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6-合氣道驗證太極拳理-從被摔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因緣際會、環境使然,在武術修習之路上,我常有機會拿合氣道驗證太極拳理。我認為,武術本質終究離不開人體生理、物理力學範疇,以及在實際對練中,身體最真實的反應與學習。延續上一篇討論「虛領頂勁練出的彈簧張力」一文,我想透過自己在合氣道稽古中擔任「受方」(uke- 即接受技法施於己身那一方)的親身體驗(因為想要摔/打人,要先學怎樣被摔/打 ),分享武術驗證過程一二,並試圖釐清一些迷思。

raw-image

一開始被師範叫上去時,我的身體常會出於本能預判,在師範技法尚未完全發揮前,就「自動」早進一步、早退一步,或準備作出受身技法,例如前滾、後滾或飛身空翻。這種「自動」受身,固然是一種身體保護機制(因為師範發勁的那一剎那,力道非常威猛,早動作就可以少受點力),但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對勁道本質的深入感知。

師範見此,便會溫和但堅定地糾正:「不要替我動作,要去感受我的動作,感受勁道走向與力度。」此話對我而言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因為我瞭解那代表身心雙方面的諸多細節;一方面心態上要保持不躁進、不退縮的「接受又警覺」意識,另一方面又要催動身體做出不僵硬、不潰散的「自然伸展彈簧式」動作,接受技法。過與不及,都會被「修理」得更慘-意即原本摔十幾下的過程會變成摔幾十下,用意是要讓身體「記得如何正確動作」,摔到後來整個人累得起不了身。

於是,我開始學著「放下」預設反應,讓身體完完全全地去感受師範每一次發勁的軌跡、能量累積與釋放。在身形手勢上,努力維持與師範「連結」(不丟不頂),如同兩塊磁鐵般黏附。當勁道沿著我的身體傳導,盡可能去清晰感受力量如何循著我的關節、筋骨一路深入,不是被動承受,而是主動感知,學習如何「順勢」,肢體盡量伸展(可想像為另類拉筋) 。隨著師範勁道的引領、拉扯或推動,讓自己身體被帶到一個「無法再抗拒、無法再站穩」的臨界點,那便是身體結構被破壞、重心徹底失衡的瞬間。

在觸及那個「能力範圍的極限」之後,身體才「自然而然」地作出受身技法——有時是前滾,有時是後滾,有時則被引導飛身而出。這種受身並非刻意表演,而是力學作用下,身體為了消解巨大衝擊力,避免損傷而不得不採取的本能反應。在如此過程中,我對以下一些武術界「現象」(多存於內家拳,太極拳尤甚)便有了更深理解:

  • 「凌空勁」(受方誇張飛彈而起或跳不停): 受方在技法引導下,並非真的被帶到失去重心的極限,而是過早或過於誇張地「演出」飛彈而出的效果,那本質上是一種配合,而非真正的勁道作用。真正的「飛身」,是順應力學原理,身體在無法維持平衡下的自我保護反應,那種「飛」是在勁道引導下,身體不得不為之的過程,而非為了視覺效果而刻意為之。
  • 「勁透內臟」: 根據個人受身經驗,所謂「勁透內臟」或「勁道入髓透骨」的感覺,更可能是因為力量傳導過程中的瞬間刺激,或是心理感受的誇大解讀。當一個有經驗的施技者精準地破壞對手平衡,並將力量集中於一點時,受方確實會產生強烈的「被擊中」感,甚至會因為猝不及防而導致身體本能的「繃緊」與「僵硬」反應,進而產生不適。然而,這種感覺與真實的「震斷骨」或「透臟腑」是天壤之別。前者是力學有效作用下的生理反應,後者則已超越了人體正常承受範圍,需極端暴力才能達成。若真能如此,恐怕每一場合氣道稽古都需要醫護急救人員在旁待命了。

正因有了這些親身體驗與反思,我才更加領會到「科學務實」訓練的必要性。當肢體因肌肉緊繃而「僵硬」時(如前文「虛領頂勁練出的彈簧張力」所述),會使力量傳導受阻、反應遲鈍,勁道難以順暢傳導,身體也無法靈敏應對變化。因此,我們透過不斷的盤拳架套路,對招練習,培養身體的「鬆沉」、「通透」與「周身整勁」,讓肌肉筋膜能在放鬆狀態下,依然保持力量連貫與彈性。這種訓練目標,是讓身體成為一個高效傳導力量、應對變化的精密儀器,而非僅僅依靠蠻力。

