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很有能力,卻總是在原地打轉?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很有自信,但內心卻充滿了焦慮和不安?
答案可能就藏在「自尊心」這三個字裡。

自尊心,說穿了就是我們對自己價值的認知和評價。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是影響我們人生軌跡的關鍵因素。
問題是,很多人搞錯了什麼叫做「健康的自尊」。真正的高自尊,是建立在對自己真實能力的認知上,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但過度的高自尊呢?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讓我們來看看,過度高自尊的陷阱
如果你總是覺得:
「我這麼優秀,為什麼別人不認同我?」
「這個工作配不上我的能力」「我不需要別人的建議,我自己就能搞定」「失敗一定是別人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小心,你可能已經掉進過度高自尊的陷阱了。
但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察覺到自己有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小王是個很有能力的設計師,但他總是覺得公司的案子太簡單,配不上他的創意。每次主管給建議,他心裡都在想:「你懂什麼?我做設計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裡。」結果呢?三年過去了,他還是在同一個位置,看著比他晚進公司的同事一個個升職。他開始抱怨:「這公司沒眼光,不懂得珍惜人才。」再舉個例子:小李創業失敗了三次,每次他都有完美的解釋:第一次是合夥人不夠努力,第二次是市場時機不對,第三次是投資人不懂行。朋友們給他建議,他總是說:「你們不了解我的行業。」最後,朋友們也不想再說什麼了。
但還有一種更隱蔽、更痛苦的過度自尊表現:什麼都想自己來,不敢向任何人求助。
小張剛畢業,在台北租了一間雅房開始上班族生活。第二個月,他發現薪水扣掉房租、生活費後,根本不夠用。信用卡帳單來了,他看著那個數字,心裡很慌。但他就是開不了口跟家人說:「爸媽,我這個月錢不夠。」為什麼?因為他覺得:「我都大學畢業了,還要跟家裡拿錢,太丟臉了。」於是他開始刷卡度日,借錢還錢,最後搞得自己負債累累,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其實他的父母一直都很關心他,也有能力幫助他度過這個過渡期。但他的自尊心不允許他「示弱」。
小美還在讀研究所,論文寫到一半卡住了。她知道指導教授很忙,也知道同學們都有自己的進度要趕,所以她選擇一個人默默地苦撐。每天在圖書館坐到閉館,回到宿舍繼續熬夜,但就是寫不出來。她越來越焦慮,甚至開始失眠、掉髮。朋友問她:「要不要找教授討論一下?」她說:「不用,我自己可以解決。」結果拖了半年,論文還是沒有進展,身體和心理都出了問題。那怎麼辦呢?我就是察覺不到啊!
嫚嫚分享六個讓你察覺過度高自尊的信號
信號一:你很少說「我不知道」當別人問你問題時,你總是有答案,即使你其實不確定。你害怕承認自己的無知,因為這會損害你的「專家」形象。
信號二:你的朋友越來越少給你建議不是因為你不需要建議,而是因為你總是有理由反駁。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想多說了。
信號三:你總是覺得別人「不懂」你無論是同事、朋友還是家人,你經常覺得他們的層次不夠,理解不了你的想法。
信號四:你很難為失敗負責每次出問題,你總能找到外在的原因。市場不好、時機不對、別人不配合…就是很少檢討自己。
信號五:你對批評異常敏感表面上你可能表現得很淡定,但內心其實很受傷。你會花很多時間去想那些負面評價,甚至開始討厭給你建議的人。
信號六:你寧願痛苦也不願求助即使遇到困難,你也不願意向別人尋求幫助。你覺得求助就是承認自己無能,就是丟臉。
過度高自尊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我很了解自己,我很有自知之明。」
但實際上,你可能正在用這些「自知之明」來合理化自己的問題行為。比如:
「我就是個完美主義者,所以才對品質要求這麼高」(其實是無法接受批評)
「我比較有個性,不喜歡迎合別人」(其實是無法與人合作)「我的想法比較前衛,一般人理解不了」(其實是拒絕溝通)「我比較獨立,不喜歡麻煩別人」(其實是害怕被拒絕,害怕顯得無能)
因此,如果你感覺到自己的內耗,你發現生活中種種的不順,卻找不出真正的原因,回頭去看看,自己是否拒絕承認自己的不足,拒絕接受別人的建議,甚至拒絕面對現實。我們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維護那個「完美的自己」的形象上,而不是真正去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這就像是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裡不斷地消耗氧氣,最終只會讓自己窒息。
那要如何走出這個困局?
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如果你在前面的描述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恭喜你,你已經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接下來,你需要的是:學會說「我不知道」,承認無知不是丟臉,而是學習的開始。主動尋求反饋,不要等別人來給你建議,主動去問。練習感恩,多看看別人為你做過什麼,而不是只看自己付出了什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你不需要在每個領域都是專家,你可以有不擅長的地方。重新定義「求助」,求助不是示弱,而是智慧。知道什麼時候需要幫助,並且勇敢地去尋求幫助,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讓我們從小事開始練習吧,可以從問路開始,從請同事教你一個小技巧開始,從跟朋友借個充電器開始。慢慢地,你會發現求助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
如果你正在為錢發愁,卻不敢跟家人開口;如果你在工作上遇到困難,卻不敢請教同事;如果你在學習上卡關,卻不敢找老師討論;請記住:你並不孤單,你也不需要什麼都自己扛。真正愛你的人,會很樂意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而你的「獨立」,有時候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被拒絕,覺得自己在你心中不重要。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需要時間適應,這很正常;在學校的學生遇到學習困難,這也很正常;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這更是正常。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不是失敗,而是成長的開始。
真正的自尊,不是建立在「我比別人強」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我接受真實的自己,並且願意持續成長」的基礎上。
當你不再需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的時候,你就真的優秀了。當你不再害怕承認自己的不足的時候,你就真的強大了。當你不再需要別人的認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的時候,你就真的有價值了。當你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勇敢求助的時候,你就真的獨立了。自尊心,用對了上天堂,用錯了進牢房。關鍵在於,你要選擇哪一個?
想要更深入了解如何調整自己的自尊心嗎?
在我的 Podcast 節目中,我會分享更多實用的方法和真實的案例,幫助你找到健康自尊的平衡點。因為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自信,而是更真實的自信。
記住,真正的強者不是從不跌倒的人,而是每次跌倒後都能重新站起來,並且從中學到東西的人。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強者知道什麼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並且有勇氣去尋求這份幫助。
更多內容在Podcast:嫚言漫語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