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缺了一塊!從《與神對話》看如何透過關係成為真正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好的,各位親愛的讀者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書編輯。最近我們有幸深入探討了一本非常特別的書:《與神對話》。這本書探討了人生中的許多重大課題,其中一個經常困擾大家、也是書中著墨甚多的主題,就是「關係」。

今天,我想以一個輕鬆口語的方式,來跟大家聊聊這本書裡關於「關係的真正目的是什麼」這個關鍵概念。這不是學術論文,而是一份方便大家回顧重點的編輯筆記,希望能幫助你們理清思路。

raw-image

傳統觀念 vs. 書中的觀念:一個巨大的轉變

我們大多數人進入關係時,心裡想的常常是「我能從這段關係裡得到什麼?」。我們可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直到遇到那個「特殊的人」,彷彿他們能讓我們變得「完整」。聽起來很浪漫,對不對?但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其實不是事實。更糟的是,這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壓力,要他們扮演一個他們本來不是的角色。當他們無法再達到你的期望時,憎恨和憤怒就可能產生。

所以,書中給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觀點:關係的目的,並不是要找到一個能讓你完整的人,而是找到一個「你可以與他分享你的完整的人」

關係的核心目的:決定並成為真正的自己

這本書一再強調,不只是關係,就連我們整個人生,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去「做」,並且去決定「你真正是誰」。關係,就是讓你認識且體驗「你真的是誰」的工具。你是誰,是在與所有其他一切的關係中,你創造自己成為什麼。

因此,你的個人關係是一個神聖的領域。它看似與他人無關(因為核心是關於你自己的創造),但又與他人甚有關係(因為有別人的參與)。這就是一種「神聖的二元性」。

書中甚至提出一個聽起來可能有點驚人的想法:讓在關係裡的每個人都只擔心「他自己」——自己在做誰、做什麼、有什麼;自己在要什麼、要求什麼、給予什麼;自己在尋求、創造和經驗什麼。聽起來是不是跟我們傳統被教導的「在關係裡要犧牲自己、只擔心別人」完全相反? 書中說,恰恰是這種「集中焦點在別人身上」——你對別人的執迷——才是造成關係失敗的原因。

關係是「機會」,不是「義務」

這本書提供了另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在關係裡,你沒有「義務」。只有「機會」。機會,而非義務,才是所有靈性的基礎。婚姻之所以神聖,並非由於其神聖的義務,而是由於其「無可比擬的機會」。

所以,永遠不要出於義務感而在關係裡做任何事。不論你做什麼,都要出於這是關係提供給你的了不起的「機會」,讓你去決定並且做「你真正是誰」

當你在關係中遇到困難,甚至關係結束時,書中也沒有將「保持一段關係」等同於成功。它提醒你,你在地球上的工作,並不是看你能待在一個關係裡多久,而是去決定並且經驗「你真正是誰」。這並不是鼓勵短期關係,但也指出關係並沒有必須長期的要求。長期的關係當然能提供很好的機會去相互成長、表達和成就。

raw-image

從自己開始:與自己的關係最重要

書中強調,你在能視別人有價值之前,首先必須視自己為有價值的。在能承認別人的神聖性之前,首先必須認識自己為神聖的。**你的第一個關係必然是與自己的關係**。你必須先學會尊重、珍惜,並且愛你自己。如果把順序搞反了(就像許多宗教教導的那樣),在承認自己神聖之前先承認別人神聖,有一天你可能會心懷憎恨。真正的力量是存在於你內在的中心。

總結一下,書中關於關係的重點概念是:

  • 關係不是為了尋找完整,而是分享你的完整
  • 關係的真正目的是,成為你決定要成為的自己
  • 在關係中,將焦點放在自己的成長與創造上。
  • 關係提供的是機會,而非義務,是靈魂工作的完美工具。
  • 你與自己的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和首要任務。

所以,下次當你在關係中感到困惑或挑戰時,不妨問問自己:這段關係正在給我什麼樣的機會,讓我去決定並展現「我真正是誰」?我在這段關係中,是在努力成為我最高的自己,還是期待對方來填補我的空缺?

