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需求分析的引導促進術(下)——學會引導:需求分析中的關鍵軟實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本次外部訓練課程「專案需求分析與引導技巧」,主要探討如何運用引導技術(Facilitation)來提升需求分析、溝通效率與專案成果。

課程共分為四大模組:

  • 模組一 Facilitation and Business Analysis (引導技術與商業分析)
  • 模組二 Facilitation Session Planning and Techniques(引導會議的規劃與技巧)
  • 模組三 Facilitation Practices(引導技巧)
  • 模組四 Facilitation Conflict Techniques(衝突情境下的引導策略)
raw-image

這是我第一次從敏捷視角轉向瀑布式專案管理的學習經驗,讓我重新認識需求分析與促進共識的底層邏輯。本篇將聚焦於課程中模組三的「Facilitation Practices(引導技巧)」,為了幫助大家更快速掌握重點,我將課程模組三中提到的 11 個 Facilitation Practices(引導技巧)重新歸納為三大核心軟實力,分別是:

一、促進參與與理解(Interpersonal / 人際互動技巧)
二、結構與中立性(Process Navigation / 流程引導技巧)
三、引導結論與聚焦(Synthesis & Action / 聚焦與決策技巧)

#課程筆記

一、促進參與與理解(Interpersonal / 人際互動技巧)

引導從傾聽開始,理解是連結彼此的第一步。聚焦人際互動,提升會議參與與對話品質。

1.1 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

    • 運用肢體語言展現你/妳正在專注聆聽
    • 保持與發言者的眼神接觸
    • 重述與釐清對方的意思,而非直接提供答案
    • 收到的順序按順序處理,以表示對每位參與者的尊重

1.2 營造參與氛圍(Generating Participation)

引導者怎麼表現、說話、面對他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整個團隊的互動方式與情緒狀態
  • 營造氣質、態度、熱情、幽默、禮貌、文化尊重的氛圍
  • 場地佈置採面對面座位、小組圓桌配置,提升互動性
  • 透過簡短的暖身活動,活絡團隊現場氣氛

1.3 同理轉述(Paraphrasing)

  • 總結他人所說的內容—
    • 讓參與者感受到被傾聽,並有機會再次聽見自己的觀點,從而釐清重點或重新思考
    • 在衝突情境中,這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技巧。透過鏡像對方的話語,有助於降低情緒、防止誤解,甚至讓對方修正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

二、結構與中立性(Process Navigation / 流程引導技巧)

透過問對問題、畫出視覺框架,可以幫助團隊釐清模糊的需求與立場,而不被情緒或角色牽著走。

2.1 維持中立(Neutrality)

作為引導者,你的任務是引導流程且不涉入立場
  • 聚焦過程設計,不對討論內容表態
  • 認知自己所放下的是發言與決策權
  • 若需參與討論,應請他人代為引導
  • 透過開放式提問與中性建議促進互動而非主導結論

2.2 善用提問/反問(Questioning)

  • 提問,特別是開放式問題,可能是最重要的引導技巧
  • 問題能促使參與並提供—
    • 事實
    • 意見
    • 詳細說明
    • 評估
    • 間接意見
    • 觀點

2.3 使用翻轉圖表或數位輔助工具(Using Flip Charts or Digital Aids)

確保參與者的聲音被聽見
    • 持續記錄新出現的想法以及最終決策
    • 簡潔明瞭
    • 必須忠實呈現參與者原話,避免混入引導者主觀詮釋

2.4 引導回饋(Feedback)

引導者應定期收集回饋,即時調整會議節奏與流程
  • 回饋領域包括:
    • 進度
    • 流程
    • 內容
    • 時間分配
    • 團隊焦點
  • 有效回饋機制能提升參與感與引導品質

2.5 介入引導(Intervention)

