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25歲的時候,我也覺得自己認識的朋友很少,但我發現問題其實在我身上,因為我對於朋友定義太過嚴苛。
很多人會問職場上適合交朋友嗎?為什麼出社會之後就很難交到朋友,而為什麼在學生時期的時候反而容易交到朋友?是因為利益嗎?還是因為出社會後,每個人都變得太複雜。
我在網路上有看過類似的文章,很多人都說是因為「利益」的關係,但卻有一篇文章從另一個角度討論,那就是「時間」。學生時期,我們跟班上的同學每天都在一起8個小時以上,一個禮拜至少有40個小時,況且這一待就是好幾個好幾年。出社會後認識的朋友,可能只有短短的一面之緣,這樣很難判斷出這個人到底適不適合成為自己的朋友,而職場上真的無朋友嗎?
有多少人在一家公司服務了3年以上,跟同事相處也3年以上,有這樣子的時間累積,很容易讓我們深入的了解一個人。有人說,如果只有一面之緣,我們會努力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但那其實很累,因為長時間下來,很難一直維持那種狀態。
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可以深入的了解這個人,可以判斷出這個人是去,還是留。
-成人友情,少了熱絡,多了默契
有多少朋友你們會每天聯絡的?我想出社會的你,手上有一個就已經不簡單了,但為什麼我們不會去聯絡別人。
成年人的生活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四處努力,但在學生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用在乎這些。學生時期,不會有人為了健康,下課去鍛鍊身體;也不會有人為了賺錢,下課去餐廳做晚班;也不會有人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下課後努力專研技能。
成年人的下班生活是很忙碌的,有些人工作下班,需要去兼職賺錢;有少數的人,下班之後還會去健身房運動;有極少數的人,下班之後還會去鑽研自己工作上的技能。如此忙碌的生活,真的沒有餘力去每天聯絡別人。
成人的友情,靠得不是每天聯絡,而是久久一次一起吃飯。
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努力,但努力的生活需要一點潤滑劑,跟朋友吃飯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你可以知道,這幾個月來自己有沒有進步,以及你有沒有看走眼,眼前這個朋友有沒有跟你一樣,持續進步。
-太遙遠,就低調離開
一個人有沒有前途,看的不是他開什麼車、穿什麼衣服、戴什麼錶,而是今年的自己,有沒有比去年厲害。
我有一個朋友,他在30歲的時候還完了學貸,準備要離開家裡搬出去住。那時候的他問了我一個問題,「我該找什麼樣的工作?」
該找什麼樣的工作?這個問題不應該問我的,因為我沒辦法為這個選擇負任何責任,如果這個工作不適合他,或是薪水不夠讓他應付生活,是不是就是我的問題。
但我也很客氣的跟他說,「你可以找你喜歡的就好。」當下的我只能給他這樣的建議。
幾個月後我們出來吃飯,點完餐之後,他說「這邊的工作很難找,餐廳雖然比較多一點,但兩段班真的很累人,而且沒有週休二日。」
我聽了他的抱怨,微笑了一下,他接著說「還是我去工業去找工作,雖然薪水比較低一點,但可以透過加班提高薪水,也有週休二日。」
飯來了,他的話也停了下來。聽完這兩句話,我心裡明白了——這幾年,他沒有什麼成長。因為他總是在抱怨,從來不看事情好的一面。這樣的人,不管在哪裡工作,結果都一樣。
飯後我獨自走在雨後的人行道上,腳踩著潮濕的落葉,腳邊有幾隻因為潮濕而跑出來的蝸牛。想著剛剛他說的話,我看到了我跟他之間的距離,那距離彷彿我之餘蝸牛一樣,差距十分遙遠,我就知道該頭也不回的,繼續走在道路上。
世界上有一種人,他們總是見不得別人好,他們自以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其實是在做無謂的努力罷了,這種自以為有在努力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他們會忌妒你的努力有結果。嫉妒,是最可怕的情緒。
