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 Gen4 / Gen5 對 SSD驗證的挑戰與解法

更新 發佈閱讀 41 分鐘
速度的革命與驗證的挑戰

在數據爆炸的時代,儲存技術的演進是推動整個計算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固態硬碟(SSD)憑藉其卓越的性能、低延遲和高可靠性,已成為從個人電腦、遊戲主機到數據中心、超級計算機等各類應用中的主流儲存介質。而驅動SSD性能不斷突破的,正是其底層的傳輸介面技術——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從PCIe Gen3到Gen4,再到如今的Gen5,每一次介面標準的升級都意味著帶寬的翻倍,為SSD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性能飛躍。PCIe Gen4將單通道帶寬從Gen3的8 GT/s提升到16 GT/s,而Gen5更是將其推向32 GT/s,這使得NVMe SSD能夠提供數倍於SATA SSD的吞吐量和更低的延遲。對於需要處理海量數據、追求極致I/O性能的應用場景,如人工智慧(AI)訓練、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高性能計算(HPC)以及實時渲染等,PCIe Gen4/Gen5 SSD的出現無疑是性能提升的關鍵推動力。

然而,速度的提升從來都不是沒有代價的。當數據傳輸速率達到每秒數十億甚至數百億次時,信號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問題變得異常突出。微小的電氣干擾、線路阻抗不匹配、連接器損耗等都可能導致數據錯誤,進而影響SSD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這對SSD的設計、製造以及最重要的——驗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傳統的SSD驗證方法和工具,在面對PCIe Gen4/Gen5這樣的高速介面時,顯得力不從心。驗證工程師不僅需要理解NVMe協議和NAND Flash的特性,更需要深入掌握PCIe協議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事務層的複雜細節,以及信號完整性、電磁兼容性(EMC)等方面的知識。如何確保SSD在不同主機平台上的兼容性?如何診斷和解決高速鏈路訓練失敗或降速問題?如何在高溫、高壓等極端條件下保證數據傳輸的穩定性?這些都成為擺在SSD驗證團隊面前的全新課題。

本文旨在深入探討PCIe Gen4和Gen5技術對SSD驗證帶來的全新挑戰,並分享應對這些挑戰的實戰解決方案。我們將從PCIe技術概述入手,分析高速介面帶來的信號完整性、主機兼容性、通道穩定性等方面的挑戰,並詳細介紹如何利用先進的測試工具(如PCIe協議分析儀、示波器、誤碼率測試儀)和嚴格的測試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我們也將探討PCIeGen4/Gen5 SSD的市場普及率和未來趨勢,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視角,幫助工程師們更好地應對高速SSD驗證的複雜性,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1. PCIe Gen4/Gen5 技術概述:速度與複雜性的雙重提升

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作為當今主流的高速串行計算機擴展總線標準,其每一次迭代都旨在提供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延遲。從Gen3到Gen4,再到最新的Gen5,PCIe標準的演進是推動SSD性能飛躍的基石。理解這些技術的核心特性,是理解其驗證挑戰的前提。

1.1 帶寬的幾何級提升

PCIe的帶寬提升是其最顯著的特點,每一代都實現了前一代的帶寬翻倍:

  • PCIe Gen3:單通道(Lane)原始數據傳輸速率為8 GT/s(Giga-Transfers persecond)。由於採用8b/10b編碼(每10位傳輸8位有效數據),實際有效帶寬為8GT/s * 8/10 = 800 MB/s。一個x4鏈路(4條通道)的雙向帶寬約為3.2 GB/s,一個x16鏈路則約為12.8 GB/s。
  • PCIe Gen4:單通道原始數據傳輸速率提升至16 GT/s。同樣採用8b/10b編碼,實際有效帶寬為16 GT/s * 8/10 = 1.6 GB/s。這意味著一個x4鏈路的雙向帶寬可達6.4 GB/s,一個x16鏈路則可達25.6 GB/s。對於NVMe SSD而言,這使得其順序讀寫速度可以輕鬆突破7 GB/s,極大地提升了數據吞吐能力。
  • PCIe Gen5:單通道原始數據傳輸速率再次翻倍,達到驚人的32 GT/s。然而,從Gen5開始,PCIe標準放棄了效率較低的8b/10b編碼,轉而採用更高效的128b/130b編碼(每130位傳輸128位有效數據),編碼效率高達98.46%。因此,實際有效帶寬為32 GT/s * 128/130 ≈ 31.5 GB/s。這使得一個x4鏈路的雙向帶寬可達12.6 GB/s,一個x16鏈路則可達50.4 GB/s。對於NVMe SSD而言,這意味著順序讀寫速度可以輕鬆突破10 GB/s,甚至達到14 GB/s以上,極大地滿足了AI、HPC等對I/O性能有極致需求的應用。

下表總結了PCIe各代的關鍵參數:

raw-image

註:表格中的x4和x16雙向帶寬為理論峰值,實際應用中會因協議開銷、系統負載等因素略低。

1.2 信號完整性 (Signal Integrity, SI) 的嚴峻挑戰

隨著傳輸速率的翻倍,PCIe信號的頻率也隨之升高,這對信號完整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高速信號傳輸中,任何微小的電氣不連續性都可能導致信號失真,進而引發數據錯誤。

  • 串擾 (Crosstalk):當多個高速信號線並行傳輸時,一個信號線上的電磁場會感應到相鄰的信號線上,產生不必要的耦合噪音,干擾信號的正確傳輸。在Gen4/Gen5這樣的高頻率下,串擾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 反射 (Reflection):當信號在傳輸線上的阻抗發生變化時(例如,在連接器、PCB走線寬度變化、元件引腳等處),部分信號能量會被反射回源端,導致信號波形失真,產生過沖(Overshoot)或下沖(Undershoot)。
  • 損耗 (Loss):
    • 介質損耗 (Dielectric Loss):信號在PCB介質中傳輸時,由於介質材料的電介質損耗,信號能量會隨著頻率的升高而衰減。Gen5的頻率更高,損耗更為嚴重。
    • 導體損耗 (Conductor Loss):信號在銅導體中傳輸時,由於趨膚效應(SkinEffect),電流會集中在導體表面,有效導體面積減小,電阻增大,導致信號衰減。高頻下趨膚效應更明顯。
  • 抖動 (Jitter):信號邊緣相對於理想時間點的隨機或確定性偏差。高速信號對抖動非常敏感,過大的抖動會導致接收端無法正確採樣信號,從而產生誤碼。
  • 眼圖 (Eye Diagram) 閉合:上述所有信號完整性問題的綜合結果,會導致接收端採樣點的「眼圖」閉合,使得數據判斷的裕度變小,誤碼率升高。在Gen5這樣的高速下,眼圖的裕度非常小,對設計和製造提出了極高要求。

