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與享樂的衝突第二篇》我們為什麼對花錢感到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延續主題《儲蓄與享樂的衝突》,這次我們切入更深層的心理面與社會壓力面,並帶入理財習慣改變的實務步驟

【一】為什麼我們明明有錢,卻不敢花?

你是否有過這種時候:

  • 薪水剛進帳,心裡盤算著要存一筆,但看到朋友在出國,心裡又癢了。
  • 網購平台跳出「限時優惠」讓你心動,下單後卻馬上陷入內疚。
  • 買了想吃的甜點,坐下來準備享受,心裡卻突然出現「這錢應該存起來」的聲音。

這些不只是消費選擇,更是一場內在對話。

我們對金錢的感覺,從來都不是理性的,而是情緒性的。


【二】「儲蓄」象徵安全,而「享樂」卻被貼上懶惰的標籤?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有存錢的習慣」、「浪費是可恥的」、「吃苦才能成功」。

所以在成年後,我們對「存錢」有著安全與掌控的投射,而「花錢」則常與放縱、失控劃上等號。

但現實是——

不會花錢的人,也很難過得快樂;只會存錢的人,也未必能真正自由。

真正的問題不是「花不花錢」,而是:

你是否能在花錢與存錢之間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三】社會壓力讓我們活成了矛盾的人

❗ 為什麼社群媒體加劇了財務焦慮?

滑開 IG 或 YouTube,看到的不是朋友在吃高級牛排,就是某某人在日本滑雪、買新 iPhone。

你知道這些都是他們「選出來」展示的片段,但潛意識裡仍然會想:

「我是不是落後了?」

「別人都能享受,為什麼我還在存頭期款?」

這時候,你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儲蓄變成一種折磨,享樂變成一種逃避。

這正是現代人最大的財務矛盾來源:想自由,但又怕自由來得太晚。


【四】從「財務焦慮」到「財務覺察」的三個轉換

要打破儲蓄與享樂的衝突,我們需要從「焦慮感」走向「掌握感」。

✅ 第一步:問自己「花這筆錢,是為了什麼?」

不是所有消費都該被懷疑。

問問自己:這筆支出是為了逃避壓力,還是為了創造價值?

範例:

  • 逃避型消費:明知道負擔不起還硬刷卡,事後懊悔
  • 價值型消費:花錢去上課、旅遊、聚會,讓你長期感到值得

✅ 第二步:設立「雙軌財務帳戶」

將你的收入分成兩條軌道:

  1. 責任軌道:房貸、保險、儲蓄(例如 60%)
  2. 享樂軌道:旅遊、聚會、犒賞自己(例如 10~15%)

這樣一來,每當你用「享樂帳戶」消費,你可以放下罪惡感,因為這是你有計畫地允許自己開心的方式。

小提示:你可以用 LINE Bank、Richart、將來銀行等數位帳戶開副帳戶來操作


✅ 第三步:練習「儲蓄即自由」的信念轉化

大多數人對儲蓄的感受是「被限制」、「辛苦」,但其實真正有效的儲蓄,是幫你買到:

  • 選擇權(想離職就離職,想出國就出國)
  • 安全感(遇到緊急醫療、失業時不用驚慌)
  • 談判力(不靠就業而能堅持自我)

把存錢看成是在買「自由的人生」,你才會甘願,也更能堅持。


【五】我的財務轉捩點:30歲後的重新理解

30歲那年,我從一場旅行回來後,才發現自己一直過得很「用力」。

  • 每月記帳精細到咖啡都不喝
  • 積極存股,卻忽略了生活的喜悅
  • 認真理財,卻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努力」

直到某次,和父母一起旅遊花了幾萬元,回來後我突然發現:

這樣的開銷,我花得一點都不後悔,反而成為我最寶貴的記憶之一。

那時我才明白——

不是每筆開銷都該「投資報酬率高」,有些花費,是為了你不想錯過的人生時光。


【六】你可以這樣開始練習平衡金錢與生活

✨ 1. 每月寫下「最值得」與「最後悔」的支出

這是一種反思帳目法,比純記帳更有洞察力。

幾個月後你會發現:其實讓你後悔的,往往不是「貴的東西」,而是「沒意義的花費」。

✨ 2. 制定「彈性理財日」每月1~2天

在這幾天,你允許自己無需內疚地做一件讓你快樂的花費:按摩、買書、甜點、電影……

這種「刻意安排的享樂」,能防止你因為壓抑過久而爆買、爆吃。

✨ 3. 重新寫下「你理想的生活模樣」

問自己:

  • 你希望幾歲退休?過什麼樣的生活?
  • 你希望一年出國幾次?與誰同行?
  • 你希望五年後,生活重心是什麼?

