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象學看語言、動物與科技的經驗構成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從2025的四月到六月,我所參加的讀書會大家一起唸了《科技渴望社會》、《別睡這裡有蛇》、《生之奧義》這三本書,這三本書分別由三位不同的夥伴來導讀(我負責在底下亂發問)。雖然看似完全不同領域的書(社會學、語言學、生態哲學),但我在讀的時候時常聯想到這幾書的關聯,似乎可以在這些異同之中產生一些對話,所以我自告奮勇來整理、爬梳這三本書的觀點與方法。

我認為這三本書中有許多段落會讓我覺得似曾相似,可以說是因為他們都具有一點現象學的味道,除了它們都非常關注『經驗如何被構成』之外,也都不約而同地試圖去拆解人們心中的「理所當然」。這種作法在胡賽爾(Edmund Husserl)的現象學裡被稱為懸擱自然態度:意思是暫停我們日常對世界的信念與預設,像是科技等於進步、語言等於理性、動物需要馴化等,從而回到對經驗本身的分析,試圖看見意識如何構成世界。

在此我借用現象學的懸擱概念來描述拉圖對進步史觀的鬆動與拆解,雖然拉圖自身並非現象學者,但兩者在方法論上有某種共鳴。

一、懸擱進步史觀

我認為在《科技渴望社會》中拉圖(Bruno Latour)試著帶著我們去懸擱一直以來擁有決定性地位的文明演化模型:進步史觀(歷史是單向線性的從愚昧到文明、科學理性與技術是進步的、部落、動物、地方居民都處於落後需要被拯救的狀態),可以作為這三本書的共通點。

拉圖以交引纏繞(Entanglement)的概念來講述新幾內亞的土著法國的國立農業研究所看待馬鈴薯的不同方式,來讓我們理解,其實我們並不能斷言西方的科學家相對於土著來說更為進步、理性。(究竟是把馬鈴薯視為親戚並且替他上色加上羽毛比較超過,還是為馬鈴薯制定法律與智慧財產權比較荒謬?)看到此,如果你不嘗試跟著拉圖一起去懸擱西方社會的進步史觀,你一定會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其實新幾內亞的土著或許走得比我們還要前面。然而在《別睡這裡有蛇》與《生之奧義》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們採取一樣的研究典範作為理解亞馬遜叢林中的皮拉罕人與法國雪地中的狼群的方法。

二、人與非人行動者

在《生之奧義》中巴諦斯特.莫席左(Baptiste Morizot)也以顛覆性的角度來看待人與狼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自己在野生動物的耳裡是個野蠻人…因為他聽不懂牠的語言,他只能盡可能去模仿狼群的嚎叫,想辦法讓自己的叫聲不要聽起來有「口音」。這種視角其實也回應了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 ANT)中對『非人行動者』的重視。在這裡,狼不再只是自然環境中的背景,而是成為溝通的對象、經驗的共同構成者。這不只是生態倫理的反思,也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知識系統的鬆動。

講到這裡,不得不提到巴諦斯特.莫席左對於卡繆的批評,他認為卡繆只把自然作為一種純粹背景(人類中心主義),雖然說卡繆確實常常在作品中提到大自然對於人類保持沈默的荒謬(面對炙熱的太陽、沙漠、雪地、叢林等),沒有發展出一套「自然作為主體」的哲學觀,但身為卡繆鐵粉的我在此深表遺憾,我認為卡繆並不「忽略」自然,他非常感受自然,也將其寫進作品中,就像他筆下的星空是如何讓人敞開了心扉。但他這樣看待卡繆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巴諦斯特.莫席左身為法國的哲學家,應該是想稍微反省這位影響了二十世無數人的法國作家。就像卡繆筆下的鼠疫,確實是一種強調自然與人的敵對關係,並且高唱某種人文主義中那種英雄式的對抗,這與巴諦斯特.莫席左的概念(外交官)完全背道而馳。

回到文本,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物學中,人類總是作為地球中最高等的生物,你幾乎不曾想過會有人把人類置於非人類動物(nonhuman animals)之下。而透過巴諦斯特.莫席左的視角,不禁可以讓我們反思這些長久以來無庸置疑的觀念。這種反省我們觀念裡對於「進化」與「馴化」的自然態度,並不能因次說他就是一位胡賽爾式的現象學家,而是我覺得他們在認識論上有類似的理解。就像拉圖在《科技渴望社會》一書的的提問那樣:我們要如何在一個單一的進步階梯上來為腔棘魚、鷺鳥、蝸牛、到愛滋病病毒排定高低順序呢?

三、語言的失效與意向性

而我在看丹尼爾.艾弗列特(Daniel Everett的《別睡這裡有蛇》時,那種在沒有共同語言(語言失效)的情況下探測彼此的過程,不斷地讓我想到卡繆的《放逐與王國》中的短篇小說:生長中的石頭。丹尼爾.艾弗列特作為一個傳教士來到亞馬遜叢林進行傳教,而卡繆筆下的法國工程師達赫斯特也不約而同的來到了巴西進行水利工程(兩者皆要面對與當地人的語言隔閡)。原本兩者都代表著西方文明進步的象徵(傳教士與工程師)來到落後需要幫助的原始部落,結果傳教士成為了一個無神論者,而工程師選擇靠近那些所謂落後、迷信,有點代溝的土著;而不是那些語言相通的當地達官顯要(鎮長與法官),可以說兩者都是懸擱自然態度(科學與宗教的進步),回到經驗的過程。這種關於陌生民族互動的情境,不禁讓我想起我大學的某位老師在講述台灣史時,他總是說:這片土地上就屬漢人最壞!