當然,世事無絕對,以上內容僅為我個人體驗,我不能刻意武斷地說內家拳(尤其太極拳)領域絕無內功深厚、氣練入骨,其神勁在談笑舉手抬足間便能輕易使人摧經斷脈的頂尖高手,只是我仍無緣碰到。不過,這也是太極拳殊勝迷人之處,即使觀其套路演練時肢體伸展不足(蓄勁待發?)、腳步虛浮(靈動?)、聳肩抬肘、搖頭晃腦、腰胯亂扭(天冷發抖或蟲咬?),只要其心情寧靜、呼吸平順、心意專注、身體放鬆(自覺如此也算),基本上還是能達到某種程度的身體健康、舒經活血之效。

反過來說,在此也需嚴肅提醒,練法若是走養生路線的,千萬別幻想自己很會打;走技擊路線的就要有戰績(或最低程度有在作強度夠的對招互練),否則都容易落入「說得一口好拳」的陷阱,誤人誤己而不自知,白白浪費了數十年光陰,自以為功底超深,已經悟到。

總而言之,科學務實且經得起驗證的武術,並不需要刻意使用玄妙的字詞來包裝。 它所追求的,是透過對人體力學、生理結構、以及勁道傳遞的深刻理解與反覆實踐,達到技擊效能的提升,並在過程中錘煉心性。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法自然」,讓武術回歸其本真,摒棄虛妄,立足於真實可感的修煉與進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陽SkyFusion的沙龍
1會員
54內容數
台灣製造,南非深造,連結全球;歡迎來到我的空間,一起遨遊寰宇,天馬行空!
2025/07/24
在前文「合氣道驗證太極拳理」中探討「如何被摔」後,本文將從合氣道取方(tori- 即施展技法那一方)的角度, 深入闡述「如何摔人」的實踐科學,並延伸至武術切磋的講手藝術。在此,我必須重申,練法若是走養生路線的,千萬別幻想自己很會打;走技擊路線的就要有戰績…
Thumbnail
2025/07/24
在前文「合氣道驗證太極拳理」中探討「如何被摔」後,本文將從合氣道取方(tori- 即施展技法那一方)的角度, 深入闡述「如何摔人」的實踐科學,並延伸至武術切磋的講手藝術。在此,我必須重申,練法若是走養生路線的,千萬別幻想自己很會打;走技擊路線的就要有戰績…
Thumbnail
2025/07/23
內家拳(尤其太極拳)修習中,「虛領頂勁」與「含胸拔背」常連在一起。這個核心概念所描述的是一種身體向上輕微提領,同時保持頸部放鬆、頭部中正、身體鬆沉舒展、對拉拔長的的狀態。具體描述其外形的話,可以想像頭頂被一根細線輕輕向上牽引…
Thumbnail
2025/07/23
內家拳(尤其太極拳)修習中,「虛領頂勁」與「含胸拔背」常連在一起。這個核心概念所描述的是一種身體向上輕微提領,同時保持頸部放鬆、頭部中正、身體鬆沉舒展、對拉拔長的的狀態。具體描述其外形的話,可以想像頭頂被一根細線輕輕向上牽引…
Thumbnail
2025/07/23
在前三篇各自論及「太極拳著相」、「內氣振盪丹田內轉」與「撐筋拔骨」等發文在其他武術討論區得到眾多版友按讚,令我倍感鼓舞,因為原本是預估內容頗有逆風態勢,可能會引來一場「大戰」(大笑),結果適得其反,也算萬幸。這也讓我意識到,對於如何務實科學地理解武術修煉本質與成果,仍有許多值得探索的空間…
Thumbnail
2025/07/23
在前三篇各自論及「太極拳著相」、「內氣振盪丹田內轉」與「撐筋拔骨」等發文在其他武術討論區得到眾多版友按讚,令我倍感鼓舞,因為原本是預估內容頗有逆風態勢,可能會引來一場「大戰」(大笑),結果適得其反,也算萬幸。這也讓我意識到,對於如何務實科學地理解武術修煉本質與成果,仍有許多值得探索的空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 科學助拳:探索上肢力量訓練在業餘拳擊中的應用 🥊 在運動科學領域當中,「活化後表現增能」(Post-Activatio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PAPE)已廣泛應用於提升競技運動表現。想知道如何運用到本屆奧運熱門項目拳擊上嗎?
Thumbnail
🥊 科學助拳:探索上肢力量訓練在業餘拳擊中的應用 🥊 在運動科學領域當中,「活化後表現增能」(Post-Activatio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PAPE)已廣泛應用於提升競技運動表現。想知道如何運用到本屆奧運熱門項目拳擊上嗎?
