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川普連續片面發布了幾個國家的對等關稅,包括日本, 韓國, 東南亞各國,以及歐盟, 加拿大和墨西哥等,關稅普遍都高達25~35%之間;這些國家都是還沒有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川普試圖利用高關稅來脅迫對方讓步,而最後協商期限就定為8月1日。
目前的態勢顯示各國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陷入僵局,雙方並沒有太多交集;可能是美國要的太多,而各國也可能吞不下來。面對這樣的形勢,華爾街投資圈大多解讀為:川普將再次TACO交易(Trump Always Chicken Out),意即川普總是先虛張聲勢,最後仍是以妥協收場。亦即華爾街預期川普最後不可能真的實施高關稅(來傷害股市或債市),8月1日美國與各國可能達成較低的關稅協議,又或者再度延長協商期限;因此,美國股市並不受高關稅宣布的影響,許多投資人對未來的多頭行情仍抱持信心。
而有趣的是,川普對於美國金融市場目前的強勢表現,則解讀為:市場認同其關稅政策,以及他的關稅作為並不會影響金融市場;因此,川普認為其關稅政策是對美國和企業有利的,所以他應該不會輕易放棄關稅政策。這種各自解讀市場訊息,各取所需的現象,會不會為日後市場埋下引爆點,值得持續觀察。
關稅事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逐漸淡化,但對產業的影響確深遠
從川普延後關稅實施90天之後,關稅事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確實逐漸淡化,包括這次日本和韓國被宣布新的關稅為25%,其股市不跌反漲,顯然不把川普和關稅放在眼裡。而美國股市和關稅的議題距離更遙遠,華爾街關心的是大而美法案通過可能帶來的減稅利多,以及後續聯準會可能的降息時程。
然而,對等關稅對美國企業可能影響不大(或許還有助長外銷的好處),但對亞洲各國及產品銷往美國的企業而言,對等關稅的影響確是深遠的。從台股各產業類別的股價表現,也可以看出市場的憂心。目前在台股中,除了AI相關類股,台積電高階製程供應鏈的個股,以及部份內需股之外;諸如傳產類股,以及消費性電子個股等,其股價大多是在右下角,表現都不理想。台灣外銷類股在關稅及台幣升值的雙重壓力下,未來經營挑戰重重。
台股下半年行情,取決於美股和資金動能
一直以來,台股的走向幾乎都是看美股的臉色(尤其是費半指數)。美國股市好,台股不太可能大跌(尤其是半導體和AI類股),而美股如果崩跌,台股勢必跟著遭殃。
那麼,美股下半年會如何?影響的因素除了美國的經濟情況之外(包括消費成長和通膨指數等),另一個重點是看美股後續的資金動能,有那些因素會增減美股的資金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