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建立在「有條件的愛」上的環境——你要先付出,才配得擁有。像是想要零用錢,得先做家事、考高分、表現得體。久而久之,我內化了一個觀念:只有夠努力、有貢獻的人,才值得被愛、被重視。
我們家的經濟其實處於小康,但每當我提出一些合理的開銷,例如購買一套新的制服,父母總會說:「太浪費了,我們家哪有錢?」於是我只好穿著學校捐贈的二手制服成長,雖然家裡其實買得起新的。
這些經歷讓我對金錢產生了扭曲的信念:自我價值 = 金錢價值。
這個信念潛藏得很深,影響至今。哪怕只是買一個一百元的便當,我都會懷疑自己:「我值得吃這麼好的東西嗎?是不是應該吃個幾十塊的泡麵就好?」
如果某天我賺到了額外的收入,我就會覺得自己有價值、值得被肯定;但只要收入下降,我的心情也跟著沉下去,彷彿整個人就變得毫無意義。
我不苛責我的原生家庭,他們也只是複製了上一代的教育方式;但我知道,我不想再用這樣的方式過一輩子。
我們都值得擁有一種不依附任何外在條件的「自我價值感」
不是來自銀行存摺上的數字,不是來自別人的掌聲與認同,而是來自你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獨一無二的存在。
於是,我決定開始一個練習:21天自我價值重建計畫。這不是靈性雞湯,也不是空談正能量,而是一個溫柔而誠實的邀請。
每天,我會透過書寫、覺察、練習自我對話,慢慢鬆動那個把「價值感」綁在金錢與表現上的舊信念,重新認識自己:即使今天什麼都沒做、什麼都沒賺,我也依然是值得被愛的。
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習慣把自我價值與金錢、成就、他人肯定劃上等號,我誠摯邀請你和我一起參與這21天的練習,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回自己的核心。
讓我們一起,拿回屬於自己的力量與價值感。
你不是因為夠努力才值得愛;你,是因為「你本身」就是愛與價值的載體。
《價值感重建手冊》:21天療癒練習
目標:讓「我是有價值的」這個信念,不再依賴金錢,而是紮根在你的存在本身。
每天重複的信念句(早上起床與睡前念一次):「我值得被愛,不因為我賺多少錢,而因為我是我。」「今天不管有沒有金錢流入,我都依然是完整且珍貴的靈魂。」
Day 1|今天我沒金錢流入,但我仍然完成了哪些好事?
例:洗衣服、做家事、幫家人買晚餐、沒放棄生活。
Day 2|寫一封信給一位你信任的人或形象(可以是偶像、崇拜的人或尊重的長輩),讓他提醒你「你的價值是無條件的」。
Day 3|今天我不靠成果,而是靠存在本身就值得。
寫下:「我值得的理由跟金錢無關,而是因為我____。」
Day 4|找出過去曾被用錢否定的經驗,對自己說:「我原本就值得被尊重,不需要證明自己有價值才配得金錢、不需要用委屈自己換取肯定。」
Day 5|做一件「沒有任何金錢回報」但讓你感覺溫暖的事
例:看日落、泡澡、畫畫、唱歌、寫日記。
Day 6|寫下今天你做過的一件「勇敢的事」
不管大小,例如:面對焦慮、堅持沒放棄、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
Day 7|畫一個圖案代表「真正的我」(不需技巧),旁邊寫下 3 個你喜歡自己的地方。
Day 8|觀察一天內多少次想用「賺錢/業績」來判斷自己有沒有用。記錄它,但不責備。
Day 9|給自己一句鼓勵話:「我知道你曾經為了機前努力得很累,現在的我會好好愛妳。」
Day 10|寫下 5 件你過去沒有收入但依然值得被愛的片段。
Day 11|今天只做讓自己「放鬆」的事,練習不以「生產力」評價自己。
Day 12|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價值宣言:「我不是結果,而是存在;我不是數字,而是靈魂。」
Day 13|回想曾有誰在沒跟金錢有關的情況下給你支持或溫柔?記錄下來。
Day 14|練習拒絕:「今天我選擇不做會讓我感到被消耗的事。」並寫下感受。
Day 15|今天不看收入、不看銷售、不檢討成績,只看「自己有沒有好好活著」。
Day 16|寫給「把你價值建立在金錢上的舊信念」一封告別信。
Day 17|寫出理想中「沒有金錢焦慮也覺得自己有價值」的生活樣貌。
Day 18|列出你身上 10 個與錢無關的特質:
例:真誠、細心、直覺敏銳、會安慰人、有創造力、會傾聽……
Day 19|找一個可以無償給出愛的對象:對朋友好、對寵物好、對自己說句好話。
Day 20|在紙上寫下:「我不是錢的奴隸,我是靈魂的主人。」
Day 21|重讀整本手冊,選出 3 個讓你最觸動的練習;並寫下這段期間你學到的話、以及你想送給自己的話,回看這段期間,是不是已經抽離自我價值等於金錢的這段錯誤信念;若內心還是覺得自我價值等於金錢,可以重新練習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