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姐說要「多看病人」,但到底要看什麼?(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每個醫學生,甚至住院醫師都有這個困擾:

晃了一圈病房,病人看起來都「還好」
Vital sign 正常,沒特別主訴,我卻莫名焦慮
因為我心中沒有接下來的計畫

到了查房時
主治醫師:「所以這個病人接下來的 plan 呢?」
我:「……OBS ? 」
主治醫師:「……」
「給我聽清楚了,每天都要為病人思考四件事情」

「診斷計畫、治療計畫、追蹤計畫、出院計畫!」


一、診斷計畫

未診斷的找原因: 未診斷 → 急性期 → 和時間賽跑找原因

假設病人主訴是喘,常見診斷有肺炎、肺水腫、氣喘等等。
這些常見的情況大多在急診就被診斷,開始進行治療
最困難的往往是,在急診還找不出病因,被送上病房的病人。

他們的疾病尚未診斷,病情卻正在惡化。
這時候你得和時間賽跑。
在器官衰竭,跨過不歸點之前找出原因,才有可能扭轉病程。
這就是診斷計畫最刺激、最有壓力、最有樂趣的部分。

已診斷的找風險: 已診斷 → 慢慢改善 → 找 risk factor

當疾病診斷出來,開始進行治療,病人慢慢好轉,這時候,很多人就會鬆懈下來,停止思考。但下一階段才正要開始。

比如一個氣喘發作的病人,診斷明確,治療也有效
這時候除了要觀察病人「還喘不喘」之外,更要進一步思考「這次為什麼會喘?」
是不是家裡養寵物?還是忘了用藥?或是感染?
找出risk factor,才能預防下一次復發,解決根本原因。

二、治療計畫

治療計畫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針對病因治療:

真正可以扭轉病程的治療,可能是抗生素、手術、化療等等。這是治療的核心,但是也要考量病人目前狀況。如果發生器官衰竭,就需要 supportive care 譬如氧氣、呼吸器、升壓劑、血液透析來爭取更多時間。

支持性治療 (supportive care):

包含氧氣、呼吸器、升壓劑、IABP、ECMO,但一定要記得,這些治療雖然會讓數字變好看,但他們的角色是為病人爭取更多時間,讓藥物發揮作用,或是讓病人有條件做侵入性的檢查,所以要記得問自己「這個治療,是在處理病,還是在處理數字?」

症狀治療:

治療病因的同時,也別忘記處理病人的症狀。
像是退燒、止吐、止痛、安眠、軟便。
這些處置雖然不能改變病程,但其實是病人感受到「你有沒有在照顧他」的關鍵。

三、追蹤計畫

追蹤計畫的核心是驗證自己的治療是否正確。譬如懷疑肺炎的病人使用抗生素之後,要追蹤體溫、FiO2、CXR、WBC。如果順利改善,代表治療有效,如果持續發燒,越來越喘,就要查查是否有atypical infection、還是合併心衰竭,重新調整診斷計畫。

另外有些症狀難以表現的數值異常也要定期追蹤,像是肝腎功能和電解質,等你從病人身上發現,可能已經意識改變或是嚴重AKI,因此要主動的定期追蹤才能及早處理。

四、出院計畫

住院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讓病人出院。可以分三個部份來思考

1.疾病治療完畢

當前面的追蹤計畫發現病程往好的方向走,就要接著制定出院計畫。

每個疾病出院條件不同,追蹤的指數不同,主治醫師也有各自的風格,有些節奏快速,有些較保守。這也是實習期間要著重觀察的部分。⁠另外也要思考出院帶藥,哪些藥物在急性期使用就好,哪些需要轉為慢性長期使用,都要做思考。

2.身上管路處置

出院意味著讓病人回歸日常生活,記得檢查病人身上有沒有多餘的管路
鼻胃管?導尿管?氧氣?抽痰機?
這些在住院期間有沒有辦法移除?
如果需要帶管路回家,就要安排回診或居家護理師協助更換,並做好衛教。
當疾病治療到了收官階段,就要接著思考這些問題,維持病人出院後的生活品質。

3.出院後的照護

病人歷經這次住院之後,活動狀態是否受影響?
如果原本生活可以自理,住院之後變成臥床,家屬有沒有辦法照顧?
家屬支持良好可以回家照顧,那是最好的情況;
如果有照護困難就要請家屬找機構;
萬一經濟困難就要會診社工。
這些工作在治療後段就可以同步進行,才不會延誤出院的時間。


總結

每天查房完,記得問自己:
「這個病人,我幫他安排了診斷計畫、治療計畫、追蹤計畫、出院計畫了嗎?」
有計畫才有行動,有行動才有機會扭轉病人的命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致源的沙龍
8會員
20內容數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賴致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5
醫學生總是聽過一句話: 醫生和學長姐常說:「在醫院不要只埋頭讀書,而是要『多看病人』!」
Thumbnail
2025/06/15
醫學生總是聽過一句話: 醫生和學長姐常說:「在醫院不要只埋頭讀書,而是要『多看病人』!」
Thumbnail
2025/05/25
本文提供醫學生準備二階國考的策略建議,強調心態調整、考古題練習和善用Anki等工具,而非單純的苦讀。
2025/05/25
本文提供醫學生準備二階國考的策略建議,強調心態調整、考古題練習和善用Anki等工具,而非單純的苦讀。
2025/05/16
醫學生如何在臨床實習中獲得學長姐的教學指導?本文從時間、經驗和提問三個情境分析,提供醫學生如何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的策略。
2025/05/16
醫學生如何在臨床實習中獲得學長姐的教學指導?本文從時間、經驗和提問三個情境分析,提供醫學生如何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的策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離院須知由先前四人房的眼鏡護理師負責, 也算有始有終吧,這才是現實, 再美好的夢總有睡醒的一天。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醫療這條路,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條又漫長之路,而在工作上往往遇到不同的人事物發生,所以就會持續分享我的經驗及人生觀點,藉由臨床案例來告訴更多民眾醫療的重要性及醫療的困境。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Thumbnail
在醫院的醫療過程中,我們遇過千百種家屬,我只能說很多家屬的對談中,非常多是很匪夷所思的對話,有時會讓你很憤怒,有時讓你很傻眼,又有時讓你哭笑不得,不知道是這個工作久了,在醫療的溝通除了要快、精準到位之外,還要馬上選出重點,才能做有效率的對談。
Thumbnail
在醫院的醫療過程中,我們遇過千百種家屬,我只能說很多家屬的對談中,非常多是很匪夷所思的對話,有時會讓你很憤怒,有時讓你很傻眼,又有時讓你哭笑不得,不知道是這個工作久了,在醫療的溝通除了要快、精準到位之外,還要馬上選出重點,才能做有效率的對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