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我畫旅行速寫,總會忍不住問:「你都不怕畫錯嗎?為什麼都不擦?」我通常會回答:「因為我下筆前,其實早就想過了。」不用橡皮擦,不是因為我有多果斷,也不是因為不怕錯,而是因為我畫速寫的習慣是:每一筆都要先經過大腦,才讓筆尖動起來。
一、每一筆都是選擇,不是反射動作
速寫不是手在跑,而是腦在跑。很多人以為速寫就是快速、直覺、看到什麼就立刻畫什麼,但其實對我來說,每一條線的走向、每一塊陰影的安排、每一個比例的取捨,背後都有個小小的判斷過程。這種習慣讓我在畫圖時,不急著動筆,而是先用眼睛「畫」一次。腦中走過了結構、光線、重點,我才真的讓筆落在紙上。不用橡皮擦,是因為我不打算「畫錯再改」,而是「想好了再畫」。二、不擦代表你必須對「每一筆」負責
我常說,速寫是一種練習判斷力的過程。當你知道不能擦,那你對每一筆的重心、長度、角度,就會更在意。這不是在追求完美,而是在訓練一種心態:這一筆畫下去,就要承擔它的結果。
就像旅行,你不可能每走一條路就後悔、回頭重來;而是學著怎麼用當下的選擇,走出下一步。畫圖也一樣,錯了,就從那個錯裡延伸出新的線條,而不是回頭去「抹除」它的痕跡。這不只是技術,是一種創作的成熟度。
三、不用橡皮擦,反而讓畫更乾淨
這聽起來有點矛盾吧?但其實是真的。我們必須承認,橡皮擦常常是讓畫面「越擦越髒」的元兇。尤其在旅行的現場,你一邊擦、一邊畫,不但紙會變得鬆軟甚至破損,畫面也會被刮出一層粗糙,少了原本的清晰感。我寧可用有意識地控制線條的準確度,畫得果斷、有方向,而不是一筆一筆試探著、再回頭修改。久了之後你會發現,不用擦反而畫得更利落,線條更簡潔,畫面更有精神。
四、不是「怕錯」,而是「願意接受每一次選擇」
當你畫速寫,難免有不準、有歪掉的時候。可是我從來不把那叫做「錯」,我比較想稱它們為「選擇的結果」。我選擇從這個角度觀察,我選擇這樣安排畫面,那麼畫出來的樣子,就是我當下的反應——即使不是最完美的,也還是最誠實的。
如果事後回頭看覺得哪裡不對,我不會想擦掉,而是記住那個判斷,下一張再畫得更好。創作不是一場錯誤與修正的遊戲,而是一連串選擇與理解的過程。不用橡皮擦,就是學著去面對每一筆背後的思考與責任。
五、這樣的習慣,讓我畫得更專注,也更自在
每次坐下來畫,我的注意力幾乎是全開的。我要看得比別人細,放下比別人多、決定得比別人快,正所謂:「意在筆先!」動筆前要想:「這條線需不需要一次畫到位?」、「要畫多長或多短?」不用橡皮擦不是偷懶,而是讓自己更專注地活在當下。
而當我接受「畫下去就不擦」這個原則後,反而畫得更自在了。因為我不再要求每一筆都完美,而是要求每一筆都真實、有感、有思考。這樣畫出來的速寫,本身就有種安定感,是連觀者都能感受到的。
旅行速寫,是一場視覺與思考的同步訓練。不用橡皮擦,不代表放棄修正,而是代表每一筆都經過選擇與意識,是我在那個時刻最真實的反應。
也許畫得不夠準,也許線條不是最漂亮,但那都是我當下的決定。而這些「決定過的筆觸」,才是我旅行過的痕跡,是我每一次畫畫時最誠實的見證。所以,下一次當你拿起筆,不妨問問自己:「這一筆,我真的想清楚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放心畫下去,不用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