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相,人死後神識從哪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觀察一個人臨終時的相貌、氣色、狀態,從這些死相可以推知此人來生是生於善道或惡道,這是佛教大乘與小乘教法中共同接受與承認的一種觀點或經驗法則。以下為佛教不同經典的偈頌對於臨終狀態的描述,讓我們能更了解死亡時的狀況。
Photo by Bret Kavanaugh on Unsplash

Photo by Bret Kavanaugh on Unsplash


惡業人風大先去故身動,火大先去故身熱,

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靜,水大先去故身冷。

─ 出自 大智度論。

偈頌說明:

🔸惡業多者:臨終時風性強,身體活動多,氣息躁動,呈現「身動、熱」狀。

🔸善行多者:臨終時地、水性穩,身體寂靜、涼爽,顯得安詳。


於命終位於何身分中識最後滅?

頓命修者,意識身根欻然總滅。

若漸死者,往下人天於足臍心如次識滅。

謂隨惡趣,說名往下,彼識最後於足處滅。

若往人趣,識滅於臍。若往生天,識滅心處。

諸阿羅漢,說名不生。彼最後心,亦心處滅。

─出自《俱舍論》第十卷

偈頌說明:人在臨終的時候,意識會最後在哪個身體部位消失呢?

對於「命終迅速」的人(指突然死亡或定力高深者),他們的意識與身體的感官功能會同時、瞬間全部斷滅。如果是「漸漸死去」的人(比如病死、衰老等),那麼根據他來生趣向的不同,意識會依順序在不同部位消失:

🔸墮入惡道(下趣)者,意識從腳最後滅;

🔸生於人道者,意識從肚臍最後滅;

🔸生於天道者,意識從**心臟(胸口)**最後滅。

🔸至於阿羅漢(已證得解脫者),他們不再受生死輪迴,稱為「不生」。他們的最後一念(識),也是在心處(胸口)滅亡。.


一驗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將死時,先自足冷至臍,臍上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人中。

二驗生天上,若作善之人,頭頂皆溫,而後氣盡者,即生天上。

三驗生餓鬼,若自頂冷至臍,腰下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餓鬼中。

四驗生畜趣,若自頂冷至膝,膝下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畜趣中。

五驗生地獄,若自頂冷至足,足底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地獄中。

六驗入涅槃,若羅漢聖人入涅槃,或心或頂數日皆溫者是也。

─ 出自諸經要集十九依瑜伽論立死相之六驗

偈頌說明: 如果一個生前行善的人臨終時,身體從腳開始變冷,冷到肚臍,但肚臍以上仍然溫熱,最後才氣絕,那麼他將會投生為人。如果行善的人臨終時,頭頂仍保持溫熱,最後才氣絕,那麼他將會升天為神(生於天界)。若臨終時身體從頭冷到肚臍,而腰以下仍有溫熱,然後才氣絕,那麼他將會墮入餓鬼道。如果身體從頭部冷到膝蓋,而膝蓋以下還有餘溫,最後才氣絕,那他來生會變成畜生(如牛、馬等)。如果身體從頭一直冷到腳底,但腳底仍溫熱,然後氣絕,那麼他將會墮入地獄道。若是已證果的阿羅漢聖人,在入涅槃後,心口或頭頂在數日之內仍保持溫熱,這就是涅槃相,表示他已超脫輪迴,不再受生死。

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

二者至於心,一處同時捨。

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 

旁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

─本偈頌出自 大正藏《八識規矩》補註卷下: 總括經論。

偈頌說明:

這首偈頌出自《八識規矩補註》卷下,是說明「死時業力牽引神識出離身體的部位」,進一步描述善惡業力對「投胎去向」的影響。

🔸「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

人的身體臨終時會逐漸冰冷,冷從四肢開始向內集中。

如果此人多行善業,那麼冷的現象會從下半身開始往上冷;

如果多造惡業,冷則會從上半身開始往下冷。

* 這是根據觀察得來的經驗法則,象徵善業使神識往「上界」投生,惡業使神識往「下界」墮落。

🔸 「二者至於心,一處同時捨」

不論善惡業重,最後冷至心臟部位,心為神識最終捨離之處。

當人死亡時,神識會在一個地方、同一時刻捨離身體。

* 表示死亡是一剎那的現象,不是逐漸散掉,而是由業力決定從某一處出離。

🔸 「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

這句是說明神識從哪個部位離開身體,就象徵將投生的去處:

「頂聖」:如果從頭頂出離,是最高的去處,表示將生於聖者境界,如阿羅漢或菩薩等。

「眼生天」:從眼睛出離,表示將生於天界,享福報。

「人心」:從心臟出離,是生為人道的標誌。

「餓鬼腹」:從腹部出離,則墮入餓鬼道,受飢渴之苦。

「旁生膝蓋離」:從膝蓋出離,將轉生為畜生道(旁生)。

「地獄腳板出」:從腳底出離,是最下劣的,表示墮入地獄道受苦。

這首偈頌用簡練的語言,說明了人死時身體變冷的方向、神識捨離的位置與來生去處之間的關聯。它強調了善惡業的力量,會直接影響下一世的投生地,因此提醒人們要重視當下的善惡行為。

(這是唯識宗傳統的說法,《八識規矩頌》為唐代玄奘門下弟子窺基所作,這一說法常見於助念團與中陰身教法中。)

總結 : 

         《俱舍論》站在"識的生滅根本機能(心)"來觀察;《八識規矩頌》則從識出離的身體部位來推斷其業力趣向。簡單說,一個是識在哪裡「斷」(俱舍論),一個是識從哪裡「出」(唯識說)。

