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18歲那年剛成年,而19歲,其實只是「1歲的成年人」。41歲那年,不過是「1歲的中年人」。
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
跌倒不行,迷惘不行,慢一點也不行。 彷彿長大了,就不被允許犯錯了。
但其實,人的痛苦常常不是來自壓力,而是來自對自己的殘忍。
我們總能接納1歲小孩的跌跌撞撞,卻不能原諒41歲的自己迷失方向。 我們願意拍拍別人的背說「沒關係」,卻不願意這樣對自己說。
心理學裡有個詞叫「自我同情」,意思是:把自己當成朋友一樣對待。
你會原諒朋友的不完美,卻常常苛責自己的每一次失敗。
但成長不是在變得完美,
而是在學會原諒那個仍在學習的自己。
每個年齡、每個階段,甚至每一天,其實都是一個新起點。
你可以累,可以停下來,也可以試錯。 所謂的「變好」,從來不是表現無瑕,而是帶著永恆的雜質,繼續走下去的那份勇氣。
對此我想說一句:
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
人生不是考試,不需要統一時間交卷。
可以三十歲才發現自己不喜歡現在的生活,然後重新來過; 也可以二十多歲看似什麼都擁有了,卻選擇按下暫停鍵,只為了問自己:「我真的快樂嗎?」
可是世界總是太吵,喜歡告訴你該怎麼走,什麼叫「正常進度」,什麼是「來不及」。
久了會漸漸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慢了?是不是不夠好?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給還在努力的你,
留一點空間,也留一點溫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