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美國推行「關稅換市場」政策,川普計畫對全球大多數國家徵收15%至50%關稅,以迫使貿易夥伴開放市場。與日本達成的協議中,日本將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創造數十萬個就業機會,並全面開放市場,包括汽車與農產品,汽車關稅也從原25%降至15%。此舉短期對日本汽車業利多,日股應聲上漲;但資金外流、財政壓力與日圓貶值疑慮升溫,恐導致債券殖利率上升、股市受挫。歐盟則面對美方8月起加徵30%關稅威脅,準備對美進口商品徵收同等稅率,並祭出「反脅迫工具」限制美企參與標案與撤銷智慧財產權保護,雙方加緊談判力求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預估將對大多數歐洲進口產品徵收 15% 關稅,作法類似美國總統川普本週與日本達成的關稅協議。
其他地區方面,美國與印尼、菲律賓也展開市場開放談判,美方對菲商品課徵19%關稅,菲方商品則免稅進入美國;加拿大則因貿易談判停滯,轉向興建國內石油管線以降低對美依賴;智利方面尚未收到美國將對其銅加徵50%關稅的詳細訊息。高盛預測美國基準關稅將上調至15%、對銅與關鍵礦物課徵50%,未來2至3年內將使核心物價上升1.7%,並使GDP在2025年減少1個百分點。中美將於7月底舉行高層經貿會談,討論是否延長關稅暫停措施,並觸及中國購買俄羅斯與伊朗石油、中國援俄行為等議題。川普亦威脅對俄國商品課徵100%關稅、限期50日內結束對烏戰爭。美駐北約大使更指控中國透過補貼支持俄國打代理人戰爭,警告可能對購俄石油國實施次級制裁。
關稅政策對通膨也構成壓力,美銀指出核心PCE物價指數將於夏季升至3%,加上失業率緩升,聯準會可能無充分理由於今年內降息。市場預期7月FOMC會議將利率維持在4.25%至4.5%區間,CME FedWatch 顯示9月降息機率約60%。鮑爾亦警示,通膨在夏季可能再度加速。
區域經濟上,日本對台中不銹鋼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反映對中國鋼鐵過剩的憂慮。日銀副總裁坦言貿易政策風險偏向下行,可能壓抑薪資與經濟動能。亞洲開發銀行下調多數開發中國家成長預測,惟台灣受惠供應鏈優勢,今年成長預測上修至3.5%。中國維持4.7%、印度下調至6.5%。
產業發展方面,日本Lexus上半年中國銷量逆勢年增,展現品牌力與本土化策略成果,在品質、保值與服務方面具競爭優勢,穩居進口豪車第一;加密貨幣平台Bullish則因《GENIUS法案》通過而遞交IPO申請,交易額逾1.25兆美元,顯示加密產業逐步邁向主流與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