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部很喜歡的電影,叫做《全面啟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深信一件事─潛意識會對人生產生極大的影響。
早在那之前,我曾讀過一本當時紅遍全球的書《秘密》。那時候是我大一,書裡談論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讀完後,我的直覺是:它說的沒有錯,但就是少了什麼。那種感覺很空,就像是一道門打開了,但卻少了通往那扇大門的階梯。後來我開始大量閱讀關於潛意識的書,慢慢得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結論:《秘密》少說了一段關鍵,那就是—不是「你許願就成真」,而是「你潛意識相信的」,才會真正實現。
直到我看了《全面啟動》,這個想法更被強化。電影裡男主角的妻子,因為被植入了一個深層信念「這不是真實」,最終走上了毀滅。那是一個讓我久久無法釋懷的情節,也徹底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到底要怎麼,把信念真的放進潛意識最深的地方?
我試了很多方式,從心理暗示、頻率音樂到正念音樂。最終,我不知從哪裡得出一個荒謬又堅定的信念:「催眠才是最有效的。」
可笑的是,我從沒真正接受過催眠,但卻深信它有效。現在回頭看,覺得很好笑,也很真實。因為那時的我,其實一直都把主導權交給別人。
我以為是採取的方法不對,其實,是我根本不願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想起一本書 ─《被討厭的勇氣》。裡面提到一個概念:真正的自由,是在選擇承擔自己人生的那一刻開始。
那句話像一顆炸彈,在我心裡轟地炸開。
我才意識到,原來我過去的努力,是用一種「受害者」的姿態進行的。
就算我再怎麼學習、再怎麼尋找方法,我都把自己放在一個「被對待」的位置,而非「選擇行動」的位置。
我像是在演一齣戲:努力、辛苦、忙碌,試圖用這些畫面換來別人的一句「你真的好認真喔」,但實際上,我心裡最渴望的,是「你真的很棒」和「你真的帶來改變了」這樣的認可。
於是我開始想,如果那些努力的能量不是拿來扮演悲劇英雄,而是拿來主導我的人生呢?
如果我可以開始對自己的選擇、情緒、步伐都負起責任,我是不是就真的能活出我想要的樣子?
寫到這裡,我想起《啟心動念》裡的某一章—那章一開始就問:「你是否真的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你和目標的關係又如何呢?」這句話當時讓我一愣。書裡提到,負責任並不只是做到承諾,更是一種內在的狀態,是願意承擔選擇背後代價的心意。
書中有一句話深深刺進我心裡:「許多人不想負責任,背後其實有種不相信自己的味道,害怕失敗,所以選擇不面對。」
回到我自己,是啊,我一直都不相信自己。
所以做了很多努力,就如同船過水無痕般,沒什麼實質的助益。這和我先前說的「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極為呼應。因為不相信自己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所以選擇逃避,最終讓自己成為了人生的受害者。這些,又何嘗不是我自己過去的選擇呢?
那一段提醒我,我真正想過的人生,不該只是努力,而是清楚知道那些努力,是為了什麼?並且,是我自己的選擇。
也許,所謂的自由,就是當你開始為自己負責的那一刻。
最近我腦中也有一個念頭不斷盤旋縈繞,就是「捨得」。
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有代價,那是「捨」;也都藏著禮物,那是「得」。
人生,不也正是在一次次捨與得之間,慢慢打磨出真實的自己嗎?
✨《啟心動念》即將展開募資計畫,這不只是一場出版旅程,而是我們共同找回初心、喚醒熱情的起點。邀請你,一起見證這本書的誕生,關注我們的動態,也許,這正是你生命此刻正在尋找的力量。

為自己負責,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