當團隊運作出現卡關、混亂或情緒張力時,引導者可適時暫停流程,介入調整狀態
  • 是否介入取決於引導者的判斷,包括:
    • 問題對會議目標的嚴重程度
    • 團隊是否有能力自行處理
    • 問題對整體氛圍的影響程度

三、引導結論與聚焦(Synthesis & Action / 聚焦與決策技巧)

將討論收斂為行動的實用技巧,就算討論過程再豐富。若缺乏聚焦與行動框架,結果仍可能流於表面。

3.1 總結(Summarizing)

  • 準確簡潔地回顧討論重點,幫助團隊掌握目前進展
  • 只重述,不解釋,忠實呈現參與者的觀點
  • 請求回饋:「我有理解正確嗎?」

3.2 整合觀點(Synthesizing Ideas)

  • 收集並整合參與者意見,找出共通點以建立共識
    • 此為建立參與者共識的關鍵
    • 與同理轉述(Paraphrasing)技巧結合使用
  • 相似觀點可合併處理,節省時間並避免重複討論

3.3 維持焦點(Maintaining Focus)

  • 依循議程與時程,引導團隊聚焦核心議題
  • 邀請團隊共同控管時間,適時提醒偏離主軸的討論
  • 將偏題事項暫時擱置: 設立「停車場」確認參與者已被聽見
  • 管理現場環境,避免無關對話造成干擾

#課程觀點與延伸思考

成功的Business Analyst 需要掌握三大要素:

  • Process(流程設計)
  • Tools(工具與文檔)
  • Interpersonal Behaviors(人際行為與軟實力)

這樣的結構讓「商業分析」不僅是單一角色或技術工具的應用,而是一門整合型職能。

課程中強調,引導技巧不僅僅適用於敏捷開發框架,實際上它是任何專案模式中的基本能力。這讓我對需求分析和專案管理有了全新的理解:無論是敏捷還是瀑布,核心價值始終圍繞著「 理解需求、促進共識、產出價值 」。方法論雖然不同,但並無絕對對錯,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理解其背後的能力模型。敏捷強調心法與快速迭代,而瀑布則注重穩定的流程和結構。最終,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是對我們理解人性與系統思維的挑戰


