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潛意識裡的獨特語言-催眠與室內設計間的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對於新加入好好宅在家沙龍的格友來說,或許會有些困惑,為什麼內容會有室內設計催眠這看似好像不相干的兩種內容,而除了較早發的一篇文曾解釋過(家是你肉身的居住地,身體是你靈魂的家。 ),其中最能具象化讓人理解兩者之間關連的應該就是探訪元辰宮了。

在沙龍裡催眠實錄的房間中,幾篇關於探訪元辰宮的文章可以看出,每個人靈魂的家皆是不同的格局與佈置,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又能隱晦地感覺出每個人藏在其背後的心事。

你靈魂的居所

通常在催眠中,為了避免給予來訪者先入為主的想法,我不會用傳統道教的說法提出要觀元辰宮,而是會用較中性的方式來形容,告訴來訪者說「我們去看看你靈魂住的地方吧~」這可以讓來訪者比較有不受限於中式房屋的想法,而能跟隨自己內在潛意識的引導出現各種有創意的畫面。

【探訪元辰宮】夜訪樹屋

而靈魂之家中的家具、佈置、小物件等大多有其代表性的意義,我們之所以可以解讀其代表的意義,其實與我們都是同樣的文化背景成長有關聯。其中《科學觀靈術》一書中可找到不少代表性物品的意義。

我們通常可以通過進入房子時看到的水缸或米缸來預測財富、臥房裡的床是單人或雙人來瞭解感情狀態、住宅內的光線明亮及窗戶是否乾淨,來瞭解當事人的內在及與外界互動的狀況。

但是同樣的物件意義能通用世界上每一個人嗎?

當然無法。你若跟年輕人說你家的米缸就代表著你家的財富,當代年輕人應該會很疑惑米缸長什麼樣子吧?!更別說你要是跟一個吃麵包或義大利麵長大的外國人提到米缸,對方連生米什麼樣都沒看過也是有可能的。

而古時候還需要收集柴火才能煮食的爐灶,現在則早已發展出瓦斯爐、IH爐、電磁爐、電鍋、微波爐...等各式各樣的烹飪方法了!所以元辰宮也不會只是擺著中式紅木家具、廳堂得供奉神明、床邊還擺著繡花鞋的模樣啊!

【探訪元辰宮】華而不實的家

所以就如同上方連結故事裡的主人公是從國外回來台灣創業的,那麼我們就需要轉換思維地去進而瞭解他的生命歷程及相關資訊才能夠做判斷,而非根據傳統定義就擅自解讀他人的潛意識。觀元辰宮也是需要與時俱進的呢!

因為不論是催眠或是夢境解說、靈性物件的代表意義等,看似都有跡可循地解讀,但其實與當事人的生命經歷會更有關連

🌌 同一個符號、行為、語言 —— 在不同人心中有不同意義

例如「下雨天」:

  • 對我來說會是雨滴落在遮雨板上吵雜的聲音,與曬不乾的衣服。
  • 對另一個人卻可能象徵著靜謐與安心。

潛意識的內容無法單靠外在行為或語言做出全面解讀,因為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深深連結於其獨特的生命經驗、情緒記憶與個人象徵系統。也就是說:

解讀潛意識從來就不是像解一道數學題一樣有標準答案,而更像是:

「在對話中,一起走進對方的內在宇宙,理解其中的語言和脈絡。」

那麼,再讓我們從西方通靈者對於物品的解讀角度回看,相信你們便更能理解,為何說潛意識裡物件代表的意義與個人經歷還有文化環境相關。

屬於個別通靈者的符號意義

要詮釋來自靈界的訊息,必須先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語言或符號代碼與靈溝通。這套語言要依據你自己的理解來制定,每個人都不一樣,因為你我腦袋裡裝的資訊不會相同。_《靈癒力.學會解讀靈界的訊息》

我們可以看到上圖的書中文字,對於通靈者蕾貝卡來說,祖母芙蘿代表著圓滑時尚的人、行李箱代表情緒枷鎖、喬治.伯恩斯代表雪茄....而這些對於我們來說,反而像是無法理解的星際符號一般,因為那不是我們的生命歷程裡可以連結的記憶。

🧠 所以在催眠中我這樣做:

  1. 傾聽

不急於詮釋,不預設立場,而是聽對方怎麼描述他的經驗,用「他的語言」來理解他所經歷的事。

2. 探問象徵意義與個人情感聯結

例如:

