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美的開場,只有願意走近的人
很多人問:「我要怎麼知道他是不是對的人?」
其實更重要的問題是:「我有沒有允許自己,去靠近任何一個人?」我們太忙著找「對的人」,對方要長得剛好、個性剛好、興趣剛好,甚至訊息回的節奏也要剛好。我們一直以為:只要找對了人,一切就會自動順利。
但問題往往不是對方,而是你根本不敢靠近。
你還在等待一個「完全不會讓你緊張、不會讓你懷疑、不會讓你跌倒」的人出現。
那種人基本上不存在。
(如果他存在,他大概也在等你主動,然後你們就會一起老死在社群帳號裡)
靠近是一種允許,不是表現
我們都以為愛情開始前,要準備好版本2.0的自己:更聰明、更有趣、更穩定。
但現實裡,真正能讓關係開始的,是那種「就算有點不穩定,也願意試著靠近」的勇氣。
不是你講得多順利,而是你願意開口。
不是你表現得多完美,而是你沒有因為不完美就退縮。
靠近不是展示,是邀請。
你不是在考試,也不是在申請入學。
你只是在跟一個人說:「我想認識你一點點,看看我們之間能不能近一點。」
關係是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不是自我懷疑的跑道
很多人會在關係還沒開始之前,就開始否定自己:
他一定不會喜歡我這種個性的
我好像沒什麼吸引力
我說話很沒梗耶,不會冷場嗎?
他這麼受歡迎,我憑什麼?
這些想法,其實不是在「認清現實」,而是在為自己找退出的藉口。
真正想靠近的人,不是完美的那個,而是有一點怕、但還是願意動身的那個。
給自己的反思
你是不是在等一個「讓你不用害怕」的人出現?
你願不願意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就足夠開始一段對話?
你靠近的時候,是想「得到好結果」,還是「願意多一點真實互動」?
給自己的行動建議
嘗試主動建立一段新的互動,不設期待,只問問看近況、分享一點想法
當你開始自我否定時,停下來問自己:「這是真的,還是我又在保護自己?」
寫下三件你覺得自己「在關係裡其實還不錯」的特質,提醒自己其實沒有那麼糟。
《靠近,沒那麼簡單》
關係的起點,不是你遇見一個完美契合的人,而是你允許自己,從「不夠完美」的狀態開始靠近。
靠近,是一種選擇。不是因為你已經準備好,而是因為你願意不再等。
在感情裡我一直很主動,因為比起「會被拒絕」,我更相信「對方不會主動」。所以我不會選擇被動,就算心裡有很多雜音,但我知道我沒有選擇,因為總要有人開口,而那個人只可能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