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極右派」哪來的?並不是因為崇尚法西斯才走向極右,法西斯在一次大戰後也不是主流,是經濟的潰敗,大量的失業,感到羞辱的民族主義心理促成。今天的狀況其實一樣,只是媒體會加以修飾、打壓、抹黑,將討厭的意識形態全部推成納粹復甦。不是極右的都得是極右,那當然到處都是極右派。
這些都是多極體系造成的,單極體系的邏輯是保有美國最強大的市場、產業技術等等。也就是,想要進美國市場可以,沒有公平交易這回事,得要大量投資美國,讓美國本地也有工業。
具體來說,就是各種環保設備的添購,勞工權益的提升,周遭環境的保護,要由「外國」出錢。而美國則提供世界警察的服務,確保不會有地區衝突,沒有內在種族清洗,全部服膺在同一個秩序下。
美倡全球化,西歐全力擁抱中國市場
這才是真正的美利堅和平邏輯,柯林頓到歐巴馬的多極主義派,相信的美利堅和平是一種軟性的普世價值聯盟,說起來很好聽,執行起來就是沒人要出錢雇用警察。現實是,多極體系在90年代開始就養虎為患了。
首先是中國,天安門事件讓西方對中國印象極差,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扣掉經濟發展,更大的概念是透過提供廉價奴隸,以及不需要負擔環保責任的成本,吸引外資與技術,改善中國的世界形象。
西歐吃這套,所以還沒到21世紀,歐洲就已經放棄制裁,大方擁抱中國的改革了。會如此的原因,也是美國放棄本身立場,柯林頓政府經濟至上的邏輯,就是降低製造成本。其邏輯在台灣常聽到,就是雖然工廠外移了,但勞工可以透過職訓教育,得到更進步的技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有嗎?摸著良心說,這種人多嗎?不要自欺欺人了,絕大多數就是變成失業者,找不到類似工作直到放棄,全家人過著更慘的生活。為了不讓悲劇太多,只能提高社會福利、失業補貼。最終就是,理論上要賺到拿去提升產業技術的錢,很少真正回饋社會,都被資本家拿走了,然後剩餘的部分變成福利發放。
左翼與資本合流,連中國都「卷」到崩潰
在這過程中,左派妥協了,因為有錢人越有錢,就越會捐錢避稅,讓大學收到數不完的資金。拿人手短,批評剛剛捐一百萬美元的老闆為富不仁,不如寫文章稱讚有錢做慈善大大的好。
由於環境改善,對年輕世代來說是好事,受大學教育後進入冷氣房工作,總比傳統產業好吧。這現象從美國到歐洲再到東南亞回到台灣,全部都一樣,台灣沒有比較特別,外國月亮沒有比較圓。
- 編:甫遭槍殺身亡的查理科克,對大學裡充滿左派論述認為「是場騙局」。
加上網路時代資訊的高速流動,各種娛樂的增加,以及次文化的分類,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喜好,主流的人數越來越少,消費的分化讓資本家找上左派進行文化分析,產生近10年的文化消費主義。這變成一個死循環,想要賺錢就是得不停更新產品,產品耐用性太差會被批評,太好就不會換,那只好讓消費者主動去換,也就是每年都要有新款商品,在文化上鼓勵你「換掉退流行」的產品。
這種高速流動的產業,成本越壓越低,最終就是連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都受不了。說實在話,如果低階產品打到沒有利潤,誰還要做?故全球化還沒幾年,原本設定由開發中國家負擔製造業,已開發國家進行技術提升,整個崩潰。
全球化本應拒絕紅色供應鍊,何以至此?
說白了,這些都是理論,真實的情況,就是政治人物基於當下的判斷選擇開放。工廠外移中國可以得到一大筆政治獻金,拍照說把汙染工廠趕走有選票,低價傾銷回國的產品讓失業勞工買得起(算黑色幽默的一種),多收的關稅可以拿來做福利,一舉數得。
看起來大家都有好處,其實只是把問題延後發生,這幾年中國開始搶奪中高階市場,各國反應有誰是打開雙臂歡迎的?當初不要外移,把賺到的錢拿去投資本國的產業改革,不就什麼事都沒有?
就做不到,人都是短視的。
多極主義之所以在90年代佔主導,主要還是美國人不想當帝國。單極體系要負擔全球警察的責任,並持續施壓俄國、中國降低軍備,看起來的壓力太大了,遠不如「經濟改革會促進政治改革」的口號吸引人。
原本的全球化,是要以美國盟友為主,並沒有要把前共產國家納入,柯林頓政府最初的打算也不是這樣,更接近現在川普所喊,那為什麼最後走向就是直接開放到底,徹底走向多極,並養出今天的禍患?
投機零風險,世界主義助長殺雞取卵
道理很單純,一個電子業老闆,他看到中國有這麼低廉的人工,去勘查後知道可以完全不管環保成本,也沒有工會壓力。他會相信哪套理論?
當然是「可以讓我趕快過去賺大錢」的理論啊。
是先想要發財,然後去信奉多極體系的論點,接受全球化一致的觀點,不是因為相信全球化促成世界大同才去推動前進中國。
學運世代的教授在這中間的腳色更接近於提供一套可以自圓其說的理論,而產業界與金融業,當然就選擇這套可以賺錢的論點。反正日後打仗也不關自己的事情,對於可以全球移動的資產階級來講,有差嗎?
看看台北就知道,有多少人根本不在乎台灣未來,因為他本身就有全球移動力,哪天台海危機發生,一張機票就走了。
美國也是,如果要恢復全面徵兵制,有資產的美國人,現在還有幾個人會老實去徵兵處報到,還是會跑去歐洲大談和平?
大家心裡有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