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姊姊即將邁入小學生活,對我們這對新手父母來說,是一個既期待又緊張的里程碑。
聽了幾位過來人爸媽的分享後,發現「出門前的早餐」是許多新生父母的挑戰,不知道要準備什麼、準備了孩子又不想吃、大人快遲到……,一連串的「早餐小戰爭」,似乎就等在升小學後的每個清晨。
【讓孩子一起參與】
為了提早因應,趁著幼兒園畢業典禮後的暑假空檔,找了姊姊一起討論,告訴她小學以後需要在上學前吃早餐,開放讓她先想想要吃什麼,讓她不只是早餐的「接收者」,更是參與這件事的「共同決策者」。
在一起討論的過程中,也讓姊姊知道什麼早餐比較適合,營養且可以在家從容吃完,讓出門前不會趕趕趕。
另外,出門加入早餐時間,會改變幼兒園以來的作息,所以也跟姊姊討論起床、早餐、出門的時間,讓她能預知每個時點應該做什麼,慢慢培養時間觀念。

【找出合適的節奏】
為了增加討論的樂趣及彈性,避免大家忘記每天早餐的安排,和姊姊一起製作了「早餐卡」及「作息卡」,可以隨著討論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也約定每週可以重新討論排列或增減項目,無意間還成了週末的家庭小遊戲。
經過了一個月的試驗,厚片爸爸和神隊友媽咪可以提早預知及準備當週的早餐,姊姊也能夠把「自己決定的早餐」吃完再出門,週末時則一起討論調整下週的安排。
【自我負責】
隨著孩子長大,希望藉由討論瞭解彼此的想法,避免發生「這是爸媽決定又不是我要的」,培養「自己決定自己負責」的態度,減少遵循上的摩擦,也讓大人與小孩間,成為彼此的神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