為了解決這些信號完整性問題,PCIe Gen4/Gen5標準引入了更複雜的物理層技術,例如更強的去加重(De-emphasis)和均衡(Equalization)機制,以及對PCB材料、連接器、走線設計的更高要求。

1.3 新特性與關鍵組件

PCIe Gen4/Gen5的發展不僅僅是速度的提升,還伴隨著一些新的特性和關鍵組件的應用,以確保高速傳輸的穩定性和兼容性。

  • CEM (Compliance, Electromechanical, and Management) 規範更新:
    • PCIe CEM規範定義了PCIe設備的電氣、機械和管理接口要求。隨著Gen4/Gen5的推出,CEM規範也進行了相應的更新,對連接器、插槽、PCB走線、電源供應等都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以確保信號完整性和互操作性。
    • 例如,對於Gen5,連接器和PCB材料的選擇變得尤為關鍵,需要使用損耗更低的材料(如Megtron 6、Nelco 4000-13SI等),並對走線長度、阻抗匹配有更嚴格的控制。
  • Retimer/Redriver 的應用:
    • Redriver (重驅器):本質上是一個信號放大器,它接收輸入信號,進行放大和補償,然後重新發送出去。Redriver通常用於補償信號在長距離走線或通過連接器時的損耗,但它不會對信號進行時鐘恢復(Clock Recovery),因此無法消除抖動的累積。
    • Retimer (重定時器):比Redriver更為複雜。它不僅對信號進行放大和補償,還會從輸入信號中恢復時鐘(Clock Recovery),然後使用恢復的時鐘對數據進行重新定時(Re-timing),最後再發送出去。這意味著Retimer可以消除抖動的累積,並在信號質量嚴重下降時重建信號的眼圖。
    • 應用場景:在PCIe Gen4/Gen5這樣的高速鏈路中,由於信號損耗嚴重,特別是在較長的PCB走線、多個連接器或電纜連接的場景下,Retimer和Redriver變得不可或缺。它們被放置在信號路徑中,用於改善信號質量,確保接收端能夠正確接收數據。對於SSD而言,這意味著在主機板上,或者在某些擴展卡上,可能會看到這些組件的存在,它們直接影響著SSD與主機之間的鏈路穩定性。
  • 鏈路訓練 (Link Training) 的複雜化:
    • 鏈路訓練是PCIe設備上電後,主機和設備之間自動協商並建立穩定鏈路的過程。它涉及多個階段,包括速度協商、帶寬協商、信號均衡參數調整等。
    • 在Gen4/Gen5這樣的高速下,鏈路訓練的複雜度顯著增加。由於信號質量對環境變化(如溫度、電壓)更敏感,以及Retimer/Redriver的引入,鏈路訓練過程需要更精確的參數調整和更強的魯棒性,以確保鏈路能夠穩定地達到最高速度。

1.4 PCIe Gen4/Gen5 SSD的市場普及率與未來趨勢

PCIe Gen4 SSD自2019年左右開始進入市場,並在2020-2022年間逐步普及,成為高性能消費級和企業級SSD的主流。而PCIe Gen5 SSD則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開始陸續上市,目前正處於市場導入期。

  • PCIe Gen4的普及:
    • 消費級市場:Gen4 SSD已廣泛應用於高端遊戲PC、工作站和筆記本電腦中,特別是隨著AMD Ryzen 3000/5000系列CPU和Intel 11/12/13代酷睿CPU的普及,以及PS5、Xbox Series X等遊戲主機的採用,Gen4 SSD的市場佔有率迅速提升。目前,在高性能消費級SSD市場中,Gen4已佔據主導地位。
    • 企業級市場:數據中心和企業級應用對性能和效率的需求不斷增長,Gen4 SSD在伺服器、儲存陣列等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取代了部分SAS SSD和Gen3NVMe SSD。
    • 市場佔比:根據TrendForce等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截至2024年,PCIe Gen4SSD在全球SSD市場中的佔比已超過50%,在NVMe SSD市場中更是佔據了絕大部分份額。
  • PCIe Gen5的崛起與未來預估:
    • 市場導入期:Gen5 SSD目前主要面向高端發燒友、內容創作者以及對性能有極致需求的數據中心和AI/HPC應用。由於其高昂的成本(控制器、NAND、散熱解決方案)和對主機平台(CPU、主板)的嚴格要求,普及速度相對較慢。
  • 主要應用場景:
    • 數據中心:用於高性能計算、AI訓練、實時數據分析等對I/O吞吐量和延遲有極高要求的場景。
    • 高端消費級:面向專業內容創作者、電競玩家等,提供極致的遊戲加載速度和文件傳輸效率。
  • 普及率預估:
    • 2024年:預計PCIe Gen5 SSD在整體SSD市場中的佔比仍較小,可能在5%~10%之間,主要集中在企業級和高端消費級市場。
    • 2025-2026年:隨著相關生態系統(CPU、主板、控制器)的成熟、成本的下降以及AI等新興應用的驅動,Gen5 SSD的市場佔比將會快速增長,預計到2026年有望達到20%~30%甚至更高,特別是在企業級和高性能消費級市場。
    • 長期趨勢:PCIe Gen5將逐步取代Gen4成為主流,而PCIe Gen6(64GT/s)的標準也已在制定中,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進入市場,繼續推動SSD性能的極限。
  • 市場規模:
    • 全球SSD市場規模龐大,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數百億美元。其中,NVMeSSD佔據主導地位。
    • PCIe Gen5 SSD作為高端市場的代表,其市場規模將隨著其普及率的提升而快速增長。雖然初期佔比不高,但其單價較高,因此在營收貢獻上會更為顯著。

