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輪迴的真相與解脫之道──從《佛說阿彌陀經》談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東方文化的脈絡中,輪迴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哲學命題,而是貫穿了人類對生命終極關懷的重要議題。

首先從一個基本的現象說起──幾乎所有的宗教體系都承認死後世界與輪迴的存在。這種跨文化的共識,實在值得我們深思。然而弔詭的是,現代人對於死後將面臨什麼,往往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階段,對輪迴的本質更是認識模糊。

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當人離開肉身之後,心識會進入一個特殊的階段,我們稱之為「中陰」。心識雖然失去了實質的軀體,卻依然保持著某種微妙的身體感知,如浮萍般漂泊不定。所謂「魂兮歸來」的意象,在某種程度上也暗合此種狀態。

如何才能理解心識是如何延續的呢?我們可以借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蟬蛻」。諸位想必都見過蟬在樹上留下的空殼,蟬蛻去舊殼後以嶄新的形態繼續存在。心識的轉換過程,某種意義上也遵循著相似的規律──捨棄舊有的軀殼,在因緣和合之下,轉入新的形態。輪迴的本質,就是這種生命形態不斷延續與轉換的循環。不同的是,每一次蛻變成什麼狀態,與自身福德有強大、密不可分的關聯。眾生在六道之中流轉,或為天人、或作人身、或墮入餓鬼、畜生,無不在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等苦的覆蓋下,周而復始地輪轉,這都不是一個最究竟的選擇。

無數人曾思考過這類問題,然而面對這樣的生命困境,並非不可解。佛陀在《佛說阿彌陀經》中就為我們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這部經典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佛陀主動宣說,而非因弟子提問而說的少數經典之一。佛陀選擇對智慧第一的 舍利弗宣說此法,詳細闡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並慈悲開示往生之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臺灣薩迦寺近來倡印《佛說阿彌陀經》大字注音版,這項善舉的意義深遠。隨著社會高齡化,我們目睹許多長者、親人逐漸老去,如風中殘燭,生命轉瞬即逝。這本專為銀髮族設計的經本,正是發揮了佛法利他的精神,也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生命的議題永遠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當我們面對輪迴這個議題時,不妨放下既有的成見,以更開闊的心胸去理解生命的真相,思考解脫的可能。


