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完成交辦任務」就足夠,那你可能還沒真正理解什麼叫「職場價值」。
來自一位自由工作多年的朋友最近分享了一個故事—
她剛與一位新編輯合作,交稿不但準時,內容風格完全符合期刊調性,連附檔也處理得一清二楚。結果呢?編輯感動到當場大讚,像是遇到救世主。這並不誇張,老實說在合作關係裡做到「不添麻煩」的,真的不多。
誰會被優先選中?答案很現實
在一個價格透明、產品雷同的市場裡,大家都差不多會做事,最後決定合作對象的,往往是「誰比較好相處」。
- 不催、不吵、不搞情緒勒索
- 見面準時、開會有準備
- 不硬推下一個案子、也不搞神祕主義
- 講話讓人舒服,做事讓人放心
這樣的人,不只是讓工作流程順利,他們還讓人想要再合作。
因為——人性本能就是「趨樂避苦」,沒人想跟機車的人共事第二次。
如何做到「好合作」?
「好合作」不是討好,而是專業感與同理心的結合。
1.準時交件、回信快速
不用三催四請,不用問五次才知道進度,這本身就像天使。
2.保持溝通開放
卡關可以說、需要時間也可以提,但不該失聯或耍神祕。
3.有禮貌但不過度熱情
不一定要巴結,但一句「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的簡訊,常常勝過你之後的三次提案
4.把對方當長期合作夥伴看待
很多機會,不是你主動要來的,而是別人記得「跟你合作過很順利」。
職涯是長跑,不是一次交易
有時候你努力經營的夥伴會離職,有時候專案會翻車,這些都正常。
但真正讓你在這個行業站穩腳步的,是那些記得你「好合作」的人。
他們可能會在五年後找你做下一個案子,也可能會轉介你給其他同樣重視品質的人。
那就開始行動吧!
- 把交辦事項處理得乾淨俐落
- 不讓對方擔心、不用對方提醒
- 讓合作過程「輕鬆自在」,你就贏了
你不一定是最便宜、最厲害、最會包裝的那個,但你可以是最輕鬆好合作的那個,而這,就是職場上的不敗優勢。
今日重點
📍合作的對象能大幅提升職場競爭力
📍良好的人際互動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職業生涯是長期經營的過程
📚Advanced Vocabulary
1️⃣ painless (adj.)
👉 無痛的;不費力的
The new software update made the installation painless for users.
新軟體更新讓安裝過程變得輕鬆無痛。
📌 常見搭配:painless process(輕鬆流程)
painless recovery(無痛恢復)
2️⃣ profusely (adv.)
👉 大量地;過度地
She was sweating profusely after running the marathon.
她跑完馬拉松後大量出汗。
📌 常見用法:profusely apologize(頻繁道歉)
bleed profusely(大量出血)
3️⃣ upsell (v.)
👉 追加銷售;推銷更高價位商品
The salesperson tried to upsell me a more expensive model with extra features.
業務員試圖推銷我一款功能更多、價格更高的型號。
📌 常見搭配:upsell upgrades(推銷升級)
upsell add-ons(推銷附加產品)
4️⃣ vendor (n.)
👉 供應商;賣方
The company switched to a new vendor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公司換了新供應商以提升產品品質。
📌 常見搭配:vendor contract(供應商合約)
local vendor(當地供應商)
5️⃣ precisely (adv.)
👉 精確地;恰好地
They measured the ingredients precisely to ensure the recipe was perfect.
他們精確量取材料,確保食譜無誤。
📌 常用句型:precisely controlled(精確控制)
know precisely(清楚知道)
📝心得
現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知識和教育水平都不低,專業能力普遍也不差。但無論是職場還是學校,「團隊合作」始終是逃不掉的課題。問題是,會做事不代表會一起做事。回想我大學上通識課時,就曾遇過讓人頭痛的合作經驗——有人開會不來,有人擺爛,也有人乾脆消失不見。
只要是團體作業,就一定需要溝通。說真的,只要願意把話講清楚,大多數人是可以理解與協調的,但最糟的就是那些選擇逃避、不回應、不面對的人。這種行為不僅拖累進度,也讓整個小組的氣氛變得很差。
再來是「情緒價值」的部分。現在的人合作不只看你做得多好,也在意你好不好相處。朋友、同事、伴侶,大家都傾向選擇情緒穩定、讓人感覺舒服的人共事。你願意配合、願意聆聽、態度友善,自然比能力好但難搞的人更受歡迎。
合作這件事,從來不只是做事,更是在做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在合作裡,真正讓人想再度合作的,往往不是你做得多厲害,而是你有沒有跟人「好好相處」。
參考來源:Apple Podcast_Before Breakfast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按下「♥︎」鼓勵我繼續創作
希望各位讀者能夠留言建議和回饋,讓小弟能產出更有價值的優質文章
📎靈感來源:Before Breakfast Podcast(by Laura Vanderkam)
本文為個人學習與反思用途,非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