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車用晶片大爆發:2025年量產起跑,引爆智慧駕駛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汽車電子版圖正快速朝中央運算/域控制器 + 軟體定義車輛(SDV) 收斂,2025年被業界視為高階車用 SoC 大規模落地的關鍵門檻。以下按照製程/代工 → 旗艦級SoC → 域╱網關╱MCU → 時間軸速覽,四層次梳理最新進度。

raw-image

撰文|編輯部|2025年7月


製程與晶圓代工佈局

  • TSMC:

5nm等級的 N5A/N4AE已通過AEC-Q100 Grade 1 認證並小量出貨;3 nm家族的 N3AE(Auto Early) 讓車用客戶得以先行設計,完整車規認證版本N3A將於2025年取得量產資格,3nm產能全年預計再擴60%  

  • Samsung Foundry

與 Ambarella 合作的5 nm CV3-AD685 已在車用域控制器導入,並宣布 5 nm 及後續 4 nm 節點將提升至 AG1 車規,同時擴張 90 nm BCD 電源工藝以支援電動車功率晶片  


旗艦級中央運算 SoC(ADAS / 自駕域)

NVIDIA - 晶片DRIVE Thor:

採用台積電4奈米,已定案,首批車款 2025H2上路(Hyper、Isuzu等)。效能高達 2,000 TOPS,整合Blackwell AI 引擎。

Qualcomm - 晶片Snapdragon Ride Flex:

採用台積電4奈米,BMW Neue Klasse 車系2025Q4 SOP 、CES 2025已實車展示,Cockpit+ADAS「異質融合」單晶片。

Mobileye - EyeQ6 家族:

採用5奈米製程,EyeQ6 High 2025Q1量產,EyeQ6 Ultra 隨後跟進,100+ TOPS CPU/GPU/NPU 客製化架構。


Zonal╱Gateway╱MCU 產品線

  • NXP S32 5 nm平台:樣片已交車廠,正式量產鎖定 2025H2,主攻ASIL-D中央計算 & Zonal控制器  
  • Renesas R-Car S4:12 nm Gateway SoC,工廠提前至 2025 年11月量產,鎖定 Honda Sensing 360 等專案  
  • Infineon AURIX TC4x:28 nm FinFET MCU,目前送樣,2025年量產,內建 PPU 加速 AI-on-MCU 應用  

 2025年量產時間軸速覽

  • Q1:EyeQ6 High 投產;TSMC N4AE 車規正式放量 
  • Q2:NVIDIA Thor 進入客戶 SOP Final Build;Infineon AURIX TC4x 生產線爬坡 
  • Q3:NXP S32 5 nm 首批樣片擴大至多家 OEM;Samsung 5 nm AG1 對應車用產品開始出貨 
  • Q4:Renesas R-Car S4 工廠十一月投片;BMW Neue Klasse 首款 Ride Flex 車型試量產 

對產業的啟示

車用晶片製程代際首次與消費電子同步:3nm/4 nm車用SoC的切入時間差縮至 <1 年,顯示OEM 對算力與功耗的迫切需求。

單晶片趨於「一芯多域」:NVIDIA、Qualcomm、Mobileye 皆將座艙、ADAS、AI 推論整合在同一 Die/Package,軟體平台競爭將取代純硬體規格戰。