希望這份編輯筆記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與神對話》中關於關係的深刻見解。這本書的訊息就像一個巨大的搖撼,鼓勵我們醒來,走向另一層次的挑戰和視野。讓我們一起從「關係」這個最貼近我們生活的部分開始,應用這些革命性的建議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I繪圖 18+/R 實驗室
1.3K會員
248內容數
【限制級】未成年請勿進入。本沙龍旨在分享 電腦 AI 繪圖 的 "精彩" 畫面, 絕無真人演出。
2025/06/17
身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書籍編輯,我將為您整理這本《愛的地圖》中關於「意識創造了物質世界和身體,而非反之」這個核心概念的重點,用比較口語化的方式呈現,方便您快速回顧。
Thumbnail
2025/06/17
身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書籍編輯,我將為您整理這本《愛的地圖》中關於「意識創造了物質世界和身體,而非反之」這個核心概念的重點,用比較口語化的方式呈現,方便您快速回顧。
Thumbnail
2025/06/09
各位讀者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聊聊這本《愛的地圖》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大家最容易感到困惑的部分:「真正的愛存在於內在,而非外在尋求的特殊關係」。
Thumbnail
2025/06/09
各位讀者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聊聊這本《愛的地圖》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大家最容易感到困惑的部分:「真正的愛存在於內在,而非外在尋求的特殊關係」。
Thumbnail
2025/06/01
問: 我們究竟如何透過信念,創造自身實相? 你們的存在,你們的實相,完全是你們集體與個體信念的鏡像。明白嗎?它不是外在於你們的東西,它是從你們內在投影出來的。
Thumbnail
2025/06/01
問: 我們究竟如何透過信念,創造自身實相? 你們的存在,你們的實相,完全是你們集體與個體信念的鏡像。明白嗎?它不是外在於你們的東西,它是從你們內在投影出來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文章探討在愛情關係中,主動靠近的重要性大於等待完美對象。作者指出,許多人因為害怕失敗或自我懷疑而裹足不前,錯失建立關係的機會。文章鼓勵讀者放下完美主義,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勇於主動與他人互動,從而開啟一段新的關係。
Thumbnail
文章探討在愛情關係中,主動靠近的重要性大於等待完美對象。作者指出,許多人因為害怕失敗或自我懷疑而裹足不前,錯失建立關係的機會。文章鼓勵讀者放下完美主義,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勇於主動與他人互動,從而開啟一段新的關係。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與靈魂的約定,如何在生活中堅持自我,並在人際關係中學習包容與理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與靈魂的約定,如何在生活中堅持自我,並在人際關係中學習包容與理解。
Thumbnail
透過《深刻認識一個人》一書的「全人觀點」探討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重要性。人性如同河流,既複雜又流動,不應被簡單定義為善惡二分。透過放下預設立場和心防,我們能夠看見每個人的獨特性與多樣面向。同理與包容不僅有助於理解他人,更能加深自我認識。就像母女案例中,一個貼切的比喻能打開心扉,促進真誠的理解與連結。
Thumbnail
透過《深刻認識一個人》一書的「全人觀點」探討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重要性。人性如同河流,既複雜又流動,不應被簡單定義為善惡二分。透過放下預設立場和心防,我們能夠看見每個人的獨特性與多樣面向。同理與包容不僅有助於理解他人,更能加深自我認識。就像母女案例中,一個貼切的比喻能打開心扉,促進真誠的理解與連結。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我看見了真實的自己 親密關係,是一面最誠實的鏡子。它讓我們在與他人交織的情感中,看見自己的渴望、恐懼、優點與脆弱。有時,我們以為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卻在關係中發現,真正的需求與期待遠比想像中複雜。 我曾經以為,愛是一種給予,是無條件地包容與遷就。
Thumbnail
在親密關係中,我看見了真實的自己 親密關係,是一面最誠實的鏡子。它讓我們在與他人交織的情感中,看見自己的渴望、恐懼、優點與脆弱。有時,我們以為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卻在關係中發現,真正的需求與期待遠比想像中複雜。 我曾經以為,愛是一種給予,是無條件地包容與遷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摘錄自《道風山 認識自己》,探討自我認知、情感生活與友誼的議題。透過內省、反思個人經歷、與寬恕,引導讀者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文章並提供友誼的座右銘,幫助讀者在關係中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摘錄自《道風山 認識自己》,探討自我認知、情感生活與友誼的議題。透過內省、反思個人經歷、與寬恕,引導讀者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文章並提供友誼的座右銘,幫助讀者在關係中成長。
Thumbnail
這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找回真正的自己,並學習愛自己。文章指出,許多人因為社會角色和他人期望而迷失自我,建議讀者擺脫對他人眼光的依賴,並學會享受當下,不再被各種「癮」所控制。愛自己並不是沒有條件的付出,而是接納真實的自己,原諒過去的傷害。最後,誠摯推薦讀者閱讀《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一書。
Thumbnail
這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找回真正的自己,並學習愛自己。文章指出,許多人因為社會角色和他人期望而迷失自我,建議讀者擺脫對他人眼光的依賴,並學會享受當下,不再被各種「癮」所控制。愛自己並不是沒有條件的付出,而是接納真實的自己,原諒過去的傷害。最後,誠摯推薦讀者閱讀《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一書。
Thumbnail
去年看了「美好人生」這本書,是父母成長班的書籍。內容是哈佛成人發展研究的科普版,文字流暢感人,很好閱讀。研究結論可以簡單寫成一句話,正向的人際關係是幸福人生最重要的要件,勝過童年經驗、個性、出身,當然也勝過成績。而經營正向人際關係,是個人可以付出努力的。 對我這種從小被要求靠自己,容易與人保持
Thumbnail
去年看了「美好人生」這本書,是父母成長班的書籍。內容是哈佛成人發展研究的科普版,文字流暢感人,很好閱讀。研究結論可以簡單寫成一句話,正向的人際關係是幸福人生最重要的要件,勝過童年經驗、個性、出身,當然也勝過成績。而經營正向人際關係,是個人可以付出努力的。 對我這種從小被要求靠自己,容易與人保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