時間:2024/12

講師:笪儒村 Jonathan R.Dan

上課機構:恆逸教育訓練中心

小編:Erin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ot Design Lab
21會員
14內容數
「Root Design Lab」結合了「Root」(根源、基礎)、「Design」(設計)與「Lab」(實驗室),象徵這是一個充滿探索精神的創新平台! 我們是UXD(User Experience Design,使用者體驗設計) ,專注於設計與前端技術的發展與實踐,透過實驗與不斷精進,推動創意與技術的無限可能!
Root Design Lab的其他內容
2025/08/12
在工作中,我們每天都在解決問題,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解的那個「問題」,真的是問題嗎?還是只是「現象」?
Thumbnail
2025/08/12
在工作中,我們每天都在解決問題,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解的那個「問題」,真的是問題嗎?還是只是「現象」?
Thumbnail
2025/04/28
AI 時代來了,工作方式正在快速變化。與其害怕被取代,不如練好基本功,成為能和 AI 共舞的人。 本文整理了 4/14 台北敏捷社群的分享,從思維轉型、技能練功,到新型團隊合作模式的實戰分享。一起來看看,如何在 AI 浪潮下,穩穩地跑得更遠!
Thumbnail
2025/04/28
AI 時代來了,工作方式正在快速變化。與其害怕被取代,不如練好基本功,成為能和 AI 共舞的人。 本文整理了 4/14 台北敏捷社群的分享,從思維轉型、技能練功,到新型團隊合作模式的實戰分享。一起來看看,如何在 AI 浪潮下,穩穩地跑得更遠!
Thumbnail
2025/04/14
敏捷專家學會舉辦的「敏捷來一課:團隊衝突怎麼解?」活動分享,探討團隊衝突的成因、處理方式及非暴力溝通技巧,強調衝突並非全然負面,而是促進成長的契機。除了分析衝突的四種來源,更透過非暴力溝通的四個元素: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作為處理衝突的積極方法,協助團隊成員有效溝通,增強團隊凝聚力。
2025/04/14
敏捷專家學會舉辦的「敏捷來一課:團隊衝突怎麼解?」活動分享,探討團隊衝突的成因、處理方式及非暴力溝通技巧,強調衝突並非全然負面,而是促進成長的契機。除了分析衝突的四種來源,更透過非暴力溝通的四個元素: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作為處理衝突的積極方法,協助團隊成員有效溝通,增強團隊凝聚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暨上篇文章與大家簡單介紹資訊種子的培訓內容後,這篇文章將與大家分享我自己在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的,以及在這一年中的所見所聞與心得。不管是對資訊種子有興趣,或是仍在猶豫要不要加入資訊種子的人,千萬不要錯過了!
Thumbnail
暨上篇文章與大家簡單介紹資訊種子的培訓內容後,這篇文章將與大家分享我自己在是如何加入資訊種子的,以及在這一年中的所見所聞與心得。不管是對資訊種子有興趣,或是仍在猶豫要不要加入資訊種子的人,千萬不要錯過了!
Thumbnail
進入科技教育產業已滿一年。因為團隊精簡,每堂課替換時間又快又急。在編寫課程介紹頁面時,對受眾和痛點的描述不夠精準。本文提供了市場中自己喜歡且訴求精準的課程分析作為研究素材,希望未來能更精準地規劃課程介紹頁面內容。
Thumbnail
進入科技教育產業已滿一年。因為團隊精簡,每堂課替換時間又快又急。在編寫課程介紹頁面時,對受眾和痛點的描述不夠精準。本文提供了市場中自己喜歡且訴求精準的課程分析作為研究素材,希望未來能更精準地規劃課程介紹頁面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著重於解釋軟體專案管理中的戰略意義和專案特性評估,並提出了四個不同像限的專案特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著重於解釋軟體專案管理中的戰略意義和專案特性評估,並提出了四個不同像限的專案特性。
Thumbnail
專為教練以及專業知識人士而寫,探討如何透過文章、Po文、銷售頁文案吸引網路陌生客戶,並把他們轉化為付費客戶。建議在專業文章後呼籲讀者下一步的動作,講人話的準備動作可以幫助建立客戶共鳴,最後提倡實際練習用白話呼籲客戶。文中還提供訂閱策略電子報以及線上課程的連結。
Thumbnail
專為教練以及專業知識人士而寫,探討如何透過文章、Po文、銷售頁文案吸引網路陌生客戶,並把他們轉化為付費客戶。建議在專業文章後呼籲讀者下一步的動作,講人話的準備動作可以幫助建立客戶共鳴,最後提倡實際練習用白話呼籲客戶。文中還提供訂閱策略電子報以及線上課程的連結。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戰略設計、管理領域複雜度、實際應用領域驅動設計等主題。透過對核心子領域、支持子領域、限界上下文等概念的探討,提供了領域驅動設計的相關知識。這篇文章中還涉及了微服務、事件驅動架構和資料網格等相關主題,提供了設計系統和應用領域驅動設計的指導。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戰略設計、管理領域複雜度、實際應用領域驅動設計等主題。透過對核心子領域、支持子領域、限界上下文等概念的探討,提供了領域驅動設計的相關知識。這篇文章中還涉及了微服務、事件驅動架構和資料網格等相關主題,提供了設計系統和應用領域驅動設計的指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如何透過免費電子郵件課程提供價值,建立信任,並引導訂閱者購買付費產品。透過豐富內容、獨特風格,以及AI的幫助,讓你的需求看起來更具吸引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如何透過免費電子郵件課程提供價值,建立信任,並引導訂閱者購買付費產品。透過豐富內容、獨特風格,以及AI的幫助,讓你的需求看起來更具吸引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