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直對歷史很有興趣,也寫了本教育史的碩論,但始終覺得自己的臺灣史不斷的在離開義務教育之後讀書補課,那些課本、學校沒教的歷史,還有片面呈現的史實,每每讀到那些曾經為這土地自由民主犧牲的故事,真的都忍不住潸然淚下。那些拋夫棄子的故事,很多時候真的不為什麼,或者還沒準備好為什麼,就走上了黃泉路。這段不長的歷史中,有的人選擇逃離這是非之地,有的人留下來甚至獻出了寶貴的性命,但多數人記得什麼?還能忘記嗎?分期付款的轉型正義,啃噬著進來的民主政治。
敗逃來臺的蔣氏政權,屠殺了一代菁英,留下了一堆難以抹去的痕跡。各種中正路、中正OOXX,還有中正廟,真的都很值得反省。補了些其實在其他書已經讀過的大筆一揮,殺人於字句,還有面對國際外交處境的無能為力,大概就真的只有握著槍桿子,還有他那受到列寧思想,去過俄國改造的兒子,透過綿密的情治系統,搞得政治難以成為眾人之事,活下來撇開政治成了精明到不行的打算。
或許有試著拉攏臺籍菁英,但始終堅信支那同鄉及反攻的父子倆,在檔案中看來都是個土皇帝樣。他們的日記寫的隻字片語,看不出領導人的高度,倒是小家子氣的覺得血脈政權畢竟仍是首選。受迫於米、俄、支、日間國際關係,許多的改革確實是不得不,而媒體以及資訊傳播的改變,也由不得過去那種隻手遮天的行為。林宅血案和美麗島大審的段落,真的讀來字字血淚。加上陳文成命案、江南命案,小蔣急什麼確實路人皆知。黨國體制下,軍警證以及過去政戰、人二系統到現在還是有一些遺毒,轉型正義仍舊沒能落實到揪出當時那些為了自己犧牲他人的兇手,然而歷史正在流逝,有天這些也將真正的埋進時光中,這些哀愁都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共同承接的歷史,也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米國對臺態度的動向,向來牽動著臺灣歷史的走向。支那既從不是選項,親米就是不得不的選擇。但國家利益擺在最前面的米國,只是盟友,而不是宗主國,自立自強仍是必須,面對左岸的各種動作行為,米國不致無動於衷,但自由民主是有代價的。至少,投票表達意見的成本,都是每個公民應該要負擔的。
ゴミゴン和臺灣始終能夠得到分開的看待和對待,是許多人努力的成果,有一群海外臺獨人士努力,近來也有島內共識者應和。住民自決的力量,應該被重視也應該得到實現。那些什麼自古以來的爛話,不如自古以來都是盤古開天闢地,後者好笑多了。
推薦給也需要補習臺灣史的朋友,想必有很多過去課本沒教的內容,還有那些不該被遺忘的歷史,看完之後你會更知道為什麼臺灣的國際處境如此,也會更珍惜手上這本綠色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