供應鏈重組:先進封裝(chiplet、CoWoS)、車規IP、功能安全工具鏈需求暴增,台灣、日本與歐美 IDM/Foundry 正搶奪認證與產能優勢。

2025年不僅是車用晶片「缺貨」的終結點,更是高階計算真正滲透到量產車的開端。掌握前三大 SoC 平台與兩大先進製程動向,即是觀測自駕與 SDV商機的黃金雷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x3獨家分析
39會員
209內容數
Tx3是一個專注於產業財報分析、投資心法與國際趨勢解析的媒體,結合產業第一線脈動、數據驅動的思考,以及全球視野下的策略觀點。 我們不是單純報導新聞,而是以犀利的眼光挑戰框架,用簡明但深刻的語言解構複雜議題,幫助讀者掌握「看懂趨勢、預判未來、做出投資好決策」的核心能力。
Tx3獨家分析的其他內容
2025/07/01
成熟製程再擴25 %以上,四條今年實質放量(華虹、SMIC 上海、SMIC 北京小批、Nexchip),就足以讓中國 12 吋成熟節點產能年底比 2024 年再增約 28–30 萬片∕月
Thumbnail
2025/07/01
成熟製程再擴25 %以上,四條今年實質放量(華虹、SMIC 上海、SMIC 北京小批、Nexchip),就足以讓中國 12 吋成熟節點產能年底比 2024 年再增約 28–30 萬片∕月
Thumbnail
2025/06/26
從熊本12奈米到北海道2奈米,日本正把「復興半導體」推向關鍵拐點。 台積電與 Sony、Toyota 合資的 JASM Fab 1 去年12月正式出貨,今年產能一路拉升,年底前月產力拚 5.5 萬片 12 吋晶圓,主攻 12/16 奈米
Thumbnail
2025/06/26
從熊本12奈米到北海道2奈米,日本正把「復興半導體」推向關鍵拐點。 台積電與 Sony、Toyota 合資的 JASM Fab 1 去年12月正式出貨,今年產能一路拉升,年底前月產力拚 5.5 萬片 12 吋晶圓,主攻 12/16 奈米
Thumbnail
2025/06/24
位於都柏林郊區的 Fab 34 已開始為 Meteor Lake 投片,並計畫 2025 年切入 3 nm 量產,成為歐洲唯一可大規模生產 <5 nm 邏輯晶片的工廠。 隨著 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鎖定航太與車
Thumbnail
2025/06/24
位於都柏林郊區的 Fab 34 已開始為 Meteor Lake 投片,並計畫 2025 年切入 3 nm 量產,成為歐洲唯一可大規模生產 <5 nm 邏輯晶片的工廠。 隨著 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鎖定航太與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科技公司為電子消費週期準備發布AI PC,逐步發展至硬體設備與消費性產品更新,預計下半年逐步反應財報,市場維持多頭震盪、輪動的緩步表現,並關注明日盤後NVDA與SNPS財報,並以能源、原物料表現,比特幣概念股、車用半導體見逢低買盤。
Thumbnail
科技公司為電子消費週期準備發布AI PC,逐步發展至硬體設備與消費性產品更新,預計下半年逐步反應財報,市場維持多頭震盪、輪動的緩步表現,並關注明日盤後NVDA與SNPS財報,並以能源、原物料表現,比特幣概念股、車用半導體見逢低買盤。
Thumbnail
瞭解IC和IP的區別、晶圓代工的角色,以及芯粒和小晶片對半導體製造的影響。此外,探討了人工智慧對電子設計的影響。
Thumbnail
瞭解IC和IP的區別、晶圓代工的角色,以及芯粒和小晶片對半導體製造的影響。此外,探討了人工智慧對電子設計的影響。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AI 伺服器以 40% 市佔為目標,預期今年能站伺服器營收 40% 以上,鴻海為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資料中心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公司,今年 CSP 成長性高於品牌商。 2.鴻海未來會具備全球少數具備 SiC 晶圓製造、模組技術的整車廠。PMIC 出貨已超過 300 萬顆,半導體營收將超過千億。
Thumbnail
摘要重點 1.AI 伺服器以 40% 市佔為目標,預期今年能站伺服器營收 40% 以上,鴻海為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資料中心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公司,今年 CSP 成長性高於品牌商。 2.鴻海未來會具備全球少數具備 SiC 晶圓製造、模組技術的整車廠。PMIC 出貨已超過 300 萬顆,半導體營收將超過千億。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1.NAND 後續仍會調漲 25%,供給在 Q2~Q3 轉趨吃緊。若原廠不蓋新廠,2025 年會陷入瘋狂的短缺。原廠擴產對群聯是好事,供給不足以滿足訂單。 2.Enterprise SSD 今年占比將達雙位數,Retimer 、車用將在明年有貢獻。
Thumbnail
1.NAND 後續仍會調漲 25%,供給在 Q2~Q3 轉趨吃緊。若原廠不蓋新廠,2025 年會陷入瘋狂的短缺。原廠擴產對群聯是好事,供給不足以滿足訂單。 2.Enterprise SSD 今年占比將達雙位數,Retimer 、車用將在明年有貢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