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不是夢想的替代品,而是夢想的落地地圖。」—— John Doerr,《Measure What Matters》
昨天,我們透過價值觀盤點,找出了內心最重要的那幾個信念,也許是誠實、自由、創造力,或是貢獻、學習、連結。這些價值觀就像人生的指南針,提醒我們「往哪裡走才不會違背本心」。
但知道方向還不夠,若我們想要真正走得遠、走得穩,就需要一套能將這些抽象願景落實的方法——這,就是 OKR 的角色。什麼是 OKR?
OKR,全名是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成果),是一套近年來被廣泛使用的目標管理工具。許多頂尖企業如 Google、LinkedIn、Spotify 都在使用它來驅動成長、聚焦努力。
簡單來說,它由兩部分組成:
- O(Objective)目標:你想達成的方向,是具挑戰性且激勵人心的願景。
- KR(Key Results)關鍵成果:衡量你是否達成目標的具體指標,必須明確、可追蹤、有時間限制。
一個好的 OKR 應該這樣寫:
O:打造一個讓人願意每天使用的個人網站
KR1:一週內完成首頁設計並上線
KR2:三週內發布三篇原創內容
KR3:一個月內達到每日 100 人次造訪
這樣的設定不僅讓你清楚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它把「理想」拆解成可以實際前進的步驟。
如何把價值觀轉換成 OKR?
讓我們回到昨天的主題:你找出的核心價值觀是否有機會轉化為具體目標?這裡有一個流程,幫助你從理念走向行動:
1. 選定價值觀
假設你發現「成長」是你最重視的價值觀之一,那麼目標的設定就可以圍繞它展開。
2. 設定目標(O)
根據價值觀設定一個大方向。例如:
「今年,我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具備輸出能力的學習者。」
這個目標應該符合以下特質:具備意義、可推進、能激勵你。
3. 設定關鍵成果(KR)
讓我們將這個目標拆成 3~5 個可以量化的成果指標,例如:
- 每週閱讀一本書,並整理成圖文筆記發布在社群平台(持續三個月)
- 至少完成兩門線上專業課程
- 在年底前進行一次主題式公開分享或線上講座
這樣的拆解,不只讓你更有方向,也能時時檢視進度與落差。
轉折:OKR ≠ KPI,別把自己逼到窒息
有一點要特別提醒:OKR 是設計來「推進成長」,不是為了「達標壓力」而存在。它和 KPI 最大的不同,在於你不需要每個 KR 都百分之百達成。
OKR 的精神在於聚焦與突破。如果你每次都剛好100%達標,代表你可能設定得太保守;相反的,如果你只完成了 60%、70%,但突破了舊有框架,那就是 OKR 的價值所在。
所以,請記得,它是為了讓你更靠近你的「願景」,而不是打擊你自信的工具。
結語:讓價值落地,讓理想前行
價值觀是你人生的北極星,OKR 則是你手中的地圖與行動表。它讓你不只是「知道要去哪裡」,還能「一步步走得到那裡」。
當你把「我想活得自由」變成「我一年內要儲蓄六個月生活費,為轉職預做準備」;當你把「我想幫助他人」變成「我將每月固定參與一次志工活動,並寫下心得」——你的願景就不再只是想像,而成為一條可見的路。
而這,就是自我成長的真諦:不只是夢想,而是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