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從新石器時代走來的「眾神之果」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說起秋天的水果,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柿子。甜美濃郁、外表橙紅、能脆吃也能軟吃,柿子可說是東亞果園裡的熟面孔。然而,這種在我們生活中相當常見的水果,其實有著極為悠久又撲朔迷離的身世。它是怎麼出現在我們的果籃裡?又是從哪裡開始被人類栽培的?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柿子的演化與馴化之謎。


現代栽培的柿子(Diospyros kaki)屬於柿屬(Diospyros)植物,是柿科(Ebenaceae)中最重要的果樹。柿屬植物全世界約有 500 種,大多分布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不過能夠產果食用的品種卻不多,其中D. kaki 是最主要的商業品種。


為什麼我們說柿子是「眾神之果」呢?這是因為柿子的屬名「Diospyros」源自希臘語,意指「眾神之果」;至於柿子的英文俗名「persimmon」一詞則源自北美阿岡昆語族(Algonquian)的語言,原本指的是美國原生種 D. virginiana


研究指出,D. kaki 的起源地為中國南方的山區森林。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利用柿子果實的證據,是在中國浙江省的「天落山遺址」中發現的炭化柿子種子,該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年代約為西元前5000至6000年,顯示早在七千年前,當地人就可能已經開始採集甚至栽培柿子。


此外,日本與韓國稍晚的歷史記錄與繪畫中,也可見柿子的身影,顯示這種果樹在整個東亞地區都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但真正將柿子帶出亞洲的,是更晚近的事情。透過絲綢之路與近代的貿易活動,柿子傳播到西亞、歐洲地中海地區、美洲與大洋洲,如今在西班牙、義大利、巴西與以色列等地也已成為重要水果之一。


雖然柿子的地理來源相對明確,但它的「親戚」與「祖先」究竟是誰,至今仍是植物學家爭論的焦點。


D. kaki 是個染色體數非常特別的物種:它通常是六倍體(2n = 6x = 90),有些品系甚至是九倍體(2n = 9x = 135),這種高倍性的基因組架構,讓它的起源變得難以追蹤。一般認為它的祖先可能是來自兩倍體的柿屬植物,像是:


 D. lotus(蓮柿):果小,多作為砧木;

 D. oleifera(油柿):古代中國用來提煉柿油與柿漆;

 D. glandulosa(腺柿):過去曾被認為與 D. kaki 同種;

 “Yemaoshi”(野毛柿):中國雲南發現的地方品系,與 D. kaki 形態相近。


目前基於葉綠體基因組的研究,顯示 D. kakiD. oleifera 的親緣關係可能比 D. lotus 更接近,但仍未能明確指出哪一個物種是其直接祖先。推測的演化過程可能包括多次基因體加倍與不同物種間的雜交。


從天落山遺址發現的炭化柿子種子可知,D. kaki 至少在六、七千年前就已經被人類採集或種植。考古學家推測,當時的原始農民可能已在長江流域開始種植這種可食果實,作為早期農業經濟的一部分。


這樣的年代,與桃、梅、李等東亞原產果樹的馴化時間相當,也代表柿子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被栽培的果樹之一。


然而,由於柿子本身存在高度倍性、種子不易萌芽、栽培多靠接枝繁殖等特性,古代的馴化過程可能與單純的種子選育不同,更依賴長期的栽培經驗與地方知識。


現代的柿子栽培品種多達數百種,可根據果實是否澀口與授粉狀況,分為四大類型:


  • PCNA(Pollination Constant Non-Astringent)不需授粉即不澀,可直接生食(如富有)
  • PVNA(Pollination Variant Non-Astringent )有授粉才不澀,未授粉會澀      
  • PVA (Pollination Variant Astringent)授粉影響澀度,但多為澀柿
  • PCA(Pollination Constant Astringent)不論有無授粉皆澀(需脫澀處理)


其中,PCNA 類型最受市場歡迎,特別是在日本與中國皆獨立選育出不同的 PCNA 品系。儘管它們在果實表現上相似,但基因層面的控制機制並不相同,代表著平行演化的過程。


柿子這種果樹,不僅有著七千年歷史、廣泛的文化用途(可食、製茶、染料、木材等),在生物學上也充滿演化與倍性的謎團,是極具研究價值的作物。


它的基因體研究不但有助於解析多倍體作物的演化途徑,也對了解植物如何在長期人工選育下逐漸發展出理想性狀(如脫澀)具有指標意義。


也許我們今天吃到的每一顆柿子,都是人類與自然共同協作的演化成果。


參考文獻:

Zhang, Q., & Luo, Z. (2022). Origin, evolution, taxonomy and germplasm. In R. Tao & Z. Luo (Eds.), The persimmon genome (pp. 11–28). Springer. https://doi.org/10.1007/978-3-031-05584-3_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311會員
1.1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7/27
水楊酸是植物對抗病原菌時不可或缺的防禦賀爾蒙。從細菌感染、後天性系統抗性,到啟動防禦基因的表現,水楊酸就像是植物免疫系統的總指揮。 過去幾十年,植物生理學界普遍認為 SA 是經由「異莽草酸」這條路徑合成而來,但是這是透過研究阿拉伯芥得到的結論。在其他植物的研究,似乎並不一樣喔!
Thumbnail
2025/07/27
水楊酸是植物對抗病原菌時不可或缺的防禦賀爾蒙。從細菌感染、後天性系統抗性,到啟動防禦基因的表現,水楊酸就像是植物免疫系統的總指揮。 過去幾十年,植物生理學界普遍認為 SA 是經由「異莽草酸」這條路徑合成而來,但是這是透過研究阿拉伯芥得到的結論。在其他植物的研究,似乎並不一樣喔!
Thumbnail
2025/07/26
你或許以為,甜橙那明亮陽光般的色彩、飽滿的香氣,應該是來自義大利或西班牙的地中海午後。但事實上,這個看似歐洲風味濃厚的水果,其實來自亞洲的山谷與河谷,是東方的自然奇蹟,悄悄改變了全世界的味覺記憶。
Thumbnail
2025/07/26
你或許以為,甜橙那明亮陽光般的色彩、飽滿的香氣,應該是來自義大利或西班牙的地中海午後。但事實上,這個看似歐洲風味濃厚的水果,其實來自亞洲的山谷與河谷,是東方的自然奇蹟,悄悄改變了全世界的味覺記憶。
Thumbnail
2025/07/25
你知道嗎?植物跟我們一樣,會「記住」自己曾經住過的土地。 有些記憶讓它長得更好,有些卻讓它越來越虛弱。這種現象,科學家稱作「植物—土壤回饋」。最新研究指出,如果人類懂得善用這種自然機制,就有機會讓農業更永續、少用農藥與肥料,還能對抗氣候變遷。
Thumbnail
2025/07/25
你知道嗎?植物跟我們一樣,會「記住」自己曾經住過的土地。 有些記憶讓它長得更好,有些卻讓它越來越虛弱。這種現象,科學家稱作「植物—土壤回饋」。最新研究指出,如果人類懂得善用這種自然機制,就有機會讓農業更永續、少用農藥與肥料,還能對抗氣候變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臺灣獨立調香師品牌 Sunkronizo,Friday : Sexy Vibe 淡香精,揉合威士忌、菸草、皮革、蜂蜜與花香的多層次魅力,讓知性自信與內斂的從容態度,從視覺、嗅覺都充分表現。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使台劇得以突破過往印象中偶像劇、鄉土劇等範疇,產製更多類型,甚至紅到國外、帶動台灣觀光的最重要原因,便是「隨選串流平台」服務在近十年的蓬勃發展,台灣人愛看串流的程度或許比你我想像中都高,高到連美國電影協會(MPA),都委託Frontier Economics進行研究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種植水果 我的故鄉位於東西橫貫公路的西邊,那裡的人們常常會爬到梨山的山頂去種植各式各樣的水果。無論是水蜜桃、蘋果還是梨子,每一樣都充滿了自然的甘甜與新鮮。每年到了豐收的季節,我們的家裡就會堆滿各種水果,而其中,蘋果的釀酒過程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只能待在家裡 我還在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年紀小
Thumbnail
種植水果 我的故鄉位於東西橫貫公路的西邊,那裡的人們常常會爬到梨山的山頂去種植各式各樣的水果。無論是水蜜桃、蘋果還是梨子,每一樣都充滿了自然的甘甜與新鮮。每年到了豐收的季節,我們的家裡就會堆滿各種水果,而其中,蘋果的釀酒過程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只能待在家裡 我還在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年紀小
Thumbnail
