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一篇文,讀書會真的很多,如果你不是想當主揪的人,要怎麼挑選想去的讀書會?
以下幾點,是你可用來參考的指標
🔦 你是否有常態性的空檔時間如果你只想說參加一次看看,那就還好,但如果你想要常態參與,不管是線上或線下,你要看一下行程安排,是否可在每週挪動出些時間。
常態性讀書會的時間都蠻固定的,活動性的就不一定,一個讀書會動輒兩到三小時,加上看書的時間,至少也得挪出個八到十小時的空檔,所以想要參加讀書會的朋友,不管你有多忙,下定決心挪出時間,是你踏入的第一道門檻。
🔦 你是否願意遵從他的規則
讀書會主揪通常為了方便管理跟運作,正常來說都會有一套進行模式跟規則,雖然說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但讀書會人員紛雜,不太可能為了某個不適應的人更改規則。
所以如果你去參加個一兩次,真的是覺得不適應,那離開去找下一個可以適應的,會參加得比較長久。
🔦 你是否理解參加讀書會要為你帶來什麼
當然你也可以因為好玩才參加,這完全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當你要持續參加的話,總會有些想些什麼的念頭跑出來。
想要下班後放鬆?想要藉由讀書會讓自己讀書?想認識新朋友?理由其實可以很多,但就要看這個理由能驅動你參加到什麼程度,而且讀書會是要花時間的,找不到一個讓你花時間的理由,最後可能會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
🔦 除了時間外,你願不願意在讀書會花錢
空間要錢、書要錢、不想買書用借的移動也要錢,總之參加讀書會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隱藏成本,光直接花費,動輒幾百是避不了的,那多會多到哪,就看主辦怎麼設計讀書會的模式。
總之,你可以把讀書會當娛樂,也可以把讀書會當投資,但共同點就是,你得花錢跟花時間,這是你閃不掉的抉擇。
至於其他一些很個人能力相關的,例如交際能力、閱讀能力、分享能力等,這些就比較第二順位的事情,也就是說,當你真的踏入了讀書會的世界之後,再來煩惱或是強化這些能力。
但一些非你個人可以主導但又影響深遠的事情,反而是挑選讀書會時,第一優先要考慮的事情嚕。
祝福大家,都有機會在讀書會,獲得些什麼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