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個辭職的教師而言,歐陽也算是發展的不錯的。近來真的軍公教待遇越來越不吸引人,但他的書也有一貫的風格,有種說不出的倖存者偏差,但作為閒書看,也不失為一種滿容易的休閒。
成語、格言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而是許多時候這些常態並不是通往較有成就的道路。康莊大道上人潮眾多,若不能異軍突起,那就是芸芸眾生。沒有哪一種特別好,作為一個成年人,要知道自己選擇了什麼,以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合理的分配資源確實是件中年後重要的事。離死亡只是越來越近,真的好像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力氣討好誰,重新為自己的選擇定位,知道自己的狀態以及能承擔的風險、能付出的成本以及能接受的後果,都是重要的。別人的經驗終究只是參考,時空環境已然不同的狀況下,大概就是對少犯點錯有幫助。而當實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就開始有選擇權。過去拼命三郎似的生活型態,就得問自己是否值得以及與自己的理想究竟差距多大。理性的計算和分配,找到合理的平衡點並且把資源有效而最大化的應用,是需要花時間分析考慮的,而窮忙以及無謂的往前衝,都可能白費力氣而且效果不彰。
決定做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想清楚那些洗腎仔一天到晚在那裡吃過的鹽比你吃得飯多上些的冷嘲熱諷。時代的變化有時是種淘洗,去蕪存菁並且留下真正能適應社會變遷的人。過去有效的策略很可能因為條件不同而不再管用,做出自己的選擇並且捍衛自己的原則都是需要培養的,而這些都得付出代價,努力才能夠接近。
累積小的成功而不是老把失敗為成功之母掛在嘴邊倒是真的。每一次的失敗若不能檢討出個所以然來,當然就是單純的失敗,無法累積也無從進步。微小的成功有時看似失敗,也就是從錯誤中有所獲得及學習,來面對下一次的挑戰以及任務。
多看點書、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確實是比較省事的做法。社會學習降低了許多的成本,而知識總得和自己的生活或經驗產生連結,才能真正產生對自己有幫助的意義。有的時候讀書是為了逃避生活的某些不在理論值內的事,多的時候事看見,那些自己沒有選擇的,其實有的時候真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所謂的成功或者是無愧於心,還是要回到自己,畢竟人生是自己的,別人永遠都只是過客。
叨唸絕對是最煩人的。經驗的個殊性使得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相應的選擇自由。學著少給別人意見,以及真的不要覺得自己的經驗能夠複製的謙遜,或許也是與人為善的一種做法。不想聽你也就別多說了,畢竟話不投機半句多,講多了也只是惹人嫌以及顯得無知又詔告天下而以。
推薦給有時候也不怎麼喜歡自己現在生活的朋友,或許看看別人花了多少力氣跳出所謂的舒適圈,再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勇氣、本錢也是件不錯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