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考試總算結束了。專業科目部分自認表現尚可,但因為題目難度不高,要脫穎而出其實也不容易;至於邏輯測驗,成全為我陌生的領域,能寫出的題數屈指可數,其他只能憑運氣猜測。其實這次考試也有點像是「試水溫」,我並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想回到資訊業,只是想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有能力,應付這樣的工作節奏與技術要求。
然而,考試結束後,壓力並沒有完全消退。家中親人近期憂鬱症再度復發,整個家庭氣氛都變得壓抑沉重。這位親人的病,是因為早年工作壓力造成的—那是二、三十年前的傷,卻延續至今,仍需長期服藥治療。也因此,我更加堅信財務自由的重要性。

其實,追求自由的生活,不需要極高的存款或驚人的投資報酬率。它更需要的是生活方式的調整: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控制飲食習慣、遠離過度消費的誘惑。財富不是終點,自由才是最真實的幸福。
我坦白說,我也害怕自己若再次投入全職工作,會再度感受到那種被壓迫、被消耗的生活節奏。最後身心俱疲,成為那個我年輕時害怕成為的中年人—油膩、禿頭、被現實綁住、失去熱情。
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樣的心態是「逃避責任」、「躺平心態」,但我反問一句:難道人生就只能為了制度裡的成就與別人的期待,拼命燃燒自己嗎?如果我們只是活在別人定義的成功裡,那我們到底活在哪裡?
也許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時,心裡也有過類似的掙扎—想自由,卻礙於經濟壓力,始終無法放手。那我想說的是,自由絕非一夕之間獲得,它需要時間,也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從記帳、節流、開始儲蓄、再慢慢學會投資—這條路,是每個人都走得起的財務自由之路。
人總擔心老了錢不夠用,但你是否真的思考過,自己會活到幾歲?人生不是無限賽局,過度高估壽命與花費,只會讓人陷入不斷追求金錢的迴圈,錯失了原本該擁有的自由與樂趣。
不要只顧著忙碌,忘了前進的方向。找回屬於你自己的節奏,讓生活有意義、有餘裕,這才是值得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