總體而言,PCIe Gen4/Gen5的發展為SSD帶來了巨大的性能提升空間,也預示著未來儲存技術將向著更高速度、更低延遲的方向不斷演進。然而,這也對SSD的設計、製造和驗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整個產業鏈的緊密協作和技術創新。

2. SSD驗證面臨的挑戰:高速介面下的「極限運動」

PCIe Gen4/Gen5帶來了驚人的性能飛躍,但同時也將SSD驗證推向了一個全新的複雜度層級。在這樣的高速環境下,許多在Gen3時代不那麼突出的問題,現在都可能成為產品穩定性和兼容性的致命傷。SSD驗證工程師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主機兼容性:千變萬化的生態系統

SSD作為一個外設,必須與各種主機平台(CPU、芯片組、主板)和作業系統無縫協作。PCIe Gen4/Gen5的引入,使得主機兼容性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和難以預測。

  • 不同CPU平台 (Intel/AMD) 的支持差異:
    • Intel和AMD在CPU內部集成PCIe控制器的方式、版本以及對PCIe規範的實現細節上可能存在差異。例如,某些CPU可能對PCIe鏈路訓練的時序要求更為嚴格,或者對某些PCIe電源管理特性(如ASPM)的處理方式不同。
    • 這導致同一款SSD在Intel平台上運行良好,但在AMD平台上可能出現偶發性掉盤、性能不穩定或無法達到最高鏈路速度的問題。
  • 不同主板芯片組的影響:
    • 主板芯片組負責連接CPU、PCIe插槽、記憶體、儲存接口等。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的主板,其PCB走線設計、電源供應、BIOS/UEFI設置以及對PCIe信號的處理能力都有所不同。
    • 劣質的PCB材料、不合理的走線設計、或BIOS/UEFI中不正確的PCIe配置,都可能導致信號完整性問題,進而影響SSD的兼容性和穩定性。
  • BIOS/UEFI設置對PCIe鏈路訓練的影響:
    • BIOS/UEFI是主機上電後第一個運行的軟體,它負責初始化硬體、配置PCIe控制器、並啟動鏈路訓練過程。BIOS/UEFI中的PCIe相關設置(如PCIe速度選項、電源管理選項、ASPM設置等)會直接影響SSD與主機之間鏈路的建立和穩定性。
    • 不正確的BIOS/UEFI設置可能導致SSD無法被識別、鏈路降速、甚至系統崩潰。
  • 驅動程序兼容性:
    • 作業系統內建的通用NVMe驅動與SSD廠商提供的專用驅動之間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某些SSD的特殊功能或性能優化可能需要特定的驅動支持。
    • 驅動程序的Bug也可能導致SSD在特定工作負載下出現性能異常或穩定性問題。
  • 系統級兼容性:
    • SSD不僅要與CPU、主板兼容,還要與記憶體、顯卡、網卡等其他PCIe設備兼容。在複雜的系統環境中,多個PCIe設備同時運行可能導致資源衝突、帶寬爭搶或信號干擾。

2.2 通道穩定性測試:確保數據傳輸的「高速公路」暢通無阻

在PCIe Gen4/Gen5這樣的高速下,確保數據傳輸通道的穩定性是驗證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微小的信號問題都可能導致數據錯誤,進而影響SSD的可靠性。

  • 鏈路訓練 (Link Training) 的穩健性:
    • 鏈路訓練是PCIe設備上電後,主機和設備之間自動協商並建立穩定鏈路的過程。它涉及多個階段,包括速度協商、帶寬協商、信號均衡參數調整等。
    • 在Gen4/Gen5這樣的高速下,鏈路訓練的複雜度顯著增加。由於信號質量對環境變化(如溫度、電壓)更敏感,以及Retimer/Redriver的引入,鏈路訓練過程需要更精確的參數調整和更強的穩健性,以確保鏈路能夠穩定地達到最高速度。
    • 驗證需要確保SSD在各種主機平台、各種上電時序、各種溫度條件下,都能夠穩定地完成鏈路訓練,並達到預期的最高速度。
  • 錯誤率監控與分析:
    • PCIe協議本身具有錯誤檢測和糾正機制,但高錯誤率會導致性能下降和數據丟失風險。
    • CRC錯誤 (Cyclic Redundancy Check):數據鏈路層和事務層的數據包都包含
    • CRC校驗碼。CRC錯誤表明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發生了損壞。
    • TLP錯誤 (Transaction Layer Packet Error):事務層數據包錯誤,可能由數據損壞、格式錯誤或協議違規引起。
    • DLLP錯誤 (Data Link Layer Packet Error):數據鏈路層數據包錯誤,通常與鏈路層的流量控制或數據完整性有關。
    • 重傳 (Replay):當檢測到錯誤時,PCIe協議會觸發數據包重傳。過多的重傳會顯著降低有效帶寬和性能。
    • 驗證需要實時監控這些錯誤計數器,並分析錯誤發生的頻率、類型和上下文,以定位問題根源。
  • 降速問題 (Link Degradation):
    • SSD或主機可能因為信號質量問題、電源不穩、溫度過高或其他未知原因,導致PCIe鏈路無法維持在最高速度,而降速到Gen3或更低的速度。
    • 這種降速問題往往是偶發性的,難以重現,且對用戶體驗影響巨大。驗證需要設計專門的測試用例來觸發和診斷這種降速現象。
  • 電源完整性 (Power Integrity):
    • 高速信號的傳輸需要穩定、純淨的電源供應。電源上的噪音、電壓跌落或紋波都可能影響信號質量,導致數據錯誤。
    • 驗證需要監控SSD在不同負載下的電源消耗和電壓穩定性,特別是在高I/O負載和溫度變化時。

