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自我價值重建計畫:擺脫金錢焦慮,找回你與生俱來的價值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小,我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建立在「有條件的愛」上的環境——你要先付出,才配得擁有。像是想要零用錢,得先做家事、考高分、表現得體。久而久之,我內化了一個觀念:只有夠努力、有貢獻的人,才值得被愛、被重視。

我們家的經濟其實處於小康,但每當我提出一些合理的開銷,例如購買一套新的制服,父母總會說:「太浪費了,我們家哪有錢?」於是我只好穿著學校捐贈的二手制服成長,雖然家裡其實買得起新的。

這些經歷讓我對金錢產生了扭曲的信念:自我價值 = 金錢價值。

這個信念潛藏得很深,影響至今。哪怕只是買一個一百元的便當,我都會懷疑自己:「我值得吃這麼好的東西嗎?是不是應該吃個幾十塊的泡麵就好?」

如果某天我賺到了額外的收入,我就會覺得自己有價值、值得被肯定;但只要收入下降,我的心情也跟著沉下去,彷彿整個人就變得毫無意義。

我不苛責我的原生家庭,他們也只是複製了上一代的教育方式;但我知道,我不想再用這樣的方式過一輩子。

我們都值得擁有一種不依附任何外在條件的「自我價值感」

不是來自銀行存摺上的數字,不是來自別人的掌聲與認同,而是來自你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獨一無二的存在。

於是,我決定開始一個練習:21天自我價值重建計畫。這不是靈性雞湯,也不是空談正能量,而是一個溫柔而誠實的邀請。

每天,我會透過書寫、覺察、練習自我對話,慢慢鬆動那個把「價值感」綁在金錢與表現上的舊信念,重新認識自己:即使今天什麼都沒做、什麼都沒賺,我也依然是值得被愛的。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習慣把自我價值與金錢、成就、他人肯定劃上等號,我誠摯邀請你和我一起參與這21天的練習,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回自己的核心。

讓我們一起,拿回屬於自己的力量與價值感。

你不是因為夠努力才值得愛;你,是因為「你本身」就是愛與價值的載體。

 

《價值感重建手冊》:21天療癒練習

目標:讓「我是有價值的」這個信念,不再依賴金錢,而是紮根在你的存在本身。

每天重複的信念句(早上起床與睡前念一次):「我值得被愛,不因為我賺多少錢,而因為我是我。」「今天不管有沒有金錢流入,我都依然是完整且珍貴的靈魂。」


Day 1|今天我沒金錢流入,但我仍然完成了哪些好事?

例:洗衣服、做家事、幫家人買晚餐、沒放棄生活。

 

Day 2|寫一封信給一位你信任的人或形象(可以是偶像、崇拜的人或尊重的長輩),讓他提醒你「你的價值是無條件的」。

 

Day 3|今天我不靠成果,而是靠存在本身就值得。

寫下:「我值得的理由跟金錢無關,而是因為我____。」

 

Day 4|找出過去曾被用錢否定的經驗,對自己說:「我原本就值得被尊重,不需要證明自己有價值才配得金錢、不需要用委屈自己換取肯定。」

 

Day 5|做一件「沒有任何金錢回報」但讓你感覺溫暖的事

例:看日落、泡澡、畫畫、唱歌、寫日記。

 

Day 6|寫下今天你做過的一件「勇敢的事」

不管大小,例如:面對焦慮、堅持沒放棄、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

 

Day 7|畫一個圖案代表「真正的我」(不需技巧),旁邊寫下 3 個你喜歡自己的地方。

 

Day 8|觀察一天內多少次想用「賺錢/業績」來判斷自己有沒有用。記錄它,但不責備。

 

Day 9|給自己一句鼓勵話:「我知道你曾經為了機前努力得很累,現在的我會好好愛妳。」

 

Day 10|寫下 5 件你過去沒有收入但依然值得被愛的片段。

 

Day 11|今天只做讓自己「放鬆」的事,練習不以「生產力」評價自己。

 

Day 12|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價值宣言:「我不是結果,而是存在;我不是數字,而是靈魂。」

 

Day 13|回想曾有誰在沒跟金錢有關的情況下給你支持或溫柔?記錄下來。

 

Day 14|練習拒絕:「今天我選擇不做會讓我感到被消耗的事。」並寫下感受。

 

Day 15|今天不看收入、不看銷售、不檢討成績,只看「自己有沒有好好活著」。

 

Day 16|寫給「把你價值建立在金錢上的舊信念」一封告別信。

 

Day 17|寫出理想中「沒有金錢焦慮也覺得自己有價值」的生活樣貌。

 

Day 18|列出你身上 10 個與錢無關的特質:

例:真誠、細心、直覺敏銳、會安慰人、有創造力、會傾聽……

 

Day 19|找一個可以無償給出愛的對象:對朋友好、對寵物好、對自己說句好話。

 

Day 20|在紙上寫下:「我不是錢的奴隸,我是靈魂的主人。」

 

Day 21|重讀整本手冊,選出 3 個讓你最觸動的練習;並寫下這段期間你學到的話、以及你想送給自己的話,回看這段期間,是不是已經抽離自我價值等於金錢的這段錯誤信念;若內心還是覺得自我價值等於金錢,可以重新練習21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內在的所羅門寶藏
0會員
1內容數
當你真心渴望,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自我價值不是恆久不變,它是一種對內在自我有足夠的認識及了解。不單單是可以被量化或透過比較的表面價值。 價值必須建立在「你」「我」共同的認知上。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自認為有價值,但別人並不這麼想,就只是「自以為是」、「孤芳自賞」。 如果能用別人能明白的方式將「你的價值」表達出來,讓彼此在價值的認知及
Thumbnail
自我價值不是恆久不變,它是一種對內在自我有足夠的認識及了解。不單單是可以被量化或透過比較的表面價值。 價值必須建立在「你」「我」共同的認知上。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自認為有價值,但別人並不這麼想,就只是「自以為是」、「孤芳自賞」。 如果能用別人能明白的方式將「你的價值」表達出來,讓彼此在價值的認知及
Thumbnail
提升自我價值就是自愛、自尊、自信
Thumbnail
提升自我價值就是自愛、自尊、自信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人生中陷入低潮時,如何自我評價並找回自己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分享敘事領域的實踐與學習,以及參與幸福魔法團體的經驗,作者分享如何透過自我接納與互相增能而成長。同時,文中提供了兩個團體的報名連結,適合對象分別是想發展自己的支持系統者和初步體驗探索自己的渴望與夢想者。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人生中陷入低潮時,如何自我評價並找回自己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分享敘事領域的實踐與學習,以及參與幸福魔法團體的經驗,作者分享如何透過自我接納與互相增能而成長。同時,文中提供了兩個團體的報名連結,適合對象分別是想發展自己的支持系統者和初步體驗探索自己的渴望與夢想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價值,活出自信與幸福,放下負面的想法和對自己的打壓,應該要專注於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價值,活出自信與幸福,放下負面的想法和對自己的打壓,應該要專注於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