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是話,還是評價?避開六大衝突地雷,練習非暴力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團隊合作不可能沒有衝突,但衝突怎麼發生,造成什麼結果則看各團隊的造化了。

和平不是沒有衝突,而是通過和平方式處理衝突的能力。
- Ronald Reagan


這次文章整理自 2025/03/20 敏捷專家學會舉辦的「敏捷來一課:團隊衝突怎麼解?」由 Percy 老師跟大家談談怎麼看衝突,以及如何改善衝突的爆點。

在分享會開始之前,Percy 老師在後方牆上貼滿了與衝突相關的格言,邀請大家為最有共鳴的句子投上一票。這個小小的舉動其實蘊含深意——它不僅讓我們有機會審視自己對衝突的理解,也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對於衝突的看法可能大不相同。

raw-image


有這樣的活動開頭至關重要,因為它幫助我們跳脫對衝突的刻板印象,開啟更開放的討論空間。許多人往往將衝突視為負面、不必要,甚至想方設法地去避免;但透過這次活動,讓我能夠換個角度,重新思考衝突的價值與意義。

對衝突有不一樣的見解是團隊學習如何有效處理衝突的重要一步,因為唯有從核心概念開始調整,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應對方式,讓衝突不再是破壞關係的因素,而是促進溝通與成長的契機。


共感衝突

在了解過有名的人是怎麼看待衝突之後,Percy 老師接著請我們和同桌的夥伴互相分享自己最近一次的衝突經驗。

這時候,身為聆聽者有幾件重要的事要記得:專注地看著對方的眼睛、認真傾聽,並在適當時機引導對方,提出一些有深度的問題。

這個環節核心概念是「說出來就好一半」

透過把經驗重新說給別人聽,我們不只是在重述事件本身,更是在整理自己的感受與觀點。那種「有人願意聽我說完」的感覺,本身就是一種釋放與療癒。就像心理團體諮商一樣,當你把困在心裡的情緒說出口,它就不再那麼尖銳刺人。旁人的傾聽,不是為了評斷對錯,而是成為一個安全的容器,讓說話的人有機會把混亂變得有脈絡,把卡住的地方慢慢梳開。


衝突就像重訓,感到不舒服時就已經在突破的路上了。


為什麼會有衝突

衝突常常讓人感到不舒服,但其實它背後往往有跡可循。了解衝突的成因,不是為了指責誰對誰錯,而是幫助我們看清楚彼此的不同,進而找到更好的溝通方式。根據我們的討論,衝突的來源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raw-image


價值相左

😡「你怎麼能這樣把維護系統放在專案之前?這樣怎麼成功?」
😡「我不認為這樣的方式能解決問題,這不符合我們的長期目標。」
😡「對我來說,畫面一致性比一切都重要,我真不懂為什麼你這麼不在乎。」

上面這些話是不是很常出現在你的工作領域中呢?有時候不是你討厭對方,也不是對方故意找你麻煩;而是彼此的所在的位子或角色不同,導致價值觀不同,因此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像是有人覺得準時下班是工作效率的表現,有人則認為多待一下才是對工作的投入,跳出這兩個人的想法,其實沒有誰好誰壞。 | 當天有請大家針對自己上次的衝突進行分類,最多的就是「價值相左」。職場上確實很容易遇到不同位子、不同腦袋。所以要好好站在別人立場思考。

分享當天有請大家針對自己上次經歷的衝突進行分類,最多的就是「價值相左」。職場上確實很容易遇到不同位子、不同腦袋。所以要好好站在別人立場思考。


溝通不良

🤨「你根本沒有告訴我那件事的截止時間,我怎麼知道該做什麼?」
🤨「你怎麼一開始就這麼做了?明明我們之前有說過要討論一下才決定!」
🤨「我以為你說的意思是這樣,結果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溝通是一件很難的事。訊息在傳遞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措辭模糊、語氣偏差或時機不對而造成誤會。比方說,有人開會時說出一項變動,卻忘了事前先私下告知負責人,聽的人可能會瞬間覺得自己被忽略、被架空,衝突因此悄悄醞釀。


