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何多層?
無人機價廉量大,單一武器擋不住蜂群;必須把「偵測 → 干擾 → 硬殺」三合一,才不會砸大錢卻漏小目標。光纖無人機的問世,更凸顯「分層+分手段」的必要性。
1️⃣ 探測層:先看得見 👀
- 小雷達+光電 ‑ Sky Sentinel 內建雷達,結合 AI 影像比對,自動標記目標。
- 被動 RF ‑ 只接收不發射電波,適合城市隱蔽部署。
- 光纖無人機專用偵測 ‑ 無 RF 發射,可用目視 + 多感測融合(光學+聲學+雷射測距)輔助定位。
註:目前光纖無人機的自動識別裝置大多仍在試驗階段,
2️⃣ 軟殺層:先癱瘓再開火 ⚡
- GPS 干擾 ‑ 對 Shahed 等低價機最划算,可使其命中率下降 約 30–50 %。
- 高功率微波(HPM) ‑ Leonidas、Rapid Destroyer 可一次癱掉整群小機,但耗電大,仍在測試。
3️⃣ 硬殺層:最後一擊 🔫
以下依「武器 → 成本 → 用途 → 實戰案例」說明- AI 機砲|US$100–500/發|23–35 mm 破片|烏軍Sky Sentinel擊落多架 Shahed。
- MANPADS|US$4–8 萬/發|3 km 內小~中型無人機|俄軍用Igla 擊落 TB2。
- 中程 SAM|≥US$50 萬/發|重型 UCAV/巡弋彈|烏方將蘇製 Buk‑M1 發射架改射美製 RIM‑7 Sea Sparrow擊落Shahed‑136。
- Patriot|≈US$400 萬/發|高空/高價值飛彈|攔 Shahed 成本失衡,但可擋彈道飛彈。
註:光纖無人機硬殺可用小口徑速射砲或斷纜彈切纜+撞擊機體,避免浪費昂貴飛彈。
🛠️ 成本評量 3 步驟
- 估價值:先算被保護目標市值。
- 算日流量:日均威脅架數 × 攔截單價。
- 排優先:優先採購「平均每日成本」最低組合;硬殺留給高價目標與光纖機。
🚀 新趨勢
- AI 指控中心:多感測器融合,1 秒內自動分配「誰干擾、誰開火、誰斷纜」。
- 模組化炮卡車:將 Gepard 35 mm 砲塔上卡車,10 分鐘轉場,躲避反擊。
- 斷纜彈:高速金屬絲拌射體,專斬光纖纜線並碎裂機體。
💬 腦力激盪
若手上只有 US$200 萬,要守一座變電站,你會買:
A️ 、2 套 AI 機砲 + 大功率 GPS 干擾,
B️、 5 枚 MANPADS + 小雷達,
C️、一枚 Patriot 飛彈?
為什麼?留言告訴我!下一篇無人機系列完結篇[🚀未來戰場展望:無人機 vs 反無人機的軍備賽],帶你一窺未來的「空中戰場」。
📕 名詞說明
- 多層防空(Layered Air Defense)
以「探測 → 軟殺 → 硬殺」分階段建構多道攔截網。高價武器專攔高價目標,低價武器負責大量廉價威脅,兼顧效能與成本。
- 探測層(Detection Layer)
第一線感知網,由雷達、光電與被動 RF 感測器組成,負責「及早發現」並提供目標座標給後續層級。
- X‑band 微波雷達
工作於 8–12 GHz 的高解析度小型雷達,對小型無人機、砲彈等低雷達截面積目標特別敏感。
- 被動 RF(Passive Radio Frequency)
只接收不發射電波,靠偵聽敵方遙控、遙測或數據鏈訊號判定目標方位,具高隱蔽性。
- 軟殺層(Soft‑Kill Layer)
利用電子戰手段癱瘓目標:如 GPS 干擾讓無人機「迷航」,或高功率微波一次性燒毀蜂群電路。
- GPS 干擾(GPS Jamming)
發射強噪訊覆蓋 L1/L2 頻段,讓衛星訊號接收器失鎖。對依賴商規 GNSS 的廉價無人機效果最佳。
- 高功率微波(HPM, High‑Power Microwave)
以定向天線輸出極強脈衝微波,瞬間在電路上誘發高壓電流,使多架無人機同時失效。
- 硬殺層(Hard‑Kill Layer)
使用砲彈或飛彈直接摧毀目標的最後一道保險。射擊成本最高,但命中後威脅立即解除。
- AI 機砲(AI‑Controlled Autocannon)
將 23–35 mm 快砲結合人工智慧目標辨識與電腦射控,可自動追蹤與射擊小型空中目標。
- MANPADS(Man‑Portable Air‑Defense System)
肩射式近程防空飛彈,射程約 5 km 內,以紅外或雙波段導引鎖定低空飛行器。
- 中程 SAM(Surface‑to‑Air Missile)
射程 20–50 km 的地對空飛彈系統,能同時應付巡弋飛彈、無人機與中型固定翼機。
- Patriot(Patriot PAC‑3/MSE)
美製長程防空/反彈道系統,射程可及 35 km+,對高價值彈道與巡弋目標最有效,但單發成本高達數百萬美元。
- AI 指控中心(AI Fire‑Control Center)
將多源感測器資料即時融合,並以演算法自動分配「干擾或開火」的指揮節點,可在 1 秒內完成決策。
- 模組化炮卡車(Modular Gun Truck)
將防空砲塔(如 Gepard 35 mm)搭載於輪型卡車底盤,10 分鐘內即可轉場,提升機動與生存率。
- Sky Sentinel
烏克蘭導入的低空防禦鏈,多功能 X‑band 雷達結合 AI 快砲,可自動偵擊 Shahed 等低速無人機。
- Shahed‑136
伊朗製「見證者」系列低價自殺無人機,射程逾 1 000 km,以飽和攻擊壓垮昂貴防空系統。
- Leonidas/RapidDestroyer
美國 Epirus 與澳洲 EOS 研發的車載高功率微波(HPM)系統,主打「一次清空蜂群」的軟殺能力,目前仍處測試與原型化階段。
- Buk‑M2
俄製中程地對空飛彈系統,曾在敘利亞與烏克蘭戰場擊落大型 UCAV(無人戰鬥機)。
- Gepard 35 mm
德製雙管 35 mm 自走防空砲,可在短時間內傾瀉高密度彈幕;烏克蘭前線證實能有效擊落 Shahed 群。
- 蜂群攻擊(Swarm Attack)
大量低價無人機同時進逼,消耗或飽和防空射擊資源的戰術,對單一層級防禦系統威脅極高。
- 光纖無人機(Fiber‑optic UAV)
以細長光纖作為通訊鏈路,避免 RF 干擾、抗 GPS 阻斷,常見於戰術偵察或自殺機。
- 斷纜彈(Cable‑Cutting Projectile)
內含金屬絲或鋸齒碎片,專為切斷光纖/導線打造的小口徑高速彈。
- Igla(9K38 Igla/SA‑18「Grouse」)
蘇聯 1980 年代服役的肩射近程防空飛彈系統,可攔截低空直升機、固定翼機或小型無人機。改良型 Igla‑S(SA‑24) 增加導引抗干擾能力與破片威力,烏俄戰場與中東衝突皆有實戰紀錄。
- Bayraktar TB2
土耳其 Baykar Tech 製造的中空長航時(MALE)武裝無人機,被視為「性價比」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