別的地方。
時間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所以耐性始於接受自然的節奏。不耐煩的潛在好處是藉由加快與跳過自然節奏而節省時間。矛盾的是,這樣的最後結果是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這是白費力氣。
——《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耐性〉
Rick Rubin 的說法我非常認同,「時間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需要順應自然的節奏、尊重事物發展所需要的時間,如果硬是要加速,就會打破大自然的規則。
簡單來說,「耐性」其實就是「尊重大自然運行的節奏」。我們必須接受,這世上本來就有許多事情,我們沒辦法掌控,尤其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