2.3 散熱與功耗:高速下的「熱」挑戰

PCIe Gen4/Gen5 SSD由於其極高的性能,導致功耗和發熱量顯著增加。這對SSD的散熱設計和系統穩定性提出了嚴峻挑戰。

  • 高功耗:更高的傳輸速率意味著控制器和NAND Flash需要更頻繁、更高速地工作,導致整體功耗上升。特別是在高負載運行時,功耗可能遠超Gen3 SSD。
  • 發熱量增加:功耗的增加直接導致發熱量的增加。如果散熱設計不當,SSD的溫度會迅速升高,觸發熱節流(Thermal Throttling),導致性能下降,甚至影響產品壽命和可靠性。
  • 熱節流的驗證:驗證需要模擬各種高溫環境和高負載工作模式,測試SSD在觸發熱節流後的性能表現和恢復情況,確保其在熱節流狀態下仍能穩定運行,並在溫度下降後能恢復正常性能。
  • 系統散熱協同:SSD的散熱不僅是自身的問題,也與主機系統的整體散熱設計密切相關。驗證需要考慮SSD在不同機箱、不同風道設計下的散熱表現。

2.4 測試設備要求:升級你的「武器庫」

面對PCIe Gen4/Gen5帶來的挑戰,傳統的測試設備已無法滿足需求。驗證團隊需要升級其「武器庫」,引入更高性能、更精密的測試儀器。

  • 更高帶寬的PCIe協議分析儀:
    • 這是高速PCIe驗證的核心工具。它能夠實時捕獲PCIe鏈路上的所有數據包(TLP,DLLP, PLP),並進行協議解碼和分析。
    • 對於Gen4/Gen5,分析儀需要支持16 GT/s和32 GT/s的捕獲速率,並具備足夠大的緩衝區來捕獲長時間的Trace。同時,其協議解碼能力需要能夠支持最新的NVMe和PCIe規範。
    • 通過分析儀,可以診斷鏈路訓練失敗、錯誤注入、性能瓶頸、協議違規等問題。
  • 高速示波器 (Oscilloscope):
    • 用於物理層的信號質量分析。需要具備足夠的帶寬(例如,對於Gen5,至少需要30GHz的帶寬)和採樣率,才能準確捕獲和分析高速信號的波形。
    • 通過示波器,可以測量信號的眼圖(Eye Diagram)、抖動(Jitter)、電壓擺幅等,評估信號完整性。
  • 誤碼率測試儀 (BERT - Bit Error Rate Tester):
    • 用於物理層的誤碼率測試。BERT可以發送已知的測試碼型,並接收回環的信號,然後計算誤碼率。這對於評估PCIe鏈路的物理層可靠性至關重要。
    • 對於Gen4/Gen5,需要支持相應的數據速率和編碼方式。
  • 可編程電源供應器與負載:
    • 用於模擬各種電源條件,如電壓波動、電流衝擊、掉電等,測試SSD在極端電源條件下的穩定性。
  • 環境箱 (Environmental Chamber):
    • 用於模擬高低溫、濕度等環境條件,測試SSD在不同環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 自動化測試平台:
    • 由於測試複雜度和數據量巨大,自動化測試平台變得更加重要。它能夠協調各種測試設備,自動執行測試用例,收集和分析數據,並生成報告。

總之,PCIe Gen4/Gen5為SSD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性能,但也將驗證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驗證工程師必須深入理解高速介面的物理特性和協議細節,並配備先進的測試工具,才能確保SSD在複雜多變的系統環境中穩定可靠地運行。

3. 解決方案與實戰經驗:應對高速挑戰的策略

面對PCIe Gen4/Gen5帶來的諸多驗證挑戰,SSD驗證團隊需要採取多管齊下、軟硬兼施的策略。這不僅包括引入先進的測試工具,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嚴謹的測試流程和方法,並與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作。

3.1 嚴格的兼容性測試矩陣:覆蓋主流生態

主機兼容性是高速SSD驗證的重中之重。由於市場上CPU平台、芯片組、主板和BIOS/UEFI版本的組合千變萬化,不可能對所有組合進行窮舉測試。因此,需要設計一個嚴格且有代表性的兼容性測試矩陣。

  • 主流CPU平台覆蓋:至少涵蓋Intel和AMD兩大主流CPU廠商的最新幾代產品,包括桌面級、工作站級和伺服器級平台。例如,Intel的Core i系列、Xeon系列,AMD的Ryzen系列、Threadripper系列和EPYC系列。
  • 主流芯片組與主板:選擇各個CPU平台下,市場佔有率高、代表性強的主板芯片組(如Intel Z系列、H系列、W系列,AMD X系列、B系列、TRX系列)以及不同主板廠商(如ASUS、Gigabyte、MSI、ASRock、Supermicro等)的代表性產品。
  • 作業系統版本:涵蓋主流的Windows版本(如Windows 10/11)、Linux發行版(如Ubuntu、CentOS、RHEL)以及虛擬化平台(如VMware ESXi、Proxmox VE)。
  • BIOS/UEFI版本:針對每個主板型號,測試其最新的穩定版BIOS/UEFI,並關注是否有針對PCIe兼容性的更新。
  • 測試用例設計:
    • 基本功能測試:確保SSD在所有兼容性矩陣中的平台都能被正確識別、初始化,並能進行基本的讀寫操作。
    • 性能基準測試:在不同平台上運行標準的性能測試(如FIO、CrystalDiskMark),確保性能符合預期,並監控是否存在性能降速。
    • 穩定性測試:長時間運行壓力測試、混合負載測試,並監控SMART數據、PCIe錯誤計數器,檢查是否存在掉盤、藍屏、數據損壞等問題。
    • 電源管理測試:驗證SSD在不同電源狀態(如ASPM、L1.1、L1.2)下的行為是否正常,以及從低功耗狀態恢復的速度和穩定性。
    • 熱插拔測試:在系統運行中進行熱插拔操作,驗證SSD的穩定性和數據安全。
  • 自動化執行:利用自動化測試系統,對兼容性矩陣中的所有組合進行自動化測試,提高效率並減少人為錯誤。

