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報告_20250629

Mineko-avatar-img
發佈於隨享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啊...上次造訪是近半年前的事,該來清一下灰塵了🧹

這段時間也是有一直寫東西,只是寫的都是 code 😅 而且剛好來了大案子,密集地忙了三個月,雖然接著有一小段空檔,研究了一些優化技術,但現在又要繼續為下個準案子努力,因此決定在週末結束前,回顧這半年在寫 code &各種 AI 技術打滾的小小心得。

現在手機裡的 AI 弄臣們😆

現在手機裡的 AI 弄臣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 AI 浪潮

在忙案子的同時,也持續關注各種 AI 功能發展,包含 MCP、A2A 等等,連敝司 RD team 每個月的技術分享,都脫離不了 AI 主題。現在的我,也習慣配著技術消息更新吃早餐。

從我轉職到現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AI 的功能已經愈來愈多樣,從生成文字到生成圖片、影音,且生成內容的風格與品質,也逐漸改善;相對地,大眾對 AI 的態度,從觀望(甚至不屑)漸漸地往嘗試用、多多用擴散,有些很早就在接觸的人(其中可能大部分是工程師),大概已經到了非用不可的等級。截至 Q1,我盡可能在 free plan 額度內使用 AI,但愈來愈敵不過好用的強大功能,短時間內消耗大量 token 的壓力,決定訂閱人生第一個 AI 服務(2XX 鎂/年,錢包要大破一陣子了💸)

除了功能演進,提供 AI 服務的公司數量也有顯著成長。OpenAI ChatGPT 開啟這場競爭序幕後,Anthropic ClaudeMeta LlamaGoogle Gemini 陸續加入戰局,而且不只停在 chatbot 的對話形式,近期發布 command line 的協作形式,更深得工程開發者的心,在圈內廣為流傳。連我這麼怕動 command line 的人,也不得不強迫自己熟悉這厲害的工具,提升自己的開發效能。

還有很多好用的 AI 服務,這裡暫不詳列,但觀察到以上的演進幅度之大,一度擔心自己是否會被 AI 浪潮吞噬,就連不太理解現在工程師生態的家人,也受各大新聞的影響,擔心我這時轉職是否不是個好時機。驚慌了幾天後,冷靜下來好好思考,除了工作面以外,我對自己的調適大致如下:

  • 視危機為轉機,既然透過 AI 可以生成大量內容,我就盡可能從中多學一些知識與技巧,順便練習 review code
  • 善用過去技能的優勢,把話(prompt)說清楚,透過 vibe coding 快速做出基礎架構,畢竟萬事起頭難,值得考慮交給 AI 分攤一些
  • 有興趣的新技術,就努力學習&研究,用不用得到是一回事,但多學一點不會是壞事

最近剛好看到一篇國外工程師,分享他在 PyCon US 跟專家請教「AI 是否會取代初階工程師」的問題,我覺得很適合搭配一起讀讀。

維持產品優勢撐過大風大浪

還記得在年初大案子 POC 的尾聲,剛好碰到一次 AI 的大更新,試用了之後,發現它輸出比我當時設計的架構還準確,心涼了大半。雖然客戶決選沒有受這個 AI 更新的影響,但得知落選後,心直接涼到底,san 值低到躺平了整個週末(喔...生理期這時還來參一腳,簡直轉生成爛泥一攤 orz)

不過,下個上班日當天,藉著週末停機 reset,從頭研究了這次 AI 更新的細節,認真比較了跟現在產品架構的差異。我得出了以下結論:

  • 新的 AI 固然輸出內容準確許多,但推論速度非常慢
  • 多測試了幾個場景後,新的 AI 還是輸出缺漏或錯誤的部分,尚未取得 100% 的正確(我相信目前都還不會出現這個理想的 solution)
  • 新的 AI 仍缺少可控性,難以精確地優化輸出,回應客戶期待

也就是說,現在的產品仍保有速度快、穩定度高與可迭代優化的優勢,應該在持續追蹤 AI 演進的同時,努力維持住這些優勢,才能跟其他 AI 服務做出差異,凸顯我們的服務可靠性。

是否總有一天,AI 的更新會帶有這些尚未滿足的優勢呢?我悲觀地認為:會!但是,我也樂觀地認為,開發者吸收這些 AI 的精華後,能進化出更好的功能架構,創造出更多的優勢,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一般使用」與「商業使用」的差異。

人類的野心與慾望,是把雙面刃,它同時推進著 AI 的進步(畢竟現在還是得透過人類的研發,AI 才能成長)、人類對科技的無盡需求與創意。身為工程師的我,要小心不要自亂陣腳,但也要戒慎恐懼,無論是點更多的技能,或是對工作中的產品有更多想像,不斷地提醒自己持續推進。


我覺得自己還算幸運,在 AI 初露頭角、尚未大鳴大放時,臨門一腳踏入工程師的職場。但是,跟其他前輩相比,還是辛苦許多,畢竟他們已經習慣關注新技術,並用最快速度實作、驗證,吸收的效率仍然比剛轉職的我好。而且,我不僅要追上前輩,同領域科系畢業的後輩,也可能後來居上(除非他們都被現在的 AI 養慣(ㄏㄨㄞˋ)了😅)