這些答案將成為你金錢決策的指南針。

因為當你知道錢是為了「誰」與「什麼」而存在,你就不會被短期欲望操控。


【七】結語:你不是懶惰,只是還沒找到你的財務節奏

真正的財務自由,不只是帳戶餘額的自由,

更是面對金錢不焦慮、花錢不內疚、存錢不痛苦的內在穩定。

我們活在一個不斷被比較的時代,但最值得追求的,不是存款比別人多,而是:

你能不能,過一種你真正想過的生活?

📚 引用與延伸推薦

  • 《金錢與人生》(Your Money or Your Life)
  • 《小資理財力》:預算不是限制,是讓你活得更自由的工具
  • 方格子延伸閱讀:
    👉 [儲蓄與享樂的衝突:我們在存錢時,究竟錯過了什麼?](上一篇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an@心之所向
8會員
82內容數
財富(投資)、健康和心靈的富足
Yuan@心之所向的其他內容
2025/07/11
當「為未來而省」成為壓力,「為當下而花」變成罪惡感,你該怎麼找到自己的平衡? 一、這樣的糾結,你也有嗎?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 剛發薪,轉了一筆錢進定存,結果朋友約吃飯你卻遲疑了。 逛街時看到一件心動已久的外套,但想到帳戶只剩不到兩萬,於是默默放下。 月初下定決心好好存錢,月底一看信用卡帳單
Thumbnail
2025/07/11
當「為未來而省」成為壓力,「為當下而花」變成罪惡感,你該怎麼找到自己的平衡? 一、這樣的糾結,你也有嗎?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 剛發薪,轉了一筆錢進定存,結果朋友約吃飯你卻遲疑了。 逛街時看到一件心動已久的外套,但想到帳戶只剩不到兩萬,於是默默放下。 月初下定決心好好存錢,月底一看信用卡帳單
Thumbnail
2025/07/10
2025年7月9日 CLEC投資理財頻道 預測大師還是長期贏家? 大家好!你是不是曾經試圖透過預測景氣循環或研究各種技術分析來提高你的投資報酬?📈🤔 很多投資新手甚至老手都希望能「低點買進、高點賣出」,用市場時機賺一票。然而,來自 40年投資經驗 的血淋淋教訓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操作越多
Thumbnail
2025/07/10
2025年7月9日 CLEC投資理財頻道 預測大師還是長期贏家? 大家好!你是不是曾經試圖透過預測景氣循環或研究各種技術分析來提高你的投資報酬?📈🤔 很多投資新手甚至老手都希望能「低點買進、高點賣出」,用市場時機賺一票。然而,來自 40年投資經驗 的血淋淋教訓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操作越多
Thumbnail
2025/07/06
財務自由,一個聽起來令人嚮往的詞彙,代表著您不再需要完全依賴工作收入來維持生活,而是擁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來覆蓋您的生活開支。這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個可以透過有計畫地執行和堅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實現的目標。本文將一步步引導您踏上財務自由之路,讓您掌握人生的主導權,活出更自主、更精彩的生活。 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7/06
財務自由,一個聽起來令人嚮往的詞彙,代表著您不再需要完全依賴工作收入來維持生活,而是擁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來覆蓋您的生活開支。這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個可以透過有計畫地執行和堅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實現的目標。本文將一步步引導您踏上財務自由之路,讓您掌握人生的主導權,活出更自主、更精彩的生活。 第一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不太敢買東西給自己,不知道有誰也是這樣嗎?有時也想買,但就是無法下定決心。》如何調整這樣的消費模式呢?
Thumbnail
《不太敢買東西給自己,不知道有誰也是這樣嗎?有時也想買,但就是無法下定決心。》如何調整這樣的消費模式呢?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常常在「賺錢」和「喜歡的事情」面前糾結嗎? 本次為大家準備的是「消融金錢恐懼的調頻訊息」 底下有三組數字,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Thumbnail