3.2 PCIe協議分析儀應用:深入數據流的「顯微鏡」

PCIe協議分析儀是診斷高速PCIe鏈路問題的「殺手級」工具。它能夠捕獲和解碼PCIe鏈路上的所有數據包,讓工程師能夠從協議層面深入分析問題。

  • 抓取並分析PCIe Trace:
    • 鏈路訓練失敗診斷:當SSD無法被主機識別或鏈路無法達到最高速度時,協議分析儀可以捕獲鏈路訓練過程中的所有TLP、DLLP和物理層信號。通過分析這些Trace,可以精確定位鏈路訓練失敗的原因,例如:
      • 訓練序列異常:主機或設備發送的訓練序列(TS1/TS2)不符合規範。
      • 均衡參數協商失敗:主機和設備未能成功協商出最佳的信號均衡參數。
      • 電氣問題:分析儀可以顯示物理層的電氣特性,如電壓擺幅、預加重/去加重設置,幫助判斷是否為信號完整性問題。
    • 錯誤注入與分析:
      • CRC錯誤:分析儀可以標記出所有CRC錯誤的數據包,並顯示其上下文,幫助判斷錯誤是隨機發生還是有規律性(例如,在特定負載下、特定數據模式下)。
      • TLP/DLLP錯誤:分析儀可以檢測並報告各種TLP和DLLP錯誤,如格式錯誤、長度錯誤、序列號錯誤等,這些錯誤往往指向韌體或驅動層面的Bug。
      • 重傳分析:監控數據包的重傳次數和頻率。過多的重傳是性能下降的直接原因,分析儀可以幫助定位導致重傳的原始錯誤。
    • 性能瓶頸分析:
      • 帶寬利用率:分析儀可以統計鏈路的實際帶寬利用率,判斷SSD是否充分利用了PCIe鏈路的性能。
      • 延遲分析:測量從主機發送命令到SSD響應數據的端到端延遲,以及各個協議層的延遲貢獻。
      • 流量控制:分析流量控制(Flow Control)機制,如信用點(Credit)的消耗和補充,判斷是否存在流量控制瓶頸。
      • 隊列深度:監控NVMe命令隊列的深度和處理效率,判斷是否存在命令提交或完成的瓶頸。
  • 分析TLP/DLLP層級的數據包:
    • 協議分析儀不僅僅是顯示數據包,更重要的是能夠對其進行解碼,顯示每個字段的含義。工程師需要具備對PCIe協議棧(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事務層)和NVMe協議的深入理解,才能有效地利用分析儀。
    • 例如,分析TLP的類型(Memory Read/Write, Completion)、地址、長度,DLLP的流量控制信息,以及物理層的訓練序列,可以全面了解數據流和協議交互。

3.3 信號完整性測試:從物理層確保穩定

信號完整性是PCIe Gen4/Gen5穩定運行的基石。物理層的測試對於發現和解決信號問題至關重要。

  • 使用示波器測量眼圖 (Eye Diagram):
    • 目的:眼圖是評估高速信號質量最直觀的工具。它將所有數據位的波形疊加在一起,形成一個「眼睛」形狀的圖案。眼睛張開越大,信號質量越好,數據判斷的裕度越大。
    • 方法:使用高帶寬示波器(對於Gen5,至少30GHz)和專用探頭,在SSD的PCIe接口處或主板的測試點處測量信號。通常需要配合PCIe專用夾具和軟件進行自動化測量和分析。
    • 分析:觀察眼圖的張開程度、眼高、眼寬、抖動(Jitter)等參數。如果眼圖閉合或抖動過大,則表明信號質量存在問題,可能需要調整PCB走線、連接器、或引入Retimer/Redriver。
  • 利用BERT進行誤碼率測試 (BER - Bit Error Rate):
    • 目的:BERT用於量化物理層的數據傳輸可靠性。它通過發送已知的偽隨機二進制序列(PRBS)並接收回環信號,然後計算接收到的錯誤位數與總傳輸位數的比率。
    • 方法:將BERT連接到SSD的PCIe接口,使其作為主機或設備,發送和接收測試碼型。通常會進行長時間的測試,以達到極低的誤碼率(如10^-12或更低)。
    • 分析:如果誤碼率過高,則表明物理層存在嚴重的信號完整性問題,可能需要從PCB設計、元件選型、阻抗匹配等方面進行深入排查。
  • TDR/VNA測量:
    • TDR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用於測量傳輸線的阻抗不連續性,可以幫助定位PCB走線、連接器、過孔等處的阻抗匹配問題。
    • VN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用於測量信號路徑的頻率響應特性,如S參數(S-parameters),可以評估信號損耗、串擾等,為信號完整性仿真提供數據。

3.4 散熱設計驗證:確保高速下的「冷靜」

高速SSD的發熱量是其穩定性的重要影響因素。有效的散熱設計驗證是確保產品長期可靠運行的關鍵。

  • 高溫箱測試 (Thermal Chamber Test):
    • 目的:模擬SSD在不同環境溫度下的運行情況,驗證其散熱設計是否有效,以及在高溫下的性能和穩定性。
    • 方法:將SSD放置在高溫箱中,在設定的環境溫度下(如40°C、55°C、70°C)運行高負載I/O測試。同時監控SSD內部的溫度傳感器數據(如控制器溫度、NAND溫度)。
    • 分析:觀察SSD是否觸發熱節流(Thermal Throttling),觸發的溫度點和性能下降幅度。確保SSD在熱節流狀態下仍能穩定運行,並在溫度恢復後能恢復正常性能。
  • 熱成像分析 (Thermal Imaging Analysis):
    • 目的:直觀地顯示SSD表面和周圍的溫度分佈,幫助工程師發現熱點(HotSpot)和散熱設計的不足。
    • 方法:使用紅外熱像儀對運行中的SSD進行掃描。可以對比不同散熱片、不同風道設計下的溫度表現。
  • 功耗測試:
    • 目的:精確測量SSD在不同工作狀態(空閒、讀、寫、混合負載)下的功耗,評估其能效比。
    • 方法:使用高精度電源分析儀或萬用表進行測量。特別關注峰值功耗,這對於電源供應器的設計至關重要。
  • 系統級散熱協同驗證:
    • SSD的散熱不僅是自身的問題,也與主機系統的整體散熱設計密切相關。驗證需要考慮SSD在不同機箱、不同風道設計下的散熱表現,並與系統廠商協作,確保整體散熱方案的有效性。

3.5 韌體優化:軟體層面的精雕細琢

除了硬體設計和測試,韌體在PCIe Gen4/Gen5 SSD的穩定性和性能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針對高速介面特性,韌體需要進行相應的優化。

