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5G與車用市場快速推動下,台灣IC設計產業2025年持續迎來營收動能高峰。這些高度出口導向的公司,普遍以美元計價進行銷售,使得美元大幅貶值成為重要的財報變數。

撰文|財報分析研究室|2025年7月
當全球資金避險情緒轉變,匯率反轉所帶來的帳面損益,往往不是反映經營績效,而是市場預期修正的觸媒。瑞昱半導體(2379),正是這波美元貶值浪潮下被放大檢視的代表之一。
根據財報資訊,2025年4月1日瑞昱持有:
- 美元貨幣性資產:208.6億元
- 美元貨幣性負債:161.8億元
→ 結構形成淨多頭部位約46.8億元
這筆部位,在第二季美元對台幣出現12.11%的大幅貶值情況下,將產生帳面評價損失約5.67億元。
EPS實際影響程度有限
以瑞昱目前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512,863仟股(約5.13億股)計算,這筆潛在損失換算為每股盈餘影響約 -1.11元/股。
不過,若對照瑞昱去年EPS逼近30元,單季的匯損影響EPS其實相對有限,約為全年獲利的3-4% 以內波動,屬可承受範圍。
匯損不等於體質轉差,市場應聚焦本業變化
此類匯兌評價損失多為帳面性質,並不代表實質現金流出,亦不會動搖公司本業營運基礎。未來若美元反彈,這些評價損失也可能在未來轉為收益。
對長線投資人而言,應更關注瑞昱在AIoT、Wi-Fi、車用網通等產品組合的ASP表現與毛利率維穩能力,而非匯損帶來的短期雜訊
關於作者:
在Big 4會計師事務所歷練多年,曾參與上市櫃客戶IFRS財報查核,亦在投資銀行部門輔導企業IPO,近年來專注跨國製造業的合併財務報導資訊系統導入專案,是合併報表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