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Wool and Water: 遊戲1和量子商店
毛線與水

六
如果要選出一個貫穿兩個愛麗絲故事及我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主題,我會選視角主題。如果要單選一段我個人認為是最有意思的對話,我會選剛引述的一段。
這段對話的重要性,恐怕難以低估。
愛麗絲說一個人不能相信不可能的事﹔白棋皇后說這是你練習得不夠。
白棋皇后說,我像妳這樣大的時候,每天練上半個小時,有時候,吃早飯前就能相信六件不可能的事哩。
人不能相信不可能的事嗎? 當然可以,而且非常容易,只要你停止思考,那便不用提證﹔遇到有反面證據的時候,做個謙虛的偽裝,輕易便混過去了﹗
上世紀 50﹑60﹑70 年代,約有七億中國人相信美國的人民生活在資本主義的水深火熱之中,這七億中國人同樣相信毛主席的15年內「超英趕美」的政治口號,今日的十四億中國人同樣相信中國已經領先全球 …
過去2000年,有多少「中國人」相信「中國」是世界的中心? 有多少歐洲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今日,有多少人認為「科學家」的意見就是「科學」?
在吃早餐之前,默禱的時候,聰明的人們相信了多少件不可能的事情呢?
閱讀報章之後,聰明的人們又相信了多少件不可能的事情呢?
在《枕頭疑難》一書的序言中,卡羅發出這樣的哀嘆﹕「懷疑的念頭有時彷彿能把最堅強的信仰連根拔起﹕褻瀆的念頭未經邀請便逕入最虔誠的靈魂中﹔不潔的念頭可恨地顯現,煎熬本來欣然純潔的想像。為應付這一切,智力勞動是最能幫上大忙的盟友。」35 卡羅備受宗教的困擾,他的日記中隨處可見,在其他的文字中,亦多番暗示。他的情況有點——我強調,僅「有點」——像丹麥哲學家祈克果 (Søren Kierkegaard﹔1813-1855) 的情況。祈克果的存在主義寫作其實更多是個心理學案例。他的「存在主義思想」基本上來自他所認知的「基督教信仰」與個人人生倫理問題的「衝突」,不一定是人類面對的普遍性問題。
卡羅令人尊敬的地方在於他比祈克果誠實,他一生把宗教信仰保持為個人的私生活。對一個醉心邏輯的數學學者及崇尚自由思考的個人主義者來說,他沒有向我們宣揚他的理性不能辯護的教條。這是卡羅最值得欣賞之處。
事實上,卡羅從少便接受英國聖公會祭司的教育,作為在牛津大學基督學院念碩士的一個條件,畢業後四年之內要接受聖公會任命成為教會的一名祭司。基於不明原因,卡羅要求基督學院院長不予執行。雖然違規,但院長是真實版愛麗絲的父親,卡羅是他們一家的常客,故此關於任命卡羅為聖公會祭司一事亦不了了之。有一事卻非常可疑,就是卡羅一生有寫日記的習慣,但他去世後有好幾冊日記不翼而飛,會是他的家人為了保存聲譽而將那些記載有「不潔淨」思想的文字銷毀了嗎?
但從《枕頭疑難》的序言可以輕易猜想到為什麼卡羅最後還是拒絕成為祭司。他顯然內心有太多與宗教信仰或教條不符的念頭。對他來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思考邏輯難題。
愛麗絲問如何能夠止哭,皇后肯定地說,靠想事情便能止哭了,因為「沒有人能同時幹兩件事的」。
這不單是白棋皇后的意見,很可能也是卡羅個人實踐得出的經驗之談。
__________
35 Lewis Carroll: Pillow Problems; and, A Tangled Tale,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58。原文﹕There are sceptical thoughts, which seem for the moment to uproot the firmest faith: there are blasphemous thoughts, which dart unbidden into the most reverent souls; there are unholy thoughts, which torture, with their hateful presence, the fancy that would fain be pure. Against all these some real mental work is a most helpful ally。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