  • 鏈路訓練優化:
    • 韌體需要具備智能的鏈路訓練算法,能夠在複雜的電氣環境中,與主機控制器成功協商並建立穩定的高速鏈路。這包括對訓練序列的精確控制、均衡參數的自適應調整,以及對鏈路錯誤的快速響應和恢復。
  • 錯誤處理和恢復:
    • 韌體需要具備強大的錯誤檢測、糾正和恢復機制,以應對高速傳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PCIe錯誤(如CRC錯誤、TLP錯誤)。這包括對錯誤日誌的精確記錄、錯誤恢復流程的優化,以及在必要時觸發鏈路重訓練。
  • 功耗管理模塊優化:
    • 韌體需要精確控制SSD在不同功耗狀態(如L0s, L1, L1.1, L1.2)之間的切換,以實現最佳的能效比。這對於筆記本電腦和數據中心等對功耗敏感的應用尤為重要。
    • 同時,韌體也需要監控SSD的溫度,並在達到閾值時觸發熱節流,以保護SSD免受過熱損害,並在溫度下降後智能地恢復性能。
  • 性能調優:
    • 韌體需要針對PCIe Gen4/Gen5的高帶寬特性,優化內部數據通路、緩衝區管理、NAND Flash訪問策略,以充分利用介面性能,減少內部瓶頸。

3.6 與主機廠商協作:生態系統的共同努力

PCIe Gen4/Gen5的複雜性使得SSD廠商無法單打獨鬥。與主機板、芯片組、CPU廠商的緊密協作,是解決兼容性問題、加速產品上市的關鍵。

  • 早期介入:在產品設計初期就與主機廠商建立溝通機制,共享設計規範和測試計劃。
  • 問題共享與聯合除錯:當出現兼容性問題時,雙方共享測試數據、日誌和Trace,進行聯合除錯,共同定位問題根源。
  • 互操作性測試 (Interoperability Test):定期進行大規模的互操作性測試,確保SSD與主流主機平台的兼容性。
  • 參與標準制定:積極參與PCIe和NVMe標準的制定,確保產品設計符合最新規範,並能影響標準的發展方向。

通過上述解決方案和實戰經驗的應用,SSD驗證團隊能夠更有效地應對PCIe Gen4/Gen5帶來的挑戰,確保高速SSD產品的穩定性、兼容性和可靠性。

4. 案例分享:PCIe Gen5 鏈路訓練問題的偵破

理論知識和解決方案固然重要,但實際案例更能體現工程師在面對複雜問題時的思維過程和解決能力。這裡我們分享一個在PCIe Gen5 SSD驗證中,通過協議分析儀定位並解決鏈路訓練問題的實例。

4.1 問題現象

在一個新的PCIe Gen5 SSD項目早期驗證階段,團隊發現SSD在特定型號的測試主機(搭載最新Intel CPU和芯片組)上,偶爾會出現無法被識別或鏈路速度降級到Gen4甚至Gen3的情況。而在其他主機上,或者在同一主機上重啟幾次後,問題又可能消失,表現出典型的偶發性。

4.2 初步判斷與排查

兼容性懷疑:首先懷疑是主機兼容性問題,因為問題只出現在特定主機上。嘗試更換主機板、CPU、記憶體,但問題依然偶發。

  • 物理層懷疑:考慮到Gen5的高速特性,懷疑是信號完整性問題。檢查了SSD的PCB設計、連接器焊接,並使用示波器測量了SSD端的眼圖,初步看來眼圖尚可,但由於是偶發問題,難以在高頻率下捕獲到問題發生時的信號波形。
  • 韌體懷疑:檢查了SSD韌體中PCIe鏈路訓練相關的參數配置,沒有發現明顯錯誤。由於問題的偶發性,傳統的重現和除錯方法效率低下。團隊決定引入PCIe協議分析儀進行深入分析。

4.3 協議分析儀的介入

團隊將PCIe協議分析儀串聯到SSD和主機之間,捕獲了多次問題發生時的PCIe Trace。經過對大量Trace的分析,發現了一些關鍵線索:

  • 異常的訓練序列 (TS1/TS2):在鏈路訓練階段,分析儀捕獲到主機發送的TS1/TS2訓練序列中,某些訓練位(Training Bit)的設置與PCIe規範不完全一致,或者在某些情況下,主機發送的TS1/TS2序列出現了間斷或不連續。
  • 均衡參數協商失敗:在鏈路訓練的均衡階段(Equalization Phase),主機和SSD之間未能成功協商出最佳的預加重(Pre-emphasis)和去加重(De-emphasis)參數。分析儀顯示,SSD在某些情況下會拒絕主機提議的均衡參數,或者主機在收到SSD的響應後,未能正確調整其發送端的均衡設置。
  • 鏈路重訓練 (Retrain) 頻繁:在問題發生時,PCIe鏈路會頻繁地進入重訓練狀態,嘗試重新建立鏈路。這表明鏈路在建立後不穩定,或者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出現了無法恢復的錯誤,導致鏈路被迫重訓練。
  • 錯誤計數器異常:雖然沒有大量的CRC或TLP錯誤,但在鏈路降速或無法識別時,分析儀顯示PCIe控制器內部的一些物理層錯誤計數器(如接收錯誤、訓練錯誤)有明顯的增長。

4.4 問題定位

綜合協議分析儀的結果,團隊將問題鎖定在主機PCIe控制器與SSD控制器在鏈路訓練階段的交互問題。具體來說,主機的PCIe控制器在某些偶發情況下,其發送端的信號質量或訓練序列的穩定性存在邊緣問題,導致SSD控制器無法在第一次嘗試中成功鎖定並協商出穩定的Gen5鏈路。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鏈路會進入重訓練,但由於主機端的偶發性問題,重訓練也可能失敗或導致降速。