回到《別睡這裡有蛇》,丹尼爾.艾弗列特透過民族誌的方法,詳實記錄了皮拉罕人瀕絕的語言與瀕絕的世界觀,而當一位語言學家(傳教士)進入一個與他語言、宗教、社會制度截然不同的族群,他必須懸擱自己的一切預設,才能夠有辦法靠近並且如實報導,所以他開始用皮拉罕人的方式理解世界。而也因為皮拉罕人只說「親身見過的事」、只談「此時此地」的語言結構,讓我們才能更清楚理解我們平常是如何透過語言經驗來看世界的,這正是現象學關心的意向性活動。

然而我在閱讀《生之奧義》中那段試圖用狼的語言「嚎叫」來探詢、模仿、呼喚,甚至與狼構成某種聯繫的場景時,我不禁想起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歌曲《Coyote》,配上這首歌,更能夠感受郊狼站在山頭,凝視著月亮與河谷,嚎叫、奔跑,保護骨頭,不願被馴化的那種願望。


Coyote on top of the hill
土狼站在山頂
Ooohhh, doin' the things the coyote's will
喔~照著土狼的本性行事
Staring at the sky, looks at the moon
望向天空,看著月亮
He starts to howl
他開始嚎叫



以上,簡單介紹完這三本書的概念(加一首歌),希望能夠開啟一些不同領域的對話(借用了很多概念來串連),讓大家也感受到三本書之間的連結。最後我想用巴諦斯特.莫席左在《生之奧義》中以現象學的角度(懸擱語言的意義)來看待一聲狼嚎背後所構成的含義來作為結尾:

「我在這,來吧,不要來,來找我,快逃,回答我,我是你的兄弟,戀人,陌生人,我是死亡,我害怕,我迷路了,你們在哪裡?我該向哪個方向,往哪面山脊,朝哪座峰頂奔跑?是晚上了。用一顆洪亮的星星突破迷霧吧,讓我一路跟隨星星!那你們之中有誰聽見我了?朋友?敵人?讓我們成為狼群!我們是狼群。快點快點!愛我的話就跟我來!你在嗎?我不完整,我屬於你,我等著誰來安慰。有個聚會要舉行,我們即將動身。儀式快要完成,我已支離破碎。有誰在嗎?我等不及了。快樂!噢,快樂啊!」

就只是一聲狼嚎...


參考書目:

台灣科技與社會網路計畫群著,2004,《STS讀本一 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出版。

Daniel Everett著,黃珮玲譯,2011 ,《別睡,這裡有蛇!:一個語言學家在亞馬遜叢林》。台北:大家出版。

Baptiste Morizot著,林佑軒譯,2021,《生之奧義》。台北:衛城出版。

Albert Camus著,劉森堯譯,2021,《放逐與王國》。台北:印刻出版。

游淙祺著,2021,《世界與人:胡塞爾的現象學心理學》。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illyBilly的沙龍
20會員
16內容數
BillyBill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6
本文探討臺灣嘻哈圈近期關於性別的爭議,並從次文化角度分析其中男性反應的潛在心理機制,文章指出男性對女性創作者的批評,可能源於對自身權威地位受到挑戰的恐懼。此外,文章也推薦幾首具有女性主義色彩的搖滾歌曲與書籍,以期促進讀者對性別議題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2/16
本文探討臺灣嘻哈圈近期關於性別的爭議,並從次文化角度分析其中男性反應的潛在心理機制,文章指出男性對女性創作者的批評,可能源於對自身權威地位受到挑戰的恐懼。此外,文章也推薦幾首具有女性主義色彩的搖滾歌曲與書籍,以期促進讀者對性別議題的反思。
Thumbnail
2024/11/25
我是一個從就小喜歡打棒球的人,在我決定要以樂團為志業之前,我的目標一直都是要成為職業棒球員(從小就不切實際)。終於台灣隊在這次12強拿下冠軍,讓我想說趁著心中這股感動,順便來分享一下自己看棒球的歷程。
Thumbnail
2024/11/25
我是一個從就小喜歡打棒球的人,在我決定要以樂團為志業之前,我的目標一直都是要成為職業棒球員(從小就不切實際)。終於台灣隊在這次12強拿下冠軍,讓我想說趁著心中這股感動,順便來分享一下自己看棒球的歷程。
Thumbnail
2024/11/08
昨天晚上在酒吧遇到一位認識多年的美國人朋友,我們閒聊了一陣子之後,我問他怎麼看這次的美國選舉(他跟我說過好幾次他覺得川普瘋了)
Thumbnail
2024/11/08
昨天晚上在酒吧遇到一位認識多年的美國人朋友,我們閒聊了一陣子之後,我問他怎麼看這次的美國選舉(他跟我說過好幾次他覺得川普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動物世界所沒有的,正是利用不同符號(形式)表達同樣願望和思想的能力,即掌握原初表達或意義的特定功能,並將文化視為對象。符號是意義與知覺的圖示性結合;透過符號的抽象化、象徵作用,區分了真實與可能,為可能性創造空間,並指向物理之外的意義。人類透過行動,在文化的兩面性中,成為真正意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的研究範疇涵蓋世界歷史、生物科技和自由主義信念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哈拉瑞深入探討生物科技、演算法對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可能衝擊,並提出了許多引人思考的問題。本文為讀者提供了對書籍內容的詳細評論和深入閱讀心得,既包含書籍內容的梗概,也提供相關書籍的評價以及個人閱讀心得。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的研究範疇涵蓋世界歷史、生物科技和自由主義信念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哈拉瑞深入探討生物科技、演算法對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可能衝擊,並提出了許多引人思考的問題。本文為讀者提供了對書籍內容的詳細評論和深入閱讀心得,既包含書籍內容的梗概,也提供相關書籍的評價以及個人閱讀心得。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