表達方式

🥹「你根本就不懂,才會做出這種決定!」
🥹「每次都這樣,我都不想再聽你講了。」
🥹「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說話?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

有時候講的內容沒問題,但說話的方式卻讓人難以接受。比如說,有人習慣一開始就下結論、主導全場,或是講話時常帶有批評意味,像「你怎麼會這樣想?」這類語句,很容易讓對方感到被否定或被貼標籤,防衛心立刻就上來了


資源衝突

🥹「這些資源都給了他,為什麼不分給我?我也有需要!」
🥹「如果時間不夠用,為什麼不把我的任務優先處理?」
🥹「你為什麼總是推卸責任給我,明明我們都很忙!」

當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資源就會成為衝突的導火線。這類型通常會發生在當需求超過可用資源的時候,尤其是人力、時間或金錢的不足,讓雙方因為對資源分配的不滿而激烈對立。


當我們理解了衝突背後可能源自上述四個原因,就能少一點指責,多一點理解。衝突不再只是麻煩,而是一次看見彼此差異、共同成長的契機。學會辨識原因,是邁向健康溝通的第一步。


你怎麼面對衝突

在了解了四種常見的衝突發生原因後,Percy 老師介紹大家會怎麼在衝突中如何表達情緒和觀點。接下來的內容取經自《Crucial Conversations: Tools for Talking When Stakes Are High》由 Kerry Patterson、Joseph Grenny、Ron McMillan 和 Al Switzler 等人共同編寫。

raw-image

當衝突發生時,人們的表達方式往往有兩種極端的反應:暴力型和沉默型。這樣的處理衝突時最常見的模式,往往會加劇衝突而非解決它們。

接下來會分別介紹暴力型和沉默型的內容,大家也可以想想看哪一種對於團隊更有破壞性呢?

raw-image


暴力型

將焦點放在指責和對抗上,而非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控制 (Control)

試圖掌控對話的方向,藉以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或需求,甚至使用威脅或命令的語氣。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對方感到被強迫或壓迫,往往導致更多的對立。

😒「你要照我說的做,不然我們什麼都做不成!」
😒「你應該照我的方式來,你根本就不懂問題的嚴重性。」
😒「我們現在就應該停止這個討論,聽我的,這樣才是對的。」


標籤 (Label)

在衝突中對另一方或其行為進行貶低性標籤將對方的整體人格或行為簡單化,並且將責任歸咎於對方的性格或態度。這樣的表達通常會讓對方感到被否定或攻擊。

🫵「你就是這麼懶,才會拖延不做事。」
🫵「你總是這樣,根本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
🫵「你怎麼這麼自私,完全不在乎團隊的需求。」


攻擊 (Attacking)

是最直接的暴力型溝通方式,通常涉及人身攻擊或對對方的價值觀、人格進行挑戰。這種方式往往帶有強烈的情緒和對立,會讓對方感到被侮辱或貶低。

👊「你怎麼那麼無能,連這件事都做不好!」
👊「你根本不配待在這裡,你這種人只會拖後腿。」
👊「我根本不相信你能做對,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機會。」



沉默

選擇回避問題,不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或想法,甚至選擇沉默或退出對話。這種表達方式看似避免了衝突,但實際上會導致誤解加深,情緒累積,並可能在未來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逃避 (Avoid)

刻意避開衝突或討論,對於重要的話題,會選擇回避或推遲,而不是正面處理。這樣的行為常常表現為不願正面面對問題,可能表現為對話中變得冷淡或不接話。

🤷「我現在真的不想談這件事,等之後再說。」
🤷「這件事對我來說沒什麼大不了,反正也不會改變什麼。」
🤷「不想再爭了,先不談這個。」


掩飾 (Masking)

有意隱瞞自己內心的一些感受或意見,通常是因為擔心直接表達會帶來衝突或傷害關係。這種方式使得他們看似沒有問題或在維護和諧,但實際上卻抑制了真實的情感表達,長期下來可能會加劇誤解和情緒壓抑。

🫠「我沒事,只是覺得有點累。」(實際上,心裡對對方的行為感到非常不滿,但選擇不表達)
🫠「我覺得這樣也好,不用再改了。」(雖然內心對結果不滿意,卻選擇迎合對方)
🫠「沒關係,我能接受。」(雖然內心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或支持,但選擇隱忍)


