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樣故事人物誌《我們念同一所大學,但人生很不一樣》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根據真實人物故事改寫(主角化名:林珊 & 林苡珊,27歲,社會新鮮人,台北與南投)

我們是同班同學,大學四年同一系、同一屆、同一指導老師,甚至我們的名字都很像。

她是林苡珊,我叫林珊。

我們是在大二那年變熟的。因為有一次報告要分組,我們剛好坐在一起,然後就開始一起念書、吃便當、抄筆記。她住在學校附近,父母為她購買的電梯大樓,我租在校門外一間五坪小套房,廁所沒有熱水。

我那時候會去打掃公司當工讀,她則是到設計事務所實習。她說:「那是我爸媽好友的公司。」語氣輕描淡寫。但我知道,要有爸媽認識那樣的「叔叔」,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起手式。

她穿著簡約的白襯衫和裁縫師訂製好的西裝褲,擦著淡淡的口紅。

我則是從夜市買的外套,一件穿三年,掉線還是自己縫。

她生日收到的是家人送的 iPad 跟 Chanel 包包。

我生日在誠品翻了一小時書,最後還是沒買那本 450 元的影像集。

我們一起畢業,一起參加畢業製作。她的作品得了老師推薦,有機會送去國際交流展。我也很努力,可是我那週臨時要兼兩份工補房租,熬夜剪片太累,竟不小心錯過報名期限。

她說:「早知道幫你一起交。」但其實我很清楚,這不是她的錯,而是我不能犯錯。

畢業後,我去應徵一家活動企劃公司,薪水30K,試用期三個月,唯一公司福利是勞健保。她去了美國念碩士,學費與生活費是爸媽全額支付,她說自己也有找獎學金。

我們偶爾還有聯絡,她會傳在紐約街頭拍的照片給我。我替她開心,可也會在夜晚某個時候,問自己:「如果我們同樣努力、同樣聰明,為什麼我總像在逆風裡奔跑?」

她不是壞人。我也不是受害者。但我們站的地方不一樣,看出去的世界,自然也不一樣。

有時候我會想,我們真的念的是同一所大學嗎?

還是,我唸的是「求生技能系」,她唸的是「未來選擇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outhAgora 青築
1會員
34內容數
這個部落格記錄筆者在創業、文學閱讀、自我成長、國際觀察與職場經驗中的思考與實踐。 如果你也有興趣,一起討論對一本書的看法、一起分享一段創業過程的學習、職涯選擇的反思,交流對社會與全球趨勢的觀察,獲得不定期工具模板.... 歡迎你加入 YouthAgora 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最近我們收到了一本獨特的專刊《企業社會責任與弱勢教育的連結》,這是市面上買不到的喔!因為作者是兩位板橋高中的學生:林昕僾和王晨昕,他們花了一學期的時間進行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內容是探討貧富差距、弱勢教育,並對三個教育組織進行了深度專訪。很幸運地,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也是受訪對象之一!
Thumbnail
最近我們收到了一本獨特的專刊《企業社會責任與弱勢教育的連結》,這是市面上買不到的喔!因為作者是兩位板橋高中的學生:林昕僾和王晨昕,他們花了一學期的時間進行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內容是探討貧富差距、弱勢教育,並對三個教育組織進行了深度專訪。很幸運地,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也是受訪對象之一!
Thumbnail
新夥伴? 今天遇見三位年輕新夥伴,最年輕的是一位國三生,因為想知道阿亮老師創辦的學校跟自己學校上課的差別,特別前來一探究竟,看看實人,是不是如此真實? 議課時,三位夥伴躍躍欲試將自己的問題提出,等待老師回答,一如往常的,老師將問題反問回去:你看見了什麼?你覺得差別在哪裡?
Thumbnail
新夥伴? 今天遇見三位年輕新夥伴,最年輕的是一位國三生,因為想知道阿亮老師創辦的學校跟自己學校上課的差別,特別前來一探究竟,看看實人,是不是如此真實? 議課時,三位夥伴躍躍欲試將自己的問題提出,等待老師回答,一如往常的,老師將問題反問回去:你看見了什麼?你覺得差別在哪裡?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每次開課第一堂課,讓我期待又好奇,因為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背景,各有不同的需求,對課程也有不同的期待。在同學的自我介紹中,我發現大家不管歲月的多寡,快樂、美麗有自信的過每一天,是每個人最大的期盼。   洳萱
Thumbnail
每次開課第一堂課,讓我期待又好奇,因為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背景,各有不同的需求,對課程也有不同的期待。在同學的自我介紹中,我發現大家不管歲月的多寡,快樂、美麗有自信的過每一天,是每個人最大的期盼。   洳萱
Thumbnail
該是來介紹這些人了 這次要分享的是一個人兼一個團體,也是女生介紹系列組的蠻複雜的一個團體, 列為安靜組的高分群,而他們的手領阿蓉, 阿蓉是我們班上的類似資優生,跟我一樣是同樣從台中北上出來的, 我不知道怎麼說有些時候在學校的時候, 高分群都會處在兩種狀態,一個是分享照顧的博愛群, 一個就
Thumbnail
該是來介紹這些人了 這次要分享的是一個人兼一個團體,也是女生介紹系列組的蠻複雜的一個團體, 列為安靜組的高分群,而他們的手領阿蓉, 阿蓉是我們班上的類似資優生,跟我一樣是同樣從台中北上出來的, 我不知道怎麼說有些時候在學校的時候, 高分群都會處在兩種狀態,一個是分享照顧的博愛群, 一個就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