          助念、中陰觀察、助緣判定等,大多採用《八識規矩頌》的說法,因為:它對識的出處與往生去向有明確對應;實際觀察病人身體冷熱變化與去處的聯繫比較明顯。故助念團體、藏密、中陰教法等,多依此頌來觀察與引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誠心圓 Lunava.tw
6會員
25內容數
始於戊戌年八月十五日,在此分享筆記。 instagram : @Lunava.tw
誠心圓 Lunava.tw的其他內容
2025/07/11
《緣起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一部,由唐朝玄奘法師譯。是佛陀為諸比丘說緣起的自性義和差別的意義,並明確指出無明的定義。本經與《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六卷<放牛品>第五經義同,差別在<放牛品>後有佛告誡阿難勿輕視此十二因緣法,並說自己初成道,乃以思惟十二因緣,降伏眾魔,除無明而得慧明,應奉持修學十二因緣法。
Thumbnail
2025/07/11
《緣起經》是緣起三經的第一部,由唐朝玄奘法師譯。是佛陀為諸比丘說緣起的自性義和差別的意義,並明確指出無明的定義。本經與《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六卷<放牛品>第五經義同,差別在<放牛品>後有佛告誡阿難勿輕視此十二因緣法,並說自己初成道,乃以思惟十二因緣,降伏眾魔,除無明而得慧明,應奉持修學十二因緣法。
Thumbnail
2025/07/04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這部經文是講述虛空藏菩薩的陀羅尼法門,由唐代著名的翻譯大師善無畏所譯。它是一種誦咒法,結合觀想與供養,目的是為了讓修行者消除罪障、增長智慧、達成心願,並受到虛空藏菩薩的守護。 修持此法的功德 清淨罪業:能消除從無始以來的惡業與重罪。 滿願成就:能讓
Thumbnail
2025/07/04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這部經文是講述虛空藏菩薩的陀羅尼法門,由唐代著名的翻譯大師善無畏所譯。它是一種誦咒法,結合觀想與供養,目的是為了讓修行者消除罪障、增長智慧、達成心願,並受到虛空藏菩薩的守護。 修持此法的功德 清淨罪業:能消除從無始以來的惡業與重罪。 滿願成就:能讓
Thumbnail
2025/07/04
《#藥師法門修持儀軌》 弘一大師 版本 ⭕️事前準備:需在家中找一處供奉藥師佛畫像,畫像大小尺寸不拘,量力而為。 禮敬|(拜的方式請五體投地的跪拜) 頂禮一拜,念誦:「南無常住十方佛」 頂禮一拜,念誦:「南無常住十方法」 頂禮一拜,念誦:「南無常住十方僧」 頂禮三拜,念誦:「南無本師釋迦
Thumbnail
2025/07/04
《#藥師法門修持儀軌》 弘一大師 版本 ⭕️事前準備:需在家中找一處供奉藥師佛畫像,畫像大小尺寸不拘,量力而為。 禮敬|(拜的方式請五體投地的跪拜) 頂禮一拜,念誦:「南無常住十方佛」 頂禮一拜,念誦:「南無常住十方法」 頂禮一拜,念誦:「南無常住十方僧」 頂禮三拜,念誦:「南無本師釋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一直以來都有持經迴向的習慣,仍然記得多年前發生在我身上的神奇事件。那一天是我一位親友的告別式,一開始都進行得很順利,我也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的情況。到了火葬場後,我開始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但是沒有想很多。直到我們到樓上要將親友的遺照拿下來的時候,我的雙眼看見親友遺照旁邊另一位亡者的照片,當下耳朵旁邊
Thumbnail
我一直以來都有持經迴向的習慣,仍然記得多年前發生在我身上的神奇事件。那一天是我一位親友的告別式,一開始都進行得很順利,我也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的情況。到了火葬場後,我開始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但是沒有想很多。直到我們到樓上要將親友的遺照拿下來的時候,我的雙眼看見親友遺照旁邊另一位亡者的照片,當下耳朵旁邊
Thumbnail
關於西藏生死書是一本關於藏傳佛教哲學的著作,書中談論生命的意義及如何面對死亡,以藏傳佛教哲學出發介紹了西藏生死觀、業力交織的生命、死亡的幻象等主題,並提供了對臨終者的陪伴建議。
Thumbnail
關於西藏生死書是一本關於藏傳佛教哲學的著作,書中談論生命的意義及如何面對死亡,以藏傳佛教哲學出發介紹了西藏生死觀、業力交織的生命、死亡的幻象等主題,並提供了對臨終者的陪伴建議。
Thumbnail
注視死亡才知道該怎麼活 有人說:「不要一談佛法就談生死。」實際上必須注視死亡,我們才會知道該怎麼活著!——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Thumbnail
注視死亡才知道該怎麼活 有人說:「不要一談佛法就談生死。」實際上必須注視死亡,我們才會知道該怎麼活著!——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Thumbnail
人往生之後,將來要再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如果有家親眷屬懂得用佛法的方式來建立功德迴向給亡者,那麼就可以改變亡者的境界。觀音山舉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超渡法會,歡迎線上參與法會恭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人往生之後,將來要再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如果有家親眷屬懂得用佛法的方式來建立功德迴向給亡者,那麼就可以改變亡者的境界。觀音山舉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超渡法會,歡迎線上參與法會恭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為什麼要為往生者誦經 「誦經助念」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種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靈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
Thumbnail
#為什麼要為往生者誦經 「誦經助念」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種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靈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