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覺得心裡很虛無時
腦海中就會閃過新世紀福新戰士
碇真嗣在列車上的畫面
他逃避駕駛EVA
逃避爸爸
逃避NERV
於是人生失去了方向
乘坐著列車漫無目的的到終點站
一直對這樣的虛無感很有共鳴
從第一次看完新世紀福音戰士就對這畫面很深刻
期間大概也過了20幾年
總有人說隨著年紀看同樣的作品會有不同感受
於是
前些日子又重新看了一遍TV版26話加上舊劇場版
還是在主角碇真嗣身上看到了一部份的自己
還有更多的自己
碇真嗣因為母親早逝
然後被爸爸拋下
所以總覺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人
因為怕自己受到傷害
所以不願意接近別人
怕傷害到別人
所以事情出錯就先道歉和自責
劇情裡提到這是叔本華所說的
豪豬困境或是刺蝟困境
真嗣原以為自己一直抱持這樣的想法生活
大家就會相安無事
但隨著一次次駕駛EVA
一次次跟同伴經歷許多事件
最後發現到
其實自己還是希望別人能理解自己
只是一直拿捏不好與人相處的距離
青少年時期的我在看完之後
認為
長大之後應該就知道怎麼對人應對進退
現在
不僅還是不太知道怎麼拿捏好與人相處的距離
還把距離給拉長拉遠了
在國中和國小的時候
還沒形成自我意識
然後9年來幾乎都是班長或是副班長
成績保持在前段班
也拿了很多作文、繪畫、音樂還是甚麼活動的獎項
最屌的應該是國中的客家作文比賽
全縣第二名
(當時好像五個人參賽)
國小是領縣長獎畢業
國中則是群育縣長獎畢業
(當時縣長獎拆成五育,也就是一個班會有五個縣長獎)
所以在我的認知裡
循著老師和爸媽鋪好的路走
做好他們交代的事情
我就會被他們認同
就跟真嗣認為駕駛EVA
他爸爸就會認同他
身邊的人也都會認同他
但是真嗣後來搞砸了
我也是
高中第一次段考13名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跌出第8名以外
我很慌
滿腦子都在想要怎麼跟爸媽解釋
原本回家半小時的路程
我走了1個小時
一直在回家的巷口徘徊
一直模擬等等怎麼跟爸媽解釋
當我終於鼓起勇氣打開家門
看到爸媽的瞬間
哭了
對...
高一的大男生就這樣哭了
邊哭邊跟爸媽說我會下次會更努力
剛剛路上的模擬情境完全沒用上
爸媽也慌了
不斷安慰我
「下次再努力就好了」
於是我卯起來念書
然後
拿到第21名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知道甚麼叫晴天霹靂
腦袋空白
最慌的不是怎麼回家解釋
而是我的讀書方式根本就不對
所以再怎麼努力都是徒勞
這段時間自我意識開始慢慢成形
進入叛逆期
覺得老師和爸媽說鋪的路都不對
我記得那時候還跟爸媽說了一句
應該很讓他們傷心的話
「你們沒念過高中,你們沒有資格教我怎麼念書」
還有當時考高中的時候
其實我想填大安高工
想說應該比較輕鬆
但我爸堅持我一定要唸高中
所以那時候講過
「是你叫我念高中的,不然我不會這麼辛苦」
其實這句話蠻歧視的
那時候的我就是這樣
對
都別人的錯
我都聽你們去做
但是做不好又都怪我
跟真嗣很像
他照大家的期望
開了EVA打使徒
打贏了
大家沒有稱讚他
可是打輸了或是對於戰術行動理解不一致時
大家又責怪他
於是我們選擇了
逃避
真嗣選擇離開NERV
漫無目的地隨著列車到終點站
漫無目的地在深山裡漫遊
我選擇了課業以外的路
玩社團
談感情
因為在這兩件事情裡
都有人認同我
也似乎都理解我
我好像找到了所謂的歸宿
以至於模擬考就算考了全類組倒數第二名也無感
爸媽好說歹說也無感
上面這些的想法導致大學的時候
面臨更嚴重的事情
直到
那時候的女朋友很認真的說了一句
「我不用認真考大學啊,靠你養就可以了」
我當時可能覺得他怎麼這麼不上進
或是其實我不想背負這麼巨大的責任
就結束了這段感情
「那我還剩下甚麼?」
心中只有這個念頭
於是
開始反覆思考
我沒有把握只有高中畢業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於是只剩下
考大學這條路
然後開始分析自己怎麼樣可以在半年內準備考上
「可以給父母交待的大學」
首先
把所有模擬考排名都攤開來看
我的考學測的類組排名比指考要好很多
而推薦甄試的科目加權又比申請入學對我來的有利
因此我必須全部都賭在推甄上
也就是必須把學測考得比模擬考都還要好
推薦甄試的學校加權的科目大多數要是我原本就擅長的
花了兩三天翻完大學招生簡章
選定了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資訊科技組
剛好學校裡只有我填這個學校系所
所以不需要比在校成績
接下來就只要把學測考好就行了
然後我破天荒的跟爸媽開口要求要去補考前衝刺班
加強我較弱的科目
那時候也不知道哪裡來的毅力跟體力
早上六點出門去補習班
晚上十點才離開
就這樣過了半年
雖然不擅長成績還是沒有推進許多
但加權科目的策略是成功的
順利的進入推甄第二階段
面試
在那之後
拿到了人生第一個錄取通知
心情就跟真嗣被他爸爸稱讚時一樣
一切的努力都開花結果了
To be contin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