📚 共同助印《佛說阿彌陀經》大字注音版3000冊

✦ 我要助印▸ https://s.sakya.org.tw/sutra0531

raw-image


---------------------------------------

臺灣薩迦寺 Taiwan sakya Temple

官方網站|https://www.sakya.org.tw/

YouTube頻道訂閱|https://www.youtube.com/@taiwansakyatemple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akyatempl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6會員
3.6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7/31
宗衍禪師說:「人之生滅,如水一滴,漚生漚滅,復歸於水。」生命不是出生以後才有,也不是死了就算結束。人死亡以後,我們的神識就像移民一樣,會在其他地方,甚至是不同維度的空間。只要我們有修行、累積功德法財,那麼再換一個國土或另一個境界,又何必害怕不能生活呢?
Thumbnail
2025/07/31
宗衍禪師說:「人之生滅,如水一滴,漚生漚滅,復歸於水。」生命不是出生以後才有,也不是死了就算結束。人死亡以後,我們的神識就像移民一樣,會在其他地方,甚至是不同維度的空間。只要我們有修行、累積功德法財,那麼再換一個國土或另一個境界,又何必害怕不能生活呢?
Thumbnail
2025/07/31
✦我要登記▸ https://s.sakya.org.tw/vairocana 臺灣薩迦寺金剛寶殿之中尊──普明大日如來,佛金身高近3公尺,即是禮請此尼泊爾知名佛像鍛造世家的精工之作,全身均為純銅打造。運回臺灣後,再以特殊科技,使用日本高強度貼金技法,保護漆耐磨擦、防酸鹼,施作厚鎏金。
Thumbnail
2025/07/31
✦我要登記▸ https://s.sakya.org.tw/vairocana 臺灣薩迦寺金剛寶殿之中尊──普明大日如來,佛金身高近3公尺,即是禮請此尼泊爾知名佛像鍛造世家的精工之作,全身均為純銅打造。運回臺灣後,再以特殊科技,使用日本高強度貼金技法,保護漆耐磨擦、防酸鹼,施作厚鎏金。
Thumbnail
2025/07/30
2025年7月23日藏曆「出龍日」,臺灣薩迦寺常住僧團舉辦「龍王供養祈福、招財、除障、祛病法會」,修持珍貴殊勝的供養龍王法門 。龍族,梵文Naga,音譯為「那嘎」,即是佛經中所說的「天龍八部」之一。龍族中,威德特別殊勝者,稱之為王,被尊為「龍王」。
Thumbnail
2025/07/30
2025年7月23日藏曆「出龍日」,臺灣薩迦寺常住僧團舉辦「龍王供養祈福、招財、除障、祛病法會」,修持珍貴殊勝的供養龍王法門 。龍族,梵文Naga,音譯為「那嘎」,即是佛經中所說的「天龍八部」之一。龍族中,威德特別殊勝者,稱之為王,被尊為「龍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活中的輪迴現象以佛教、印度教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探討了靈魂成長和行為模式的深層次影響,並提出了打破輪迴的方法。通過自我反省、改變行為模式和靈性修行,可以實現個人成長和靈性提升。
Thumbnail
生活中的輪迴現象以佛教、印度教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探討了靈魂成長和行為模式的深層次影響,並提出了打破輪迴的方法。通過自我反省、改變行為模式和靈性修行,可以實現個人成長和靈性提升。
Thumbnail
生命如同天體一般,有著無盡的輪迴。人們應該如何接受生命的反覆因果?幸與不幸是否都是一種幸運?本文探討了輪迴的意義及涵義,並指出超脫輪迴或許並不是人們所期望的,相反,接受輪迴,深刻理解其中的涵義或許才是一種真正的超脫。
Thumbnail
生命如同天體一般,有著無盡的輪迴。人們應該如何接受生命的反覆因果?幸與不幸是否都是一種幸運?本文探討了輪迴的意義及涵義,並指出超脫輪迴或許並不是人們所期望的,相反,接受輪迴,深刻理解其中的涵義或許才是一種真正的超脫。
Thumbnail
人死亡後,到底魂歸何處?人死亡後,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若有家親眷屬,用佛法為亡者迴向建立功德,就能改變亡者的境界。歡迎您一同參贊普度,自利利他。
Thumbnail
人死亡後,到底魂歸何處?人死亡後,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若有家親眷屬,用佛法為亡者迴向建立功德,就能改變亡者的境界。歡迎您一同參贊普度,自利利他。
Thumbnail
從輪迴中解脫 不少人們追求的是解讀是 「可以不再投胎成人」、「為了可以不再當人」......   當人很苦,但是「靈魂投入人類這件事,本質上一直是自願的」 (這也是,我從去年開始能感應後的理解) 其實是自願來當人的 、但因感受到苦又為了不想當...... 這樣,不是與初衷違背了嗎.
Thumbnail
從輪迴中解脫 不少人們追求的是解讀是 「可以不再投胎成人」、「為了可以不再當人」......   當人很苦,但是「靈魂投入人類這件事,本質上一直是自願的」 (這也是,我從去年開始能感應後的理解) 其實是自願來當人的 、但因感受到苦又為了不想當...... 這樣,不是與初衷違背了嗎.
Thumbnail
如何知道往生去處? 一個人死亡後,他的神識會脫離肉體,在還沒有投生到六道前,會經歷中陰身的階段,這在《西藏度亡經》中有詳細介紹,大約四十九天,此時期,佛經稱為中陰期 若生前沒有修行或是修行不認真者,都必須經過此中陰期,這期間是決定往生到哪一道的關鍵。 本文摘要 如何知道往生
Thumbnail
如何知道往生去處? 一個人死亡後,他的神識會脫離肉體,在還沒有投生到六道前,會經歷中陰身的階段,這在《西藏度亡經》中有詳細介紹,大約四十九天,此時期,佛經稱為中陰期 若生前沒有修行或是修行不認真者,都必須經過此中陰期,這期間是決定往生到哪一道的關鍵。 本文摘要 如何知道往生
Thumbnail
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未報,時辰未到。因果論,信與不信的人各有其數,信的人所以向善,不信的人認為都是用來唬人的,可能因為他們就是當中的苦主或行惡之人。 然而由因果牽涉下來的就是輪迴之說,輪迴的解釋就不用多說了,華人大多都明白。從佛家描述輪迴的模式,很多人都覺得
Thumbnail
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未報,時辰未到。因果論,信與不信的人各有其數,信的人所以向善,不信的人認為都是用來唬人的,可能因為他們就是當中的苦主或行惡之人。 然而由因果牽涉下來的就是輪迴之說,輪迴的解釋就不用多說了,華人大多都明白。從佛家描述輪迴的模式,很多人都覺得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