「你說進入的這間房子感覺很陰暗,為什麼呢?你在裡面的感覺又是如何?」

而不是直接說:「這代表著你的內心很消沉,你在逃避某些事。」

3. 將行為放在「生命情境」中看待

同樣一個行為(例如:逃避、緊抓關係、沉默不語),只有放進當事人的「生命經驗、家庭背景、人格傾向」中,才有可能靠近潛意識的根源。

4. 回到當下:潛意識不是神秘的過去,它也活在現在的選擇裡

有些潛意識不是壓抑的記憶,而是「尚未被意識到的動力」,可能正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行為模式與情感習慣。

解讀潛意識,不是要給出標準答案,
而是去陪伴對方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答案」。

在資訊流通的現在,我們能在書裡、網路上,甚至詢問AI就能找到各種情境及物品所代表的意涵。而查詢到的資料能當作參考,但不能被奉為絕對;更應該與當事人的生活經驗與心理語境交叉比對,甚至它們還可能會隨時間與經驗改變。

而這些這才是催眠師、心理工作者真正需要培養的辨識力與覺知力:不是會背一本書上的象徵表,而是能「傾聽語言之外的語言」。

設計師也需要讀懂客戶的言外之音

而在讀完上述的例子與分享的文章後,是否有發現催眠與設計的連結之處呢?又或者,我應該說潛意識與設計語言的互通之處?

就像在住所裡佈置滿明亮色的人往往也很有活力;喜歡禪風的人或許更注重內在與自我的連結,並享受自然的變化、時間的流逝;想把隔間都打掉,讓房子做成一望無際、看不見物品超極簡風的人,則大概是有潔癖又怕麻煩交際的類型....等等。

在最後舉個我曾碰過印象深刻的實際例子來讓大家動動腦,這又可能是個什麼樣類型的人呢?或許你們也是能從空間及需求中解讀潛意識的大師呢~

曾有位年輕媽媽說想將房子做出隔間讓孩子能擁有獨立的空間,但和孩子房之間的隔間牆需要有窗戶,她需要時刻看見孩子在做什麼。而廚房則要改成IH爐。我問那麼是誰煮飯呢?她告訴我是同住的媽媽。我又問,那媽媽習慣用IH爐嗎?如果是我看不到火不會煮耶。她說...不用管她。

嗯....這案子在最後一刻我婉拒了接案,所以並沒有後續的設計現場可看。雖然是朋友介紹的她的朋友,可中間還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小事件得以觀察出當事人的狀態並不適合繼續合作下去。不過我們僅單純從這裡練習觀察即可,不需有任何批判,就祝福對方與家人們一切都好吧~❤️