台灣是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盛產水果,例如春季有桑葚、梅子、李子、枇杷,夏季有西瓜、芒果、荔枝、百香果,秋季有柚子、柿子、蘋果、火龍果,冬天有草莓、柳丁、柑橘、蜜棗,而芭樂、香蕉、番茄、葡萄更是一年四季都生產,今天和大家分享六首以水果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台灣是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盛產水果,例如春季有桑葚、梅子、李子、枇杷,夏季有西瓜、芒果、荔枝、百香果,秋季有柚子、柿子、蘋果、火龍果,冬天有草莓、柳丁、柑橘、蜜棗,而芭樂、香蕉、番茄、葡萄更是一年四季都生產,今天和大家分享六首以水果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有些中國古詩裡的水果,其實跟我們現代吃的同名水果,是不一樣的東西。比方說「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裡的木瓜,根本不是現代的番木瓜,而是俗稱「寒梅」的貼梗海棠。古詩中的櫻桃,其實也不是現代的櫻桃,不過這兩種櫻桃的關係比兩種木瓜要近一點。
Thumbnail
有些中國古詩裡的水果,其實跟我們現代吃的同名水果,是不一樣的東西。比方說「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裡的木瓜,根本不是現代的番木瓜,而是俗稱「寒梅」的貼梗海棠。古詩中的櫻桃,其實也不是現代的櫻桃,不過這兩種櫻桃的關係比兩種木瓜要近一點。
Thumbnail
古代的櫻桃宴,吃的是什麼櫻桃呢?
Thumbnail
古代的櫻桃宴,吃的是什麼櫻桃呢?
Thumbnail
水果攤有一種我在台灣沒見過的陌生水果,褐色,細長圓柱狀,有點像蕃薯。先生表示那是人心果,馬來文「ciku」。我決定買來嚐嚐,先生沒意見,看似並不期待。 先生提醒人心果要軟了才能吃。過了幾天,摸摸人心果有點軟,我削了一個試試。削皮的感覺有點像奇異果,果色暗黃,分切成小塊,果內有幾顆褐色的種子。我吃
Thumbnail
水果攤有一種我在台灣沒見過的陌生水果,褐色,細長圓柱狀,有點像蕃薯。先生表示那是人心果,馬來文「ciku」。我決定買來嚐嚐,先生沒意見,看似並不期待。 先生提醒人心果要軟了才能吃。過了幾天,摸摸人心果有點軟,我削了一個試試。削皮的感覺有點像奇異果,果色暗黃,分切成小塊,果內有幾顆褐色的種子。我吃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搬來台東。隔年四月,正逢洛神育苗的季節,有朋友送了幾棵洛神苗。當時不清楚洛神為何物,種到十一月開花結果了,才趕快去問人要怎麼處理。原來洛神花凋謝之後,留下的花萼會逐漸長大,成了我們所食用的洛神花,其實那個部位並不是花,也不是果實。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搬來台東。隔年四月,正逢洛神育苗的季節,有朋友送了幾棵洛神苗。當時不清楚洛神為何物,種到十一月開花結果了,才趕快去問人要怎麼處理。原來洛神花凋謝之後,留下的花萼會逐漸長大,成了我們所食用的洛神花,其實那個部位並不是花,也不是果實。
Thumbnail
宜蘭特產水果-金桔與金棗 當季節轉入冬季,除了各種葉子轉紅的植物,在宜蘭可以開始見到陸續成熟的金桔及金棗。 在藍鵲導覽的日子裡,每到這個季節,客人總開心地邊走邊吃,因為我所在的場域是不灑人工化學肥料及農藥的,為的是讓各種果實成熟時,野生動物們都可以好好享用。
Thumbnail
宜蘭特產水果-金桔與金棗 當季節轉入冬季,除了各種葉子轉紅的植物,在宜蘭可以開始見到陸續成熟的金桔及金棗。 在藍鵲導覽的日子裡,每到這個季節,客人總開心地邊走邊吃,因為我所在的場域是不灑人工化學肥料及農藥的,為的是讓各種果實成熟時,野生動物們都可以好好享用。
Thumbnail
#多柿之秋 #好柿會發生 秋高氣爽,是適合吃甜柿的好季節 ✍ 愛我所畫,夢我所愛 圖。文/布恣芽朵
Thumbnail
#多柿之秋 #好柿會發生 秋高氣爽,是適合吃甜柿的好季節 ✍ 愛我所畫,夢我所愛 圖。文/布恣芽朵
Thumbnail
我請夕陽幫我打光 打什麼光 打什麼光 我要這澄紅澄紅的柿子光 我們的夢想清甜微帶蜜香 爽脆多汁柔軟甜蜜我都愛 柿子有成熟的甜香
Thumbnail
我請夕陽幫我打光 打什麼光 打什麼光 我要這澄紅澄紅的柿子光 我們的夢想清甜微帶蜜香 爽脆多汁柔軟甜蜜我都愛 柿子有成熟的甜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