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視角
從Podcast聽到一段訪談,是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先生訪問在蔡英文總統時代的總統府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及外交部長李大維先生,對其新書《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發表會上所做的談話。這本在今年六月份由聯經出版公司印行的新書,是李先生自己的回憶錄,也是對中華民國近三十年來的外交工作反省。聽過之後,頗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首先,這本書名就極富學問。「和光同塵」出自《老子》(或稱《道德經》)第四章所言「和其光,同其塵。」,意思是收斂光芒,混同於塵世。這書。也許書名正代表李先生的職涯心路歷程。李大維先生歷經舊新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外交官,又獲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重用,可謂少有的多朝元老。在「基本教義意識」下,或許對這樣的人不恥,認為沒骨氣。但在這本書中(我尚未拜讀,只從訪問中知悉內容一二。)看到李秘書長的忠貞愛國,一切為中華民國長治久安著想。因為台灣是民主制度,只要民選出來的執政者,作為公務員,就應殫精竭慮在本職上完全付出。這就是我對李大維先生極為敬佩的一點。李先生不是那種長袖善舞,靠拉關係而獲得職位的人。他如這本自傳性書名,是收斂自己的強勢,以台灣政治及外交處境為工作守則,融合各方資訊,做最合適的處置。他是事務官與政務官的文官制度結合,完全拒絕政客的作風。
訪談中,有些趣味的回憶。在駐美大使期間,有天AIT(美國在台協會)找他吃午餐,這是常有的事。他進了辦公室,發現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在那等著。阿米塔吉是特戰部隊出身,身形高壯,他親切地邊叫著李大維英文名「David」,邊拍拍他的肩膀。李大使說,這兩下輕拍可差點讓他跌個踉蹌。他們的午餐是每人一份三明治加一杯飲料,大冬天地吃冷食,讓李大使越吃越冷,但不能說出來。談著談著,阿米塔吉說前三個月在日本全日空(ANA)貴賓接待室遇到台灣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先生,倆人相談一個多小時。阿米塔吉欣賞辜先生的使命感,對李大使說:「時間真的不多了!」李先生這時回憶在台北辜資政辦公室去見他,看他總是一派台灣士紳的裝扮和精神,看到他對台灣的熱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不能因意識形態而敵對反對,民主精神就是互相尊重互相守護。李外交官還說,一九八八年他在加拿大使館任職,適逢冬奧在加拿大亞伯大省的卡加利舉辦。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就知會加國政府,台灣不得以中華民國名義參加比賽,而當時各方給予的選項之一是「台灣隊」。然而當時國府不能接受台灣隊的名稱,事後諸葛來說,今天想爭取這名稱已時不我予!時機要與處境配合真不是容易的事。李秘書長提到西方政治的一個觀點「God's-eye view」,字面意思就是「上帝的眼睛所見的視角」這是最直接的翻譯,主旨是從高處俯瞰全局,對事物瞭若指掌。若當時為政者有God's-eye view上帝的視角,早就可達到今日所難求的結果。於是李先生說:在外交界工作者只能提供正確且全面的資訊,有什麼就如實回報給執政者(但有很多外交負責人不這麼做),然後,他們有個結論:該來的就是會來,有點宿命,但卻是實情。
在國安會時,李秘書長碰到美國眾議院Speaker裴洛西懟中國大陸,硬是故意安排訪問東南亞然後執意要進台北總統府。當時蔡英文總統召開國安會看如何因應。李秘書長在場的回憶,一些國安情報單位都建議不應讓裴洛西來台,若此必招中共強烈反應。與會者無贊同意見,李秘書長不做結論,因決定權在總統。蔡總統(我想是應該是很無奈地)拍板要讓裴洛西進台灣,因為她以元首之尊不能拒絕「上國來使」,蔡總統要用「上帝的視角」來處理這敏感政治事件。裴洛西飛機繞遠路在美軍機保護的範圍小心「竄入」(中國新聞用語)台北,風光擺出上國特使的招搖過市。蔡總統的不得已,讓「該來的就是會來」——從彼時至今,中國解放軍機艦天天在台灣周圍戰備警巡。是誰改變了「台海現狀」?
李大維先生已經退休,但憂國憂民之心不減。他以本書誠心記錄自己也提出心得,期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讓台灣得到平安。從「上帝的視角」及「該來的就是會來」這樣的概念,我想到聖經上的文字,在聖經舊約哈巴谷書寫到:耶和華回答我說:「把異象寫下,記在泥版上,使讀的人容易明白,因這異象關乎一定的日期,很快就要實現,決不徒然;縱有遲延,仍當等候,因為它一定會來到,絕不耽誤。」(二章2~3節)先知哈巴谷回應「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聲音,懼怕你的作為;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在這些年間彰顯,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懷。」(三章2節)「你用他的槍,刺透他戰士的頭。他們來如暴風,把我們驅散。他們的喜好,是暗中吞噬窮人。你乘馬馳騁海上,大水洶湧翻騰。我一聽見,就全身發抖;因這聲音,我嘴唇震顫。腐爛侵蝕我骨,我在站立之地戰兢。我靜候災難之日,犯境的民上來。」(三章14~16節)哈巴谷書是預言巴比倫帝國在西元前五世紀時即將滅掉希伯來民族猶大國的事情,他的心情,多少類似我們在台灣一些人的狀況。
勇敢者恆勇敢,好戰者恆好戰,軟弱者恆軟弱,憂心者恆憂心;什麼是想像?什麼是真實?有志者事竟成?形勢比人強?各種思想各種意識彼此競合,若無「上帝的視角」來處理兩岸問題,循外交解決爭端,那麼只能認命地等待「該來的就是會來」——戰爭。有政客或真愛台灣者主張備戰才可止戰,但這是理想很不現實,理想很美感,現實很骨感。我們希望台灣主政者都如李大維先生般以台灣萬民生靈為念,而不要用政客的意識形態來爭權奪利,以致共同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