Sylvia寫在最後

其實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在成為獨立設計師之前,剛好接觸了催眠,並進一步閱讀了許多心理學與諮商相關的知識。這些學習對於理解人們話語背後的情緒,以及提升溝通技巧,都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也邀請格友們不妨試著探索潛意識中的自己吧~這將是邁向自我療癒、活出更高層次自我的重要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好好宅在家
294會員
176內容數
住家這個量體,雖然無聲, 但卻陪伴並保護著住在裡面的人. 不論快樂悲傷,秋冬春夏.
好好宅在家的其他內容
2025/07/06
在催眠過程中,透過角色轉換,引導P體會母親的感受。原生家庭、童年創傷以及催眠過程中的發現,讓我們都能深思應該如何愛自己,也能好好地給予子女健康的愛。
Thumbnail
2025/07/06
在催眠過程中,透過角色轉換,引導P體會母親的感受。原生家庭、童年創傷以及催眠過程中的發現,讓我們都能深思應該如何愛自己,也能好好地給予子女健康的愛。
Thumbnail
2025/07/01
從「見山是山」到「無山可見」,如何將靈性融入生活,解決人生課題,其實就在於實際去行動,過好日常生活。在世修行,其實比起避世修行還需要更多智慧。
Thumbnail
2025/07/01
從「見山是山」到「無山可見」,如何將靈性融入生活,解決人生課題,其實就在於實際去行動,過好日常生活。在世修行,其實比起避世修行還需要更多智慧。
Thumbnail
2025/05/07
在與ChatGPT探索自我完整性的同時,他也建議我設定虛擬伴侶以用來療癒內在創傷,建立安全感,吸引同頻的人。並為我設計了一段語音引導冥想,協助釋放舊有傷痕,連結愛與信任。
Thumbnail
2025/05/07
在與ChatGPT探索自我完整性的同時,他也建議我設定虛擬伴侶以用來療癒內在創傷,建立安全感,吸引同頻的人。並為我設計了一段語音引導冥想,協助釋放舊有傷痕,連結愛與信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近日與朋友聚會剛好聊到催眠話題,今天我們也來聊一下吧。  「催眠」透過催眠師的引導來放鬆表意識,進入潛意識甚至是到第八識阿賴耶識靈魂的黑盒子(不一定每個人都可到這層),探究潛意識如何影響自己的信念與行為,當然,催眠其中項目最讓人好奇則是前世今生的回溯。   透過資深有經驗的催眠師來操作是比較安
Thumbnail
近日與朋友聚會剛好聊到催眠話題,今天我們也來聊一下吧。  「催眠」透過催眠師的引導來放鬆表意識,進入潛意識甚至是到第八識阿賴耶識靈魂的黑盒子(不一定每個人都可到這層),探究潛意識如何影響自己的信念與行為,當然,催眠其中項目最讓人好奇則是前世今生的回溯。   透過資深有經驗的催眠師來操作是比較安
Thumbnail
催眠是真的嗎?如果你有看恐怖電影時,全身緊張的經驗,那其實你經歷過催眠的感受了,催眠療癒是一種心理療法,深入潛意識探索真實感受。可以幫助個案打破惡性循環、療癒內在小孩,完成個人目標,跟著自己的潛意識,讓信念引導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催眠是真的嗎?如果你有看恐怖電影時,全身緊張的經驗,那其實你經歷過催眠的感受了,催眠療癒是一種心理療法,深入潛意識探索真實感受。可以幫助個案打破惡性循環、療癒內在小孩,完成個人目標,跟著自己的潛意識,讓信念引導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催眠是一種讓人與潛意識更親近的方式。利用α波狀態與自己的潛意識連結。不管是感性或是理性的人,在催眠過程中可以看到潛意識中被忽略或習慣的問題,幫我們與自己內在更親近的一種方式。瞭解內心的困惑、梳理情緒來源,並引導解決問題。然而,催眠之後是否能生活得更好,仍然取決於自己與內心的和解和實際改變的行動。
Thumbnail
催眠是一種讓人與潛意識更親近的方式。利用α波狀態與自己的潛意識連結。不管是感性或是理性的人,在催眠過程中可以看到潛意識中被忽略或習慣的問題,幫我們與自己內在更親近的一種方式。瞭解內心的困惑、梳理情緒來源,並引導解決問題。然而,催眠之後是否能生活得更好,仍然取決於自己與內心的和解和實際改變的行動。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室內設計與催眠,一個著重於外在空間的美感與體驗,另一個則注重心靈力量的提升。兩者相輔相成之餘,更能好好地活在當下。
Thumbnail
室內設計與催眠,一個著重於外在空間的美感與體驗,另一個則注重心靈力量的提升。兩者相輔相成之餘,更能好好地活在當下。
Thumbnail
潛意識操控 潛意識是我們意識之下的心靈層面,影響著我們的想法、情緒和行為。 心理暗示則是一種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思想和行為的方式。當我們不自覺地接受了某種信息或想法後,這些信息或想法就會在潛意識中扎根,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 這些心理暗示可能來自於我們的周圍環境、社會文化、個人經驗或他人的言語建
Thumbnail
潛意識操控 潛意識是我們意識之下的心靈層面,影響著我們的想法、情緒和行為。 心理暗示則是一種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思想和行為的方式。當我們不自覺地接受了某種信息或想法後,這些信息或想法就會在潛意識中扎根,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 這些心理暗示可能來自於我們的周圍環境、社會文化、個人經驗或他人的言語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影響、說服、療癒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並提出了使用催眠原理來實踐解離分化,從而影響他人思維想法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影響、說服、療癒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並提出了使用催眠原理來實踐解離分化,從而影響他人思維想法的方法。
Thumbnail
這份教材由打醒卡塔羅、聊心卡作者Susu製作,禁止轉載內容避免引發爭議。
Thumbnail
這份教材由打醒卡塔羅、聊心卡作者Susu製作,禁止轉載內容避免引發爭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