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某個朋友的來電,心裡竟然閃過一絲「不想接」的念頭?或是收到他們的訊息,明明只是普通的問候,卻莫名感到壓力?
如果有,那你可能正面臨一個很多人都不敢承認的問題:這段友誼,可能該結束了。
真正的友誼應該是相互的。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那個主動聯絡、主動關心、主動付出的人,而對方卻習慣性地只接受不回饋,那這段關係已經失衡了。我有個朋友,每次聚會都是她在安排,每次有困難也只有她在幫忙解決。後來她跟我說:「我覺得自己像個免費的心理諮商師。」
人會成長,想法會改變,這很正常。但如果你們的核心價值觀已經南轅北轍,每次聊天都像在辯論,那繼續維持這段友誼對雙方都是折磨。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人就是習慣抱怨,偶爾發洩可以理解,但如果每次見面都是滿滿的負能量,你開始害怕跟他們相處,那就該考慮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了,友情應該是你來我往,有時談趣事,有時聊困境,聽彼此說話,為對方打氣,如果能給彼此建議,當然更加分,然而如果只有一方,總是在訴說抱怨索求,而另一方就只能聽著無奈著,心裡想著那我呢?
自然淡出吧。不需要戲劇性的宣告,只要逐漸減少主動聯絡的頻率,回應變得簡短但不失禮貌,聚會邀請可以婉拒幾次。時間會自然地讓這段關係淡化。大部分的友誼其實都是這樣結束的,沒有撕破臉,只是慢慢走散了。
如果是曾經很要好的朋友,你可以選擇開誠布公地談一次:「我覺得我們最近的相處模式讓我有點壓力,也許我們都需要一些空間。」記住,重點不是指責對方,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有些朋友可能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無法完全避開,那就設立清楚的界限:只在工作場合互動,不分享私人生活,保持基本禮貌但不深交。
Ghost 別人真的很不禮貌,除非對方有嚴重的問題行為,否則突然消失只會讓人摸不著頭腦。
刪好友、取消追蹤、發意有所指的動態...這些都太幼稚了。成年人的世界,請用成年人的方式處理。
「你跟某某說我最近很忙...」拜託,這不是國中生傳紙條好嗎?透過共同朋友傳話只會讓事情變得更複雜。
很多人覺得結束友誼是一件很殘忍的事,但其實友誼也有保存期限,這很正常。
你不需要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而犧牲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些人適合陪你走一段路,有些人適合陪你走一輩子,這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你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彼此的生活開始變得截然不同,或者是各自進入了不同的人生階段,忙碌的事情越來越多,即使再好的朋友,也可能會慢慢地變淡,我自己就遇過很多次這樣的情況,以前總是覺得很傷心,甚至有點不能理解,現在年歲增長,時間過去之後,我慢慢感覺到,這就是人生呢!我們曾經有過美麗的交會,也一起譜出很多美麗的樂章,這些美麗的、動人的、溫暖的回憶,並不會消失,這些一起陪伴的歲月,也是讓我們成長為現在的自己,不是嗎?我們只要記住那些美好,帶著這樣的回憶,繼續往前走,同時心懷感恩,感謝有過這麼一段美好的日子。
結束一段友誼並不代表否定過去的美好。那些曾經的歡笑、支持和陪伴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現在的你們已經不適合繼續走下去了。
友誼的品質永遠比數量重要。 與其維持十個讓你感到壓力的關係,不如專心經營三個真正懂你的朋友。
人生很短,把時間和精力留給真正值得的人吧。
你有過類似的經驗嗎?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想法。記住,學會說再見也是一種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