這並非SSD本身的設計缺陷,而是主機與SSD之間在極端條件下(例如,主機上電時序的微小差異、環境噪音的瞬時變化)的互操作性問題。

4.5 解決方案

  • SSD韌體優化:
    • 增強鏈路訓練穩健性:調整SSD韌體中PCIe鏈路訓練的算法,使其對主機端發送的邊緣信號或不完美的訓練序列有更強的容忍度。例如,增加重試次數、調整訓練參數的收斂策略,或者在協商失敗時,能夠更智能地降級到Gen4並穩定運行,而不是無限重試Gen5導致無法識別。
    • 詳細日誌記錄:在韌體中增加更詳細的PCIe鏈路訓練日誌,記錄每次訓練的結果、協商參數和錯誤碼,以便在問題重現時能夠快速定位。
  • 與主機廠商協作:
    • 將協議分析儀捕獲的Trace和分析報告提供給主機廠商(CPU/主板廠商)。與主機廠商的工程師進行聯合除錯會議,共同分析Trace,確認問題根源在於主機PCIe控制器在某些情況下的行為不夠穩定。
    • 主機廠商最終通過更新BIOS/UEFI,優化了其PCIe控制器的鏈路訓練算法和信號發送穩定性,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4.6 案例啟示

這個案例充分說明了:

  • 協議分析儀的重要性:在高速PCIe驗證中,協議分析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夠提供底層的協議交互細節,幫助工程師從「黑箱」中看到「光」,精確定位問題根源。
  • 偶發性問題的挑戰:偶發性問題往往是最難重現和除錯的。這需要工程師具備耐心、細緻的觀察力,並善用工具進行長時間監控和數據分析。
  • 跨領域知識的重要性: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SSD韌體工程師對NVMe和PCIe協議的深入理解,還需要對主機平台的硬體和BIOS/UEFI有一定了解,並與主機廠商進行有效溝通。
  • 協作共贏:在複雜的生態系統中,單一廠商很難解決所有問題。與上下游廠商的緊密協作,共同除錯,是加速問題解決、提升產品兼容性的最佳途徑。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PCIe Gen5的高速特性確實帶來了新的驗證挑戰,但只要掌握正確的工具和方法,並具備跨領域的知識和協作精神,這些挑戰都是可以被克服的。

5. 結論:高速時代的驗證新範式

PCIe Gen4和Gen5技術的快速發展,無疑為固態硬碟(SSD)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性能飛躍,極大地滿足了當今數據密集型應用對I/O性能的嚴苛需求。從消費級市場的遊戲和內容創作,到企業級市場的AI訓練、高性能計算和數據中心,高速SSD正成為推動技術進步的核心驅動力。然而,這種速度的提升並非沒有代價,它對SSD的設計、製造以及最重要的——驗證——提出了全新的、更為複雜的挑戰。

本文深入探討了這些挑戰,並分享了應對之道。我們了解到,PCIe Gen4/Gen5的高帶寬和高頻率特性,使得信號完整性問題變得異常突出,任何微小的電氣不連續性都可能導致數據錯誤。主機兼容性問題也因CPU平台、芯片組、主板和BIOS/UEFI的千變萬化而變得更加複雜。此外,通道穩定性、散熱與功耗管理,以及對測試設備的更高要求,都構成了高速SSD驗證的重重關卡。

然而,挑戰與機遇並存。面對這些挑戰,SSD驗證工程師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驗證範式:

  1. 深入理解底層協議與物理特性:僅僅停留在NVMe層面已遠遠不夠。工程師必須對PCIe協議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事務層有深刻的理解,掌握信號完整性、電源完整性等電氣知識,才能從根本上分析和解決問題。
  2. 升級測試工具與方法:傳統的測試工具已無法滿足需求。PCIe協議分析儀、高速示波器、誤碼率測試儀等專業設備成為必不可少的「武器」。同時,需要設計更為嚴格和全面的測試用例,特別是針對偶發性問題和邊緣情況的測試。
  3. 構建高效的自動化測試系統:由於測試的複雜度和數據量巨大,手動測試已不可行。自動化測試系統能夠提高測試效率、覆蓋率,並加速問題發現和回歸測試,是確保產品品質和加速上市的關鍵。
  4. 重視散熱設計與驗證:高速SSD的高功耗和發熱量,使得散熱成為影響產品穩定性和壽命的關鍵因素。嚴格的熱測試和熱管理優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5. 加強跨領域協作:SSD作為系統中的一個組件,其穩定性離不開與主機廠商(CPU、芯片組、主板廠商)的緊密協作。共同除錯、共享信息、參與標準制定,是解決兼容性問題、推動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PCIe Gen4/Gen5的普及率正在穩步提升,尤其是在數據中心、AI/HPC和高端消費級市場。

