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課程市場熱度爆發,從「程式設計」、「日語教學」,到「手作皮件」、「花藝設計」,各式課程鋪天蓋地。如果要說現在最方便也最多人喜愛的上課模式,那一定就是線上授課了。
但搭上線上課程這列列車,可能只能走到終點站的「高額抽成」或「價格戰」。其實,課程創作者能建立的教學收益,不一定只靠單堂課,而是靠「收益模式設計」,從單一課程升級成多元收益。
課程創作者的多元收益模式有哪些?
提案式教學(B2B/企業內訓)
- 合作客製需求:特別是職能型課程,企業常有「量身」需求,可以與學生共想教材,並定期更新。
- 包場授課:透過 LinkedIn、社團接案,單次達到一定人數即可提高報酬。
- 實用建議:準備不同規模課程的 Tier 定價,例如:「小班 10次」「大班 4次」,讓企業清楚選擇。
電子書/教材銷售
- 教案資料的便利性:將課程整理成 PDF 或 epub 電子書,成本低、利潤高、可隨時更新。
- 搭配套件銷售:講英語課的可以跟出版社合作,提供紙本+電子書組合。
- 實用建議:使用 Gank 或類似的創作者平台上架電子檔案教材海報,搭配優惠券限時折扣,提高轉換率。
互動式會員制社群
- 定期直播 Q&A:每月設定一次學員回報提問,建立週期性收入。
- Discord/Line 社群專屬權益:提供課程以外的素材庫、討論頻道、心得分享。
如何開始?3–5 步驟打造穩健收益系統
步驟1 ▸ 分析核心能力與目標粉絲
- 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是擅長「一對一指導」,還是「教材化課程」?判斷哪方向可以延伸成系列或模式化,找到自己的受眾。
步驟2 ▸ 設計多元產品路線圖
建立你的 Income Ecosystem:
實作方向:
- 首推免費試閱或引言影片,吸引低門檻體驗者。
- 第二步推出線上課程。
- 穩定粉絲後開放每月會員社群。
- 最後與企業合作或去參加實體活動。
步驟3 ▸ 自動化與平台選擇
- Gank 的靈活工具:支持電子檔案、活動頁、直播連結+Line/Discord社群導流,讓你從一個介面管理多元收入,還可以串連便利商店/信用卡付款等多元方式,快速入帳。
- 設計行銷流程:每個引流管道都串入自己設定的 Funnel,例如「新人註冊」→「資料索取」→「課程折扣券」,提高信任與轉換。
步驟4 ▸ 推廣與社群策略運行
- 社群經營技巧:定期發起「繪畫挑戰」「課堂學習打卡」,維持會員活躍度與黏著度。
- 聚焦價值分享:在 IG、Gank 和 Discord 發「課後 5 大心得」「本週素材下載」等,創造高黏性。
- 社群 Reels/短影片串流:每周一支高質感 Reel,分享課堂幕後、教學片段,也能吸引新粉加入。
步驟5 ▸ 持續數據追蹤與優化
- KPI 觀察項:觀察你的電子書下載次數、課程銷售轉換率、會員社群的續訂率、直播觀看次數與留言互動率,甚至是 YouTube 引流點擊率。透過這些數據,你可以掌握每個內容模組的表現,找出最具價值的產品組合。
- A/B Testing 策略:可以用 Gank 上的商品頁功能,針對不同版本的電子書進行測試,活動頁與銷售頁都有追蹤點擊與成交數據,操作簡單、不需寫程式碼。
- 持續優化內容產品:Gank 的後台能讓你即時看到贊助者留言與購買紀錄,觀察哪些主題互動率最高、哪段課程最常被提問,就能據此調整下一波教材重點或直播時段。
收益模式是你畫出的「教學藍圖」
線上課程固然是重要一環,但它可以是系統中的一塊磚,不是整座房子。成功的課程創作者,是可以從線下+線上內容+社群+合作跨界中,打造一個「收益模組」生態圈。
如果你還沒想好該怎麼開始第一步,我真心建議可以先試試看 Gank。你可以先簡單建立一個創作者專頁,把現有的課程簡介、電子教材或直播活動整理上去,甚至只是一個「讓學生打賞支持」的按鈕,都可以是啟動收益模式的起點。
你可以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教學藍圖」,從單一產品到整合社群、會員訂閱、活動頁與課程銷售,慢慢地,就能打造出屬於你自己的內容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