Thumbnail
武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我要打10個」這句電影台詞就變成金句甚至是生活用語
Thumbnail
武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我要打10個」這句電影台詞就變成金句甚至是生活用語
Thumbnail
訓練總有訓練的方法跟場合,有些事情是不能直接硬上的。
Thumbnail
訓練總有訓練的方法跟場合,有些事情是不能直接硬上的。
Thumbnail
參加比賽是跆拳道練習的一部分,能夠觀察其他道館的訓練情況,瞭解不同風格,獲取優點。文章分享了參賽前的訓練策略和飲食管理,以及比賽當天細節和檢討經驗。透過分享自己的比賽經驗以及持續追求進步的信念,能夠吸引跆拳道愛好者。
Thumbnail
參加比賽是跆拳道練習的一部分,能夠觀察其他道館的訓練情況,瞭解不同風格,獲取優點。文章分享了參賽前的訓練策略和飲食管理,以及比賽當天細節和檢討經驗。透過分享自己的比賽經驗以及持續追求進步的信念,能夠吸引跆拳道愛好者。
Thumbnail
前言 身為柔術小白,近期因練習柔術而膝蓋受傷,經過一些研究和向學長姐們請教,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能對正在努力學習柔術的夥伴們有所幫助,分享給一起在柔術路上努力的夥伴們,OSS。 常見傷害 腳踝扭傷 肌肉拉傷 肩胛骨損傷 脖子扭傷 膝蓋韌帶拉傷 腰椎間盤突出 方法與原則
Thumbnail
前言 身為柔術小白,近期因練習柔術而膝蓋受傷,經過一些研究和向學長姐們請教,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能對正在努力學習柔術的夥伴們有所幫助,分享給一起在柔術路上努力的夥伴們,OSS。 常見傷害 腳踝扭傷 肌肉拉傷 肩胛骨損傷 脖子扭傷 膝蓋韌帶拉傷 腰椎間盤突出 方法與原則
Thumbnail
本期節錄6篇文章,因為訊息量有點多 所以分成上中下三篇,簡單的進行歸類 上篇主軸著重於練拳的觀念 中篇主軸放在兵器 下篇主軸放在人物 上篇3篇文章,拆成2份PDF 名稱分別是【養生三昧人生妙藥】、【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以及【論誠意和內家氣功】 養生三昧的副標:頭要冷、腹要空、脚要暖
Thumbnail
本期節錄6篇文章,因為訊息量有點多 所以分成上中下三篇,簡單的進行歸類 上篇主軸著重於練拳的觀念 中篇主軸放在兵器 下篇主軸放在人物 上篇3篇文章,拆成2份PDF 名稱分別是【養生三昧人生妙藥】、【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以及【論誠意和內家氣功】 養生三昧的副標:頭要冷、腹要空、脚要暖
Thumbnail
在觸康健二階課程,學員們探索更多調和技巧的世界,除了基礎的見招拆招外,還有「五行一點調和」、「經絡輪一點調和」等新概念的加入。同時,在緩和技巧方面,學員們學習到了「行經解新痛」、「肌梭細胞」、「腱感受器」、「穴位觸點」、「腦脊髓液促流法」等實用技巧,這些技巧為調和提供了更多選擇。
Thumbnail
在觸康健二階課程,學員們探索更多調和技巧的世界,除了基礎的見招拆招外,還有「五行一點調和」、「經絡輪一點調和」等新概念的加入。同時,在緩和技巧方面,學員們學習到了「行經解新痛」、「肌梭細胞」、「腱感受器」、「穴位觸點」、「腦脊髓液促流法」等實用技巧,這些技巧為調和提供了更多選擇。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身體著地前先讓輔助手著地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的護身倒法,就是跌倒以後保護自己的倒法。
Thumbnail
身體著地前先讓輔助手著地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的護身倒法,就是跌倒以後保護自己的倒法。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