《蜘蛛之絲》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脫離地獄,最好的方式就是靜悄悄的,不要讓其他人知道你爬著唯獨的一條蜘蛛絲離開地獄,低調且安靜。
一段關係的結束,可以難過、可以傷心、可以不捨,但不可以沒有學到任何事。
-不變的朋友
一通電話響起,電話那頭的聲音勾起了我的回憶,讓我懷念起大學時一起在寢室玩遊戲。
當我還陶醉在過去的回憶裡時,那邊的聲音打斷我,「喂!喂!有再聽嗎?」
「阿!有,怎麼了」我猛然回神回應道。
「週末有空嗎?吃個飯不?」他依舊用了很簡短的話語說出最有效率的話。
「行阿,吃啥。」我也不甘示弱地用很少的句子回應他。
「我也不知道,先出來再說。」他依舊用很隨興但卻很放送的語氣回我。好懷念這個感覺。
「那好,禮拜日晚上,老地方。」我說完後便掛斷電話。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種朋友,你們很久沒有聯絡,但一通電話會讓你回憶起以前的過往,彼此沒有心防,只想吃個飯,找個人敘舊而已。
我們都會覺得這種關係難得可貴,既不依賴彼此,也依賴著彼此。
我只有些朋友的關係可以不用改變,就算你在往前的路上一直行走,而他遠遠落後于你,但你不會想要把他拋棄,因為他不會扯你後腿。像是一臺列車一直往前開一樣,過站的人紛紛跳下了車,你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前行,突然你累了,停在月臺上休息,在月臺上你看到了熟悉的面孔,他的語氣勾起你的回憶,他的話語讓人想起當年,你們彼此沒有說什麼,只是坐在月臺上輕鬆地聊著天。火車來了,你上路了,而他依舊停留在那個月臺,等到你下次到來。
不是說朋友的實力遠低於你,就該拋棄他,如果這個人本性不錯,你覺得跟他聊天起來不需要任何的戒備,妳可以很輕鬆的跟他聊天談話,聊天的內容可以跟工作無關,談話的內容可以是很沒有營養的垃圾話。你求得就只是片刻的輕鬆而已。
-隻身一人
有一個朋友跟我說過,他以前很喜歡參加聚會,每個週末都會去參加社交活動,把自己弄成一個大忙人的樣子。他沉浸在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裡,好幾個月。
「我累了。」他的語氣像是經歷沙場的戰士一樣,疲憊帶著風霜,吐出的話語雖然輕鬆,但可以從這輕鬆中感受到一絲絲的無奈。
他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不太喜歡社交的人。對他來說,比起一口氣跟一群人一起出去玩,還不如跟一個人坐下來好好地喝一杯咖啡。他喜歡這種,單一且深入的談話,而不是跟很多人點頭之交。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羨慕別人朋友很多,但他們口中的「朋友」,很多都只是點頭之交罷了,只是通訊錄裡面的一個名字,只是戰場上遺留的一張狗牌,沒有價值沒有榮耀,更沒有信任。
有人說過,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自己去嘗試看看。如果你發現自己身邊朋友很少,你就儘量去交朋友,給自己設一個目標,一個月認識10個人,或是參加兩場社交活動,盡量拓展自己社交的可能性。最後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朋友。
很多人說自己喜歡交朋友,但其實他們追求的,不是人多熱鬧的聚會,而是能深入談心、有意義的對話。你也是這樣嗎?不是那種哪家餐廳東西好吃,也不是哪邊風景好拍,更不是哪邊有心東西需要一起去拍照。而是可以好好坐下來,問問彼此,為什麼你會選擇現在的生活?
到最後大家都是自己一個人,你經歷過沙場,才發現自己適合農村的生活;當你發現你到處結交朋友,才發現自己其實喜歡隻身一人。這沒有好跟壞,也許你以前的你看著現在的自己,既孤單又孤獨;現在的你知道,比起站在舞池裡跟人到處跳舞,享受社交的氛圍,倒不如跟一個好朋友,一起騎車、一起爬山、一起看一場有意義的電影。我們要的,不是熱鬧,而是心裡踏實、靜靜前進的有意義人生。
你身邊朋友很多嗎?
有哪些關係是你主動離開的?
朋友很多的你,有感覺到寂寞嗎?
你有多久,沒有跟一個好朋友,坐下來好好吃個飯?
我們下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