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約是2018年的時候,我和朋友一同前往美麗新淡海影城,那次的目的是去看《蜘蛛人:新宇宙》。在踏進戲院前,我其實並沒有對這部電影抱持太多預期。畢竟蜘蛛人題材的電影已經拍了這麼多版本,再怎麼變化,似乎也無非是某種英雄起源的老調重彈。但《新宇宙》徹底改變了我對這個角色的想像方式——甚至可以說,這是我所看過的所有蜘蛛人電影中,最值得也最讓人過癮的一次觀影經驗。
這部動畫電影最大的魅力,來自於它完全擁抱了二次元藝術的自由性。那些在寫實電影中難以具體呈現的風格與視覺語言,在動畫中竟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每一位來自不同宇宙的蜘蛛人都有獨特的畫風:從黑白電影感十足的諜報式角色,到滑稽誇張的卡通人物、甚至是具有濃厚日本動漫氣息的少女機器人駕駛,每一種風格都自成一格,卻又能彼此交融,共同譜出一場視覺與敘事的奇幻交響。
而除了風格上的大膽嘗試,劇情本身也充滿驚喜。無論是讓人始料未及的八爪博士身分,或是主角叔叔的秘密身份,都讓我在觀影時一次次驚呼。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新宇宙》並沒有把主角再度交給彼得·帕克,而是讓邁爾斯·莫拉雷斯這位新一代的蜘蛛人站上舞台。這樣的選擇,讓整部作品充滿了煥然一新的氣息。回頭看過去,2002年由陶比·麥奎爾主演的三部曲,還有後來安德魯·加菲爾德的《驚奇再起》系列,我都是透過DVD或電視收看,沒有特別去戲院觀賞。反而是漫威宇宙的版本,我曾走進戲院支持,卻感到極大的失望。那一版的彼得·帕克從一開始就帶著一股過頭的中二與不成熟,反派禿鷹的動機平板得難以引起共鳴,而托尼·史塔克作為導師的安排也讓人頗感無力——他既然是彼得最重要的依靠,卻在最關鍵的時刻缺席,讓整段敘事顯得空洞。這些細節,加總起來,就是我對那部電影印象最深的詞:無言。
於是,當《新宇宙》橫空出世,我有種過去在戲院裡的後悔被洗刷一空的感覺。它不只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更像是一場對「蜘蛛人」這個角色的重新詮釋與獻禮,一場專屬於動畫媒介的視覺革命。

幾年後,我和朋友再次踏進戲院,這次是為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延續前作的創意與情感,這部續集再度點燃了我對動畫蜘蛛人的熱愛。我在心底默默支持著這個版本的延伸與壯大,甚至難得地開始期待第三部《蜘蛛人:超越新宇宙》的上映。能夠對一個續集保有期待,對我這種經歷過無數重啟與翻拍的觀眾來說,真的是件難能可貴的事。

這就是我與《新宇宙》系列的緣分——從最初的不以為意,到後來的完全臣服。它不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觀影體驗,更像是在每個畫面與節奏中,逐步找回了我對動畫與敘事創新的信任。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一點跨次元的刺激,才能再次相信一個老角色還能講出全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