冷戰 (Silent Treatment)

完全不與對方溝通,通過長時間的沉默來懲罰對方或表達不滿,這樣的行為讓衝突無法解決,反而加劇了誤解和疏遠。

🙄「你不想聽我的話,我就不說話囉~」
🙄「我根本不想跟你說話,既然你不懂,就讓你自己去理解吧~」
🙄「我不會再和你講任何話,直到你明白為止。」


暴力型 vs. 沉默

無論是暴力型還是沉默型的表達方式,對團隊的破壞力其實是相同的。暴力型可能會直接激化衝突,而沉默型則會讓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情緒積壓,最終導致更大的摩擦。而在亞洲文化中,會引發更加強烈衝突的暴力型表達方式更加令人反感。


陷入溝通旋渦怎麼辦

是自己還是對方啟用了衝突極端反應呢?

若是發現自己正在採用了上述這幾種回應,先為自己鼓掌!因為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自我察覺,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起點。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正在以這些不健康的方式處理衝突,才能真正進行調整,選擇更合適的溝通方式。這時,我們可以選擇停下來做深呼吸或短暫離開現場,給自己一些冷靜的時間。這樣不僅能避免情緒失控,還能幫助我們重新理清思緒,讓自己回到理性和冷靜的狀態。

如果情況已經過去,也可以在事後進行反思,思考究竟是什麼情況觸發了我們的強烈反應。可能是過去未解決的情緒問題,亦或是當下的語言或行為讓我們感到受到威脅或誤解。了解自己情緒反應的根本原因,將有助於我們在未來面對類似情境時,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並作出理性反應。

但若是溝通的對方出現暴力型或沉默型的表達情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應對策略,像是積極應對與引導對話,例如「我理解你想要快速解決問題,但我也希望我們能一起討論並聽聽我的觀點。」;又者是選擇保持距離,專注於自我情緒管理。


理解這些溝通模式並學會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和解決衝突,將是每個團隊成員共同努力的方向。


真正的智慧,不是避免衝突,
而是在衝突中保持冷靜,並以理解與尊重為基礎,找到共同的解決之道。


非暴力溝通

這是一種基於理解、同理和尊重的溝通方式。在處理衝突時,非暴力溝通提供了一種能讓雙方都能表達自己需求和情感,而不會傷害對方的框架。

包含四個基本元素,這些元素能幫助我們有效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並促進正向的對話:


觀察 (Observation)

首先要學會客觀地觀察情況,避免混淆事實與評價。這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衝突來自於對事實的不同解讀,而不是事實本身。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過多的頻率副詞(如「總是」、「經常」、「從不」等)。這些頻率副詞容易讓對方感覺被指責或批評,並且不利於客觀描述事實。

raw-image


感受 (Feeling)

接下來要表達的是自己當下的內心感受。關鍵是避免將情緒與他人的行為混為一談,而是將焦點放在自己的內在感受上,讓對方理解我們的情感狀態。提別注意的是不要用問句來表達情緒!問句往往帶有暗示或暗藏著期望,這會讓對方覺得自己需要做出回應來解釋或改變行為,進而讓溝通偏離了情感的表達。

raw-image



需求 (Needs)

每一個情感的背後都隱藏著某個未滿足的需求。通過表達我們的需求,我們能幫助對方理解為何我們會有這樣的感受。這樣的表達方式能促進理解與合作,避免讓對方感到被攻擊或批評。

有一個非常有效的句型:「身為[角色],我需要[需求],我的責任是[責任]。」這樣的句型有助於我們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與需求,同時也能讓對方了解我們的情感和期待。透過這樣的表達,對方能夠更容易理解我們的情緒和背景,而不是將焦點放在對方的錯誤或行為上,從而使溝通變得更為建設性和合作性。

raw-image



請求 (Requests)