雖然Gen5目前仍處於導入期,但其未來幾年的增長潛力巨大,預計將逐步成為主流。這意味著,掌握高速SSD的驗證技術,對於SSD產業鏈上的所有參與者都至關重要。總而言之,PCIe Gen4/Gen5為SSD帶來了性能的革命,也為驗證工程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驅使著技術不斷創新,推動著產業向前發展。通過不斷學習、引入先進工具、優化測試流程,並加強產業鏈協作,我們才能確保高速SSD產品的穩定性、兼容性和可靠性,為數據時代的持續繁榮奠定堅實的基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SD驗證工程師的告白
18會員
141內容數
針對平時SSD驗證上的感想
2025/07/06
AI時代,儲存不再是配角 在當今數據驅動的時代,人工智慧(AI)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各行各業。從自動駕駛、智慧醫療到金融風控、自然語言處理,AI應用無處不在。然而,AI的強大能力背後,是海量數據的支撐和極其複雜的計算。這些數據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其處理模式與傳統應用截然不同,這對底層的基礎設施,尤其
Thumbnail
2025/07/06
AI時代,儲存不再是配角 在當今數據驅動的時代,人工智慧(AI)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各行各業。從自動駕駛、智慧醫療到金融風控、自然語言處理,AI應用無處不在。然而,AI的強大能力背後,是海量數據的支撐和極其複雜的計算。這些數據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其處理模式與傳統應用截然不同,這對底層的基礎設施,尤其
Thumbnail
2025/07/05
引言:為何需要自動化?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固態硬碟(SSD)已成為從個人電腦到數據中心不可或缺的儲存介質。其卓越的性能、低功耗和高可靠性,使其在各類應用中取代了傳統機械硬碟。然而,SSD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遠比傳統硬碟複雜,它涉及NAND Flash管理、控制器韌體、主機介面協議(如NVM
Thumbnail
2025/07/05
引言:為何需要自動化?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固態硬碟(SSD)已成為從個人電腦到數據中心不可或缺的儲存介質。其卓越的性能、低功耗和高可靠性,使其在各類應用中取代了傳統機械硬碟。然而,SSD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遠比傳統硬碟複雜,它涉及NAND Flash管理、控制器韌體、主機介面協議(如NVM
Thumbnail
2025/07/05
引言:SSD驗證的挑戰——隱藏性Bug 固態硬碟(SSD)作為現代計算系統的核心儲存組件,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響著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用戶體驗。從消費級筆記型電腦到企業級數據中心,SSD無處不在,承載著海量的關鍵數據。然而,要確保SSD在各種複雜環境下都能穩定可靠地運行,並非易事。SSD的設計涉及硬
Thumbnail
2025/07/05
引言:SSD驗證的挑戰——隱藏性Bug 固態硬碟(SSD)作為現代計算系統的核心儲存組件,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響著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用戶體驗。從消費級筆記型電腦到企業級數據中心,SSD無處不在,承載著海量的關鍵數據。然而,要確保SSD在各種複雜環境下都能穩定可靠地運行,並非易事。SSD的設計涉及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最近,隨著HBM的戰爭日益激烈,記憶體大廠不論韓國三星,海力士,還是美國的美光,紛紛擴廠迎接未來的需求。但是,即便擴產,對於整體的需求來說,仍然有一段空窗期,更重要的是,如果三大廠都投入HBM的應用,對於傳統的DRAM帶來產能上的缺乏,有機會讓未來的DDR5以上,甚至是DDR3/4都進入供不應求!
Thumbnail
最近,隨著HBM的戰爭日益激烈,記憶體大廠不論韓國三星,海力士,還是美國的美光,紛紛擴廠迎接未來的需求。但是,即便擴產,對於整體的需求來說,仍然有一段空窗期,更重要的是,如果三大廠都投入HBM的應用,對於傳統的DRAM帶來產能上的缺乏,有機會讓未來的DDR5以上,甚至是DDR3/4都進入供不應求!
Thumbnail
今天是美西時間6/18, 主要搜集第一天的主要對搭載高通新處理器( Snapdragon X Elite) 的AI PC 測試報告外以及市場對AI PC的反應, 並著眼於相關AI PC概念股, 高通與ARM的股價未來反應與展望。
Thumbnail
今天是美西時間6/18, 主要搜集第一天的主要對搭載高通新處理器( Snapdragon X Elite) 的AI PC 測試報告外以及市場對AI PC的反應, 並著眼於相關AI PC概念股, 高通與ARM的股價未來反應與展望。
Thumbnail
AI PC 硬體 + AI OS + AI PC 摘要
Thumbnail
AI PC 硬體 + AI OS + AI PC 摘要
Thumbnail
筆記-股癌-群聯、AMD、蘋果-24.05.04 *群聯的aiDAPTIV+,把AI模型做切割,放到不同的GPU去跑, 會用到大量的存取,所以硬體設備也要加強,要提高SSD的耐用性,群聯宣稱可以做到5年內每日寫入次數達100次。 *aiDAPTIV可以讓中小企業,以較低成本使用AI模型,因為N
Thumbnail
筆記-股癌-群聯、AMD、蘋果-24.05.04 *群聯的aiDAPTIV+,把AI模型做切割,放到不同的GPU去跑, 會用到大量的存取,所以硬體設備也要加強,要提高SSD的耐用性,群聯宣稱可以做到5年內每日寫入次數達100次。 *aiDAPTIV可以讓中小企業,以較低成本使用AI模型,因為N
Thumbnail
瞭解IC和IP的區別、晶圓代工的角色,以及芯粒和小晶片對半導體製造的影響。此外,探討了人工智慧對電子設計的影響。
Thumbnail
瞭解IC和IP的區別、晶圓代工的角色,以及芯粒和小晶片對半導體製造的影響。此外,探討了人工智慧對電子設計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Thumbnail
1.NAND 後續仍會調漲 25%,供給在 Q2~Q3 轉趨吃緊。若原廠不蓋新廠,2025 年會陷入瘋狂的短缺。原廠擴產對群聯是好事,供給不足以滿足訂單。 2.Enterprise SSD 今年占比將達雙位數,Retimer 、車用將在明年有貢獻。
Thumbnail
1.NAND 後續仍會調漲 25%,供給在 Q2~Q3 轉趨吃緊。若原廠不蓋新廠,2025 年會陷入瘋狂的短缺。原廠擴產對群聯是好事,供給不足以滿足訂單。 2.Enterprise SSD 今年占比將達雙位數,Retimer 、車用將在明年有貢獻。
Thumbnail
今天看了GTC 2024的精華版,回想1995年代開始,家裡的電腦算力越來越強,開始推動很多以前需要勞力或腦力的工作,效率大幅提昇。到2000年初,還記得手機從原本只有打電話的功能,開始整併聽音樂、翻譯機,甚至到相機,出門變成只要一台手機就能行走天下,這些都拜算力提升所賜。 GTC 2024,
Thumbnail
今天看了GTC 2024的精華版,回想1995年代開始,家裡的電腦算力越來越強,開始推動很多以前需要勞力或腦力的工作,效率大幅提昇。到2000年初,還記得手機從原本只有打電話的功能,開始整併聽音樂、翻譯機,甚至到相機,出門變成只要一台手機就能行走天下,這些都拜算力提升所賜。 GTC 2024,
Thumbnail
筆記-24.03.02-股癌 *美股與台股近期狀況都不錯,台股在週二殺一根之後強勢股又繼續強。 *AI伺服器做運算之後,還是要用到儲存伺服器,預期傳統伺服器的需求會很好。NAND Flash狀況也很好。 *Pure Storage(PSTG)的法說會提到在AI世代,會使用新的方案All-fla
Thumbnail
筆記-24.03.02-股癌 *美股與台股近期狀況都不錯,台股在週二殺一根之後強勢股又繼續強。 *AI伺服器做運算之後,還是要用到儲存伺服器,預期傳統伺服器的需求會很好。NAND Flash狀況也很好。 *Pure Storage(PSTG)的法說會提到在AI世代,會使用新的方案All-fla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