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50歲後開始規劃退休?給50+的理財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何在50歲後開始規劃退休?給50+的理財指南

許多人很難相信自己已經邁入「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心裡總覺得還沒那麼老!或許你已經有些資產累積,比如房產或存款,但退休卻不再像年輕時那麼遙不可及,當你開始注意這個話題時,看到的數字可能讓人焦慮。但好消息是,現在正是整理財務、打好基礎的關鍵時刻。

無論你正著手增加退休金、盤算多元收入來源,或還在思考退休生活要怎麼過,越早組織計畫,未來就越有保障。以下幾個步驟,可以幫助你為未來十年奠定穩健的財務基礎:

1️⃣ 釐清退休規劃目標:盤點資產

在進行退休規劃前,第一步是全面盤點自己目前擁有的資產。不僅僅是退休金,還包括定存、投資型保單、基金、房地產、甚至是加密貨幣或股票。

  • 收集所有金融帳戶與保單的對帳單
  • 了解勞保年金及勞退金的累積金額(可至勞保局網站查詢)
  • 檢視過去工作的退休金帳戶,別遺漏過往公司幫你提撥的勞退金
  • 評估是否有房租收入、股票股息或其他被動收入來源

將所有資料彙整後,思考各項資產應如何安排及何時動用。有些資產適合讓它繼續增值,有些則可以在退休初期提供收入。

請記住,退休後可能還有數十年的人生,別急於一次性提領所有資產,而應妥善分配,讓資產能支持長壽的生活。

2️⃣ 找出遺忘的退休金帳戶

許多台灣人因為換工作頻繁,常有多個勞退帳戶分散在不同保管機構,甚至忘了有些帳戶存在。主動查找這些「散落的退休金」是理解整體退休財務的重要一步。

勞保局提供「個人退休金專區」查詢服務,可協助確認帳戶現況。當盤點清楚後,考慮是否需要將分散的帳戶合併管理,以減少管理費用,並讓資金一目瞭然。但合併前請先確認舊帳戶是否有特殊優惠(例如保證收益),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 自主管理退休金投資

如果你希望掌握更多退休理財的主動權,可以考慮自主管理的投資工具,例如台灣的「個人退休金專戶」或透過證券商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這樣可以讓你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屬性與目標的投資標的,例如股票、債券或ETF。

若不熟悉投資市場,現在也有專業的數位投資顧問(Robo-Advisor)服務,根據你的理財目標與風險承受度,自動為你配置資產,減輕決策負擔。

4️⃣ 半退休規劃:彈性安排工作與退休生活

退休不一定是「全有或全無」的選擇。許多人選擇逐步減少工作時數,過著半退休生活。根據現行法規,台灣民眾在年滿55歲後可以開始請領勞保老年年金作為收入補充。

但提前動用退休金必須謹慎規劃,否則可能影響後續幾十年的財務安全。常見的「4%提領法則」提供一個概略參考:假設退休金為100萬元,每年可支取4萬元,這筆錢大約可支應30年的退休生活(未考慮通膨因素)。請務必結合台灣的國民年金與勞保年金數字,才能更準確預測未來的退休收入。

5️⃣ 善用免稅額度與遺產規劃

年過50後,除了理財與退休金,更新遺囑與思考遺產規劃同樣重要。遺囑可以確保財產分配符合你個人的意願,避免家人之間未來產生糾紛。

此外,台灣現行遺產稅稅率最高達20%,若未善用免稅額或提前規劃,恐讓繼承人負擔沉重。例如,每年可贈與一定額度給子女或孫輩(目前每人每年最高可贈與244萬元免稅)。

若家庭財產結構較複雜,請務必諮詢專業律師或理財顧問,幫助你設計稅務效率高的遺產規劃方案。若情況較單純,可留意「免費立遺囑月」等公益活動,透過簡單程序完成遺囑撰寫。

小結:現在就開始,未來不慌張

雖然退休似乎還有幾年時間,但現在正是盤點資產、調整投資、設計未來生活的重要時機。無論你是打算55歲提前退休,還是希望65歲後依然部分工作,提早做好規劃,未來才能更有餘裕地過上理想的退休生活。

💡 提醒:退休後的生活不只是財務問題,更是生活設計的藝術。此刻,50歲正是理想的起點,讓我們從容佈局,迎接未來每一個人生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資產管理人NG的私房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一位熱愛市場、理性分析、並致力於資產成長的投資人與財務教練。 在這裡,我會與你分享: 🧠 我的市場觀察與資產配置策略 📈 關於股票、ETF、基金的深度解析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低通膨環境將一去不復返的年代,要為退休理財做準備,需要哪些新的思維和方向? 回想我20幾歲才剛入社會當時,也才工作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充滿壓力極想逃脫現實的當下,也曾幻想提早退休過著自在的生活,並立即進行退休金目標的試算。把Excel攤開來計算後,我猶記得當下算出來的數
Thumbnail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低通膨環境將一去不復返的年代,要為退休理財做準備,需要哪些新的思維和方向? 回想我20幾歲才剛入社會當時,也才工作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充滿壓力極想逃脫現實的當下,也曾幻想提早退休過著自在的生活,並立即進行退休金目標的試算。把Excel攤開來計算後,我猶記得當下算出來的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Thumbnail
最近和身旁一些屆齡退休的長輩們聊天,發現「似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退休後找到生活重心是非常重要的!」真是好現象~
Thumbnail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Thumbnail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Thumbnail
​近幾年來,隨著大家對老後生活的重視,退休成了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恐怕不知道退休的概念,是如何演變而來 而人們大多基於什麼因素來考量退休的年齡或階段? 其實除了考慮健康和年齡以外,我們也可以參考財務狀況和需求來彈性制定自己的退休計畫。 擺脫傳統65歲才能退休的束縛。以下有3種方式:
Thumbnail
​近幾年來,隨著大家對老後生活的重視,退休成了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恐怕不知道退休的概念,是如何演變而來 而人們大多基於什麼因素來考量退休的年齡或階段? 其實除了考慮健康和年齡以外,我們也可以參考財務狀況和需求來彈性制定自己的退休計畫。 擺脫傳統65歲才能退休的束縛。以下有3種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