最後,我們需要提出具體的請求,讓對方知道我們希望如何改變現狀。這不僅是對行為的期望,還是對未來的合作方式的一種邀請。請求應該具體、明確且可行,避免模糊或過高的要求。

raw-image

魔幻舞台

上述這四種方法不是擇一使用,而是能在同一場對話中靈活搭配,讓溝通更清晰、衝突更有轉機

raw-image


你可能曾聽過主管這樣說,或者你曾經這樣說過:「我請你這週三前給我初稿,你怎麼都這麼不負責任,一直拖?」


有了非暴力溝通的概念後,我們可以這樣說:

  • 觀察:我注意到我們原本約好這週三交初稿,不過到今天還沒收到。
  • 感受:這會讓我感到有些焦慮和不安。
  • 需求:因為我需要確保有足夠時間做後續的修正與安排
  • 請求:你可以跟我說明目前的進度嗎?如果需要協助排除困難,我也可以一起想辦法。


結語

衝突在任何團隊中都無可避免,但正如同這次社群活動中 Percy 老師分享的內容,衝突並非全然的負面影響。它可以成為促進成長、深化理解的契機。關鍵不在於避免衝突,而是學會如何以建設性和尊重的方式處理它們。通過積極的聆聽、同理心和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僅能夠解決衝突,還能在過程中加強彼此的關係,達成更高效的合作。每一次的衝突處理,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而最終的成果,將讓團隊更加堅強與凝聚。


衝突是一把雙刃劍。
正確處理,它能促進合作;錯誤處理,它能傷害關係。
學會如何處理衝突,讓你的團隊關係更強大!


-------------------------------------------------

類型:社群活動 - 敏捷來一課

講師:Percy

時間:2025 / 03

機構:敏捷專家學會

小編:Cynd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ot Design Lab
21會員
8內容數
「Root Design Lab」結合了「Root」(根源、基礎)、「Design」(設計)與「Lab」(實驗室),象徵這是一個充滿探索精神的創新平台! 我們是UXD(User Experience Design,使用者體驗設計) ,專注於設計與前端技術的發展與實踐,透過實驗與不斷精進,推動創意與技術的無限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企業管理涉及許多因素,但人和錢一直是企業的核心。溝通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因此適時的調解爭執是必須的。領導者用心聆聽、有效溝通對企業成功至關重要,所以採用員工意見並非顯得沒有主見。站在不同位置會有不同視野、不同格局,因此各方互相理解、尊重是人事和諧的基礎。
Thumbnail
企業管理涉及許多因素,但人和錢一直是企業的核心。溝通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因此適時的調解爭執是必須的。領導者用心聆聽、有效溝通對企業成功至關重要,所以採用員工意見並非顯得沒有主見。站在不同位置會有不同視野、不同格局,因此各方互相理解、尊重是人事和諧的基礎。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在現今職場環境中,溝通技巧被視為職業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團隊協作、項目管理,還是客戶溝通,有效的溝通都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並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然而,許多人在職場溝通中遇到挑戰,如誤解、衝突,甚至是合作障礙。因此,掌握職場溝通的技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有效溝通的5大秘訣,
Thumbnail
在現今職場環境中,溝通技巧被視為職業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團隊協作、項目管理,還是客戶溝通,有效的溝通都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並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然而,許多人在職場溝通中遇到挑戰,如誤解、衝突,甚至是合作障礙。因此,掌握職場溝通的技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有效溝通的5大秘訣,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建立一個高效合作的團隊能夠促進創新,提升工作效率,並最終推動企業實現商業目標。因此,團隊協作課程成為了企業培訓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團隊協作的5大策略。
Thumbnail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下,建立一個高效合作的團隊能夠促進創新,提升工作效率,並最終推動企業實現商業目標。因此,團隊協作課程成為了企業培訓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團隊協作的5大策略。
Thumbnail
缺乏有效溝通和的積極態度真的會令人無可奈何,有可能是因為忙碌沒有看到,也有可能是不重視等,但不論如何終究會造成項目的難以進展。建議合作前事先建立明確的溝通渠道與合作規範,以增加項目的合作順利,也做好應備方案。
Thumbnail
缺乏有效溝通和的積極態度真的會令人無可奈何,有可能是因為忙碌沒有看到,也有可能是不重視等,但不論如何終究會造成項目的難以進展。建議合作前事先建立明確的溝通渠道與合作規範,以增加項目的合作順利,也做好應備方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