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成本上漲、收入成長緩慢的歐洲,不少人選擇用「喝一杯」來為生活加點溫度與儀式感。你或許很難想像,飲料早已不只是解渴的工具,而是緩解壓力、取代甜點、增進社交甚至修補情緒的日常慰藉。從英國的熱茶、德國的冰咖啡,到西班牙人最愛的果汁,這些看似平凡的飲品背後,藏著消費市場劇烈變動的線索。
根據 Innova Market Insights 的報告,歐洲飲料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新飲感」革命:口味要進化、糖分要減少、情緒要照顧、健康不能忘。這些趨勢不只改變飲料長什麼樣、喝起來什麼味,更改變我們為什麼喝、什麼時候喝,以及和誰一起喝。
熱飲當道:情緒與享受的雙重主場
熱飲正在重拾「最高級的療癒角色」。在歐洲消費者心中,熱茶、咖啡甚至超越甜點和酒精,成為最能提供慰藉的日常小確幸。這類飲品常與放鬆、提神、思考等正向感受聯結,逐漸取代高熱量零食成為「健康的犒賞」。
其中,德國人偏好冰咖啡作為提神又放鬆的選擇,而西班牙人則最常以果汁進行情緒慰藉。這顯示不同市場的「喝」有著不同文化密碼,但共通點是: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用飲料來取代過度加工的甜食。草本與植物風味,喝出文化深度
植物基風味不再是小眾養生族的專利,而是主流市場追求口感層次與天然感受的焦點。品牌積極引入如薰衣草、馬鞭草、迷迭香、接骨木花等草本植物風味,打造「喝得出故事」的複合型口感體驗。
此外,許多品牌會強調原料的地理來源與文化背景,如阿爾卑斯山的野花、希臘山區的有機百里香、或法國南部的柑橘香氣,讓飲品不只好喝,更像是一場「喝的旅行」。
減糖≠無趣:從甜味中找回健康與精神平衡
歐洲約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特別是德、法、英)會主動控制糖分攝取。這股趨勢推動了:
- 無糖或低糖果汁
- 無糖氣泡飲(用檸檬、薄荷、天然香料提味)
- 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羅漢果)入飲
- 更強調口感深度而非甜度堆疊
此外,消費者減糖不只是為了體重,而是為了情緒穩定與能量平衡。少糖飲品因而成為「低負擔高滿足」的選擇,甚至有些飲品強調「快樂不靠糖」。
機能性飲料:喝進去的情緒療癒劑
飲品作為一種「日常情緒支援系統」,正成為品牌開發的新主軸。
不論是提神(咖啡因+薄荷)、放鬆(洋甘菊+鎂)、助眠(L-茶胺酸+薰衣草)、還是集中注意力(人參+綠茶),消費者期望飲料不僅滋味好,還能讓心情變好。
有趣的是,許多品牌開始包裝出「心情飲料」的新分類,打破傳統功能性飲品的藥感,轉向「香氣療癒+自然成分」的感官策略。
熱門新風味出列:甜、辣、香的奇妙搭配
- 辣蜂蜜風味(Hot Honey)
將蜂蜜融合微辣的辣椒,帶出「溫暖中帶勁」的新感覺,預期會在果汁與熱茶中快速普及。 - 堅果與穀種風味
如巴西果、夏威夷豆、開心果、烤芝麻,帶有烘烤香氣與天然油脂,適合應用在咖啡、奶茶、豆乳與高蛋白飲品中,並引領「大人系甜感飲品」風潮。 - Mocktails 無酒精雞尾酒升級
不只賣風味,更賣儀式感與社交參與感。以莓果、香草、草本層次構成的 mocktail 成為酒吧與家庭聚會中的亮點,並吸引健康導向的年輕族群。

Top Beverage Flavor Trends in Europe
飲料的新價值 = 情緒 + 健康 + 美學

結論:一杯飲料,滿足的不只是味蕾,更是生活的平衡
當生活壓力一層層加上來,飲料正默默扮演日常中的「自我照顧小配角」。從放鬆心情到補充能量、從減糖健康到社交參與,一杯精心設計的飲料,既能取代甜食、又能安撫情緒,成為消費者面對不確定世界的小確幸。
對飲料品牌而言,真正的挑戰不是把味道做得更花俏,而是讓消費者在「喝的當下」感受到被理解、被撫慰,甚至找到連結自己與世界的方式。當飲料從物質變成情感載體,才是真正進入下一個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