雖然目前只累積了1.5年的工程師經歷,但也只能繼續、更加地努力,不讓自己被 AI 快車甩飛出去,在工程師職場順利存活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貓想享
11會員
41內容數
世界不斷變動,總有些新奇的事物,等待我去發掘、剖析與分享。
貓想享的其他內容
2024/05/26
這半年來一直為了通過試用期考核,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準備、練習、複習、再複習。偶爾也體驗了爆肝工程師的加班時刻。幸運地,總算通過3+3個月,總共2次的考核,正式取得工程師的稱號了🎉 這篇就來分享這段期間的經歷及覺得有趣的事。
Thumbnail
2024/05/26
這半年來一直為了通過試用期考核,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準備、練習、複習、再複習。偶爾也體驗了爆肝工程師的加班時刻。幸運地,總算通過3+3個月,總共2次的考核,正式取得工程師的稱號了🎉 這篇就來分享這段期間的經歷及覺得有趣的事。
Thumbnail
2023/10/10
這2個月以來,專心於上職訓局的課程,擴展自己的技能樹,但不得不先暫停更新貓享想。現在結訓了,可以回歸重新耕耘,也開設新的專題「學享」,接下來從職訓期間的分享開始更新。
Thumbnail
2023/10/10
這2個月以來,專心於上職訓局的課程,擴展自己的技能樹,但不得不先暫停更新貓享想。現在結訓了,可以回歸重新耕耘,也開設新的專題「學享」,接下來從職訓期間的分享開始更新。
Thumbnail
2023/05/21
決定離開現職後,想要重新發展自己的技能樹:數據分析。在此記錄思考的歷程,以及接下來準備轉職的策略。
Thumbnail
2023/05/21
決定離開現職後,想要重新發展自己的技能樹:數據分析。在此記錄思考的歷程,以及接下來準備轉職的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0802   這裡在挑戰寫365篇咚咚,會記錄我的日常,可能是生活、是閱讀、是回憶、是思考,都小小的,歡迎你來,也歡迎你看,也歡迎跟我說說話。 如果你願意陪著我一起挑戰,我會非常非常高興並且感謝。
Thumbnail
20240802   這裡在挑戰寫365篇咚咚,會記錄我的日常,可能是生活、是閱讀、是回憶、是思考,都小小的,歡迎你來,也歡迎你看,也歡迎跟我說說話。 如果你願意陪著我一起挑戰,我會非常非常高興並且感謝。
Thumbnail
抱歉6月份忙到有點過了頭, 基本上盤就也還好XD, 就沒太多說甚麼
Thumbnail
抱歉6月份忙到有點過了頭, 基本上盤就也還好XD, 就沒太多說甚麼
Thumbnail
前情提要:其實我過去有寫文章的習慣,但就是其實,不過都在其他部落格寫,今年才搬移到這邊。 為了治療我的囤文惡習XD 我決心發願:每周一篇文,即使是硬生的、亂掰的文(真愛開玩笑的me🤭 希望大家不吝嗇按讚留言訂閱開啟小鈴鐺🛎️ 你的2024/6月份過得如何呢~ 夏天的悶熱酷暑和梅雨
Thumbnail
前情提要:其實我過去有寫文章的習慣,但就是其實,不過都在其他部落格寫,今年才搬移到這邊。 為了治療我的囤文惡習XD 我決心發願:每周一篇文,即使是硬生的、亂掰的文(真愛開玩笑的me🤭 希望大家不吝嗇按讚留言訂閱開啟小鈴鐺🛎️ 你的2024/6月份過得如何呢~ 夏天的悶熱酷暑和梅雨
Thumbnail
這半年來一直為了通過試用期考核,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準備、練習、複習、再複習。偶爾也體驗了爆肝工程師的加班時刻。幸運地,總算通過3+3個月,總共2次的考核,正式取得工程師的稱號了🎉 這篇就來分享這段期間的經歷及覺得有趣的事。
Thumbnail
這半年來一直為了通過試用期考核,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在準備、練習、複習、再複習。偶爾也體驗了爆肝工程師的加班時刻。幸運地,總算通過3+3個月,總共2次的考核,正式取得工程師的稱號了🎉 這篇就來分享這段期間的經歷及覺得有趣的事。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102 本日書寫主題: 往回翻閱前三個月曾書寫過的文字,試著找出可能具有超出字面上情緒/狀態/感受的段落,抄寫過來,並試著為它們命名。 ✍️掉漆的心情是有點沮喪。 所以要長大,就是能放過自己。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功課要練 寫於20240411(週四)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102 本日書寫主題: 往回翻閱前三個月曾書寫過的文字,試著找出可能具有超出字面上情緒/狀態/感受的段落,抄寫過來,並試著為它們命名。 ✍️掉漆的心情是有點沮喪。 所以要長大,就是能放過自己。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功課要練 寫於20240411(週四)
Thumbnail
報告一下的大整理
Thumbnail
報告一下的大整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