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庚的來歷
臺北萬華的夜市街角,有家24小時營業的網咖,顧客不外兩種:一種是白天跑業務的業務員,晚上來這點杯珍奶、刷YouTube放鬆;另一種便是像孔丙庚這般,自稱「知識分子」的怪客,總窩在網咖角落,敲著二手筆電,滿口「區塊鏈」、「元宇宙」,卻連杯手搖飲都捨不得點。孔丙庚,據他自己說,是清末那位盂縣落魄書生孔乙己的第五代傳人,雖無人考證真假,但聽他講起「子曰詩云」,倒也有幾分古風,惹得網咖裡的年輕人竊笑。
丙庚的日常
孔丙庚年近四十,穿著淘寶買的廉價POLO衫,胸前印著褪色的「Harvard」字樣,據說是「致敬學術精神」。他沒固定工作,偶爾接些線上寫手的活兒,幫人代筆知乎文章或PTT回文,賺點微薄稿費。他常自誇「讀過半部《資本論》」,還說自己研究過AI大模型的倫理問題,可惜沒人當真。網咖老闆娘阿美姐見他可憐,偶爾讓他在店裡幫忙清鍵盤灰塵,換頓滷肉飯。
他最愛在網咖裡高談闊論,什麼「Web3.0將顛覆資本結構」,什麼「NFT是文化復興的鑰匙」,說得頭頭是道,卻總被鍵盤俠嗆:「丙庚哥,你先把欠的網費結了吧!」他便漲紅了臉,爭辯道:「讀書人的事,能算欠嗎?那是…那是知識共享的延遲支付!」引來一陣哄笑。
丙庚的困境
孔丙庚有個怪癖,絕不用行動支付,說什麼「數位貨幣是資本的陰謀」,堅持用現金結帳,偏偏身上常沒幾個銅板。一次,他在夜市買臭豆腐,掏出皺巴巴的五十元硬幣,老闆嫌麻煩不肯收,他便大聲嚷嚷:「這可是法定貨幣!你這是違反《貨幣法》!」結果被老闆一頓數落,圍觀的遊客還拿手機錄下,PO上Dcard,標題寫「萬華怪叔叔與臭豆腐的史詩對決」,點閱破萬。
他也試過「創業」。前年,他號稱要開發一款「去中心化的文學DAO」,在PTT上發文拉人頭,說要用區塊鏈保存唐詩宋詞,還拉了幾個信眾湊了十萬新臺幣。結果錢花光,項目沒影,他卻說:「這是概念驗證,懂不懂MVP?」從此,PTT上多了個「孔丙庚MVP」的迷因。
丙庚的結局
去年冬天,孔丙庚在捷運站旁被發現,蜷在便利商店門口,抱著一台壞掉的筆電,身上蓋著幾張《蘋果日報》的舊報紙。他說是「體驗極簡生活」,但誰都知道,他連網咖的包夜費都付不起了。有人好心問他要不要去社福中心,他卻搖頭,喃喃道:「吾輩讀書人,豈能屈於俗務?」過了幾天,他就不見了蹤影。有人說他去了花蓮隱居,有人說他在臉書開了直播賣課,教人「用論語解讀區塊鏈」。可從此,萬華夜市的網咖少了一個怪客,鍵盤聲也似乎安靜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