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最近身體還好嗎?
會點開這篇文章的你,或許最近身邊也有人確診了?又或是正在床上鼻水直流、喉嚨痛得像吞刀片一樣?如果是的話,你不孤單,我懂,那種身體不舒服、心情也低落的感覺,真的是沒確診過的人,很難想像的。
其實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很單純,因為——我確診了。對,我人生第一次確診,正式加入「中過一次」俱樂部(雖然好像也沒什麼值得加入的成就感><)。這不是炫耀文!畢竟我之前幾年真的都沒中,甚至連發燒感冒都沒怎麼有過,屬於那種「在疫情期間還自豪沒中標」的倖存者代表。但人不能太囂張,這次是真的中招了。
我不是想要炫耀,但我真的撐了五年沒確診
我知道這句話講出來感覺有點凡爾賽(笑),但真的不是炫耀,是一種人生的反差感。
因為我從疫情開始就很謹慎,家裡有長輩身體狀況不好,某段時間甚至要常跑醫院,那時候為了陪病,我每週都得快篩一次,有時候甚至兩次。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我當時真的是週週戳鼻孔、週週清白身(?),完全沒有確診過。
但就這樣撐了五年多,上週我感冒了,想說測一下,還是逃不過那根兩條線。
當下的反應其實蠻妙的,不是驚恐也不是崩潰,而是一種「什麼~真的喔?!」的愣住。就像你準備了一整季的期末報告,自認穩過,結果教授卻說你缺席一次就不及格。心情有點無奈,但也只能接受事實。
被隔離在房間的一週:從開心到失落
確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啟動「自主隔離」模式。上週我自己都佩服自己,房間門一關、口罩一戴、酒精狂噴、自己吃飯自己洗碗,全方位無死角防疫。就像突然變成一個人住的微型套房生活。
一開始我還蠻享受這種感覺的耶,想說「終於可以名正言順關在房間耍廢」,看影片開著冷氣吃便當,好像有點度假感(誤)。
但這種爽感大概維持了兩天。
到了第三天,我突然覺得超孤單。那種不是「好無聊喔」的孤單,而是一種「好像整個世界跟我斷線了」的感覺。
吃飯的時候,聽到外面家人講話聲,我卻不能走出去一起吃。以前總覺得家庭晚餐很吵,大家各講各的,但當你只能一個人坐在小房間裡配著 YouTube 吃飯時,才發現原來那種日常的吵雜,其實是生活感的來源。
還有朋友約的聚會、假日咖啡、健身課、走走晃晃的散步行程,全部取消,因為我怕傳染別人。
那一週,時間過得比平常慢很多。
病痛是照妖鏡,但也是放大鏡
確診的身體感受說實話也不太好,喉嚨痛、頭昏,最煩的還是咳嗽沒完沒了。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心裡浮現出來的念頭。
我發現,我好像又開始把「健康」視為理所當然了。
平常忙著上班、追劇、滑手機,沒時間好好休息;吃飯也常常草草了事,什麼油炸、奶茶、速食是快樂的標配;每天到很晚還覺得累,但還是硬撐不睡,因為想把握屬於自己的時間。
但當病痛來襲時,你會發現什麼都做不了,只能躺著喘氣、吃藥、睡覺,然後祈禱自己快點好。
那時我真的很深刻地感受到——健康,才是所有快樂的起點。
原來,我還是喜歡跟人交流的感覺
確診也讓我更明確一件事:我不是那種可以長期獨處的人。
我以前以為自己超愛一個人待在家,但當真的不能出門、不能見人、不能接觸時,我才發現,原來人跟人的交流,是我日常中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我們以為陪伴要有意義,聊什麼、去哪裡,但其實光是「一起吃飯」這件小事,都是不可取代的幸福。
有時候確診,不只是確診
這次確診真的讓我重新檢視了一些很基本的事情:
- 我還是把健康看得太輕了
- 我以為我喜歡獨處,其實更怕孤單
- 我以為時間還很多,但其實身體早就有話要說
人生就是這樣,有些事你不經歷,是不會懂的。
就像我寫這篇文章,就是一個人病後的小小反思而已。如果你剛好也正在不舒服、或是最近覺得有點累,希望你知道:沒關係,先讓自己好起來,其他的事慢慢來。
健康真的很重要,不是說說而已。
這篇也許只是我的心情抒發,但如果它剛好也說中了你的感受, 那就幫我按個「愛心」或分享給你身邊那個,最近也被病痛折磨的人吧。
也希望你記得:生病不是軟弱,是提醒你該休息了。
❤️我們一起好好活著,慢慢過,活出值得的日常。歡迎追蹤,聽我分享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