常常在「賺錢」和「喜歡的事情」面前糾結嗎? 本次為大家準備的是「消融金錢恐懼的調頻訊息」 底下有三組數字,請憑直覺選一組吧。
Thumbnail
說到金錢,你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呢?是心情雀躍呢,還是情緒低落呢? 即便,現在的你正在為了錢苦惱,在這段你感覺難以負荷,被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情緒裡,也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和禮物要傳遞給你。 那就是:「你該改變跟金錢的關係了!」 你把金錢當好朋友看待,還是把它視作是維持生活最低所
Thumbnail
說到金錢,你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呢?是心情雀躍呢,還是情緒低落呢? 即便,現在的你正在為了錢苦惱,在這段你感覺難以負荷,被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情緒裡,也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和禮物要傳遞給你。 那就是:「你該改變跟金錢的關係了!」 你把金錢當好朋友看待,還是把它視作是維持生活最低所
Thumbnail
【金錢焦慮心得與重點】聽了主婦的新節目,心得是養小孩金錢焦慮比較大~ AI幫忙整理重點: #理解金錢焦慮表現、來源與性質 1. 金錢焦慮的常見表現: - 錢不夠,賺的錢不夠多。 - 房價高昂,通膨嚴重。 - 財務目標或責任(如養小孩、承擔父母負擔)使人感到焦慮。 2. 焦慮來源:
Thumbnail
【金錢焦慮心得與重點】聽了主婦的新節目,心得是養小孩金錢焦慮比較大~ AI幫忙整理重點: #理解金錢焦慮表現、來源與性質 1. 金錢焦慮的常見表現: - 錢不夠,賺的錢不夠多。 - 房價高昂,通膨嚴重。 - 財務目標或責任(如養小孩、承擔父母負擔)使人感到焦慮。 2. 焦慮來源:
Thumbnail
自從接案之後,金錢與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曖昧。生活的不穩定性帶給我金錢上的焦慮和恐懼,這樣低頻的生活讓我感到內心的孤寂及匱乏感越來越強烈。然而,這段對金錢的撞牆期也成為挖掘內心的機會。透過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我逐漸找到了安全感,並重新建立了對金錢和生活的自在。
Thumbnail
自從接案之後,金錢與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曖昧。生活的不穩定性帶給我金錢上的焦慮和恐懼,這樣低頻的生活讓我感到內心的孤寂及匱乏感越來越強烈。然而,這段對金錢的撞牆期也成為挖掘內心的機會。透過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我逐漸找到了安全感,並重新建立了對金錢和生活的自在。
Thumbnail
「匱乏」有時是一種心理上的幻覺。人們常常假定資源不足、時間不夠,所以拼了命累積,死命地追著金錢跑。對於妨礙囤積的任何動作,就會被視為是浪費、沒效率。
Thumbnail
「匱乏」有時是一種心理上的幻覺。人們常常假定資源不足、時間不夠,所以拼了命累積,死命地追著金錢跑。對於妨礙囤積的任何動作,就會被視為是浪費、沒效率。
Thumbnail
錢是重要,偏偏大眾就認定它的機會成本是自我價值,空虛就不會是個意外。
Thumbnail
錢是重要,偏偏大眾就認定它的機會成本是自我價值,空虛就不會是個意外。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Thumbnail
1.消費與儲蓄 儲蓄率 先支付自己,優先進行儲蓄。 沒想過變有錢人,只是想要獨立自主,而獨立都取決於儲蓄率。 從很年輕就開始,每個月都把10%薪水存起來。 收支平衡 平衡:花在當下體驗的價值,把錢留下來的未來資產價值, 盡可能過得舒適且不退步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增加慾望。 所以不會
Thumbnail
1.消費與儲蓄 儲蓄率 先支付自己,優先進行儲蓄。 沒想過變有錢人,只是想要獨立自主,而獨立都取決於儲蓄率。 從很年輕就開始,每個月都把10%薪水存起來。 收支平衡 平衡:花在當下體驗的價值,把錢留下來的未來資產價值, 盡可能過得舒適且不退步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增加慾望。 所以不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