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整理:從「整理是愛的語言」中學習如何整理家,也整理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有位朋友家中一塵不染,地板連一根頭髮都找不到,職業婦女的她下班後要做「另一個活兒」,掃地拖地、擦拭傢俱,等家人睡覺後再將雜物歸位,然後夜深人靜也哀怨老公小孩不幫忙,家人也過得戰戰兢兢,家居生活總有一種緊張感。

另一位朋友則是極端,很多人進到她的房間通常會納悶:這個地方怎麼住人?成堆的衣服已從床上崩塌到地上,要從門口走進去,必須先清出通道,也要小心不要踩到地板上的皮包、鑰匙、化妝品……,有些是還沒開封包裝的。

第一位朋友家務做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認同,也沒「讓家人有被認真對待的感覺」,第二位朋友更沒有「為自己整理愛的角落款待自己」,這是讀了吳敏恩 這本《整理是愛的語言》,心中湧起的關鍵字句。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物品還是不想失去?

大多數人留住物品,其實是出於「情感的恐懼」,而非真正的需要。當我們不願釋出某樣東西,往往是因為它連結了一段未完成的情感(如過世親人的物品),或是象徵某種身份或回憶(如曾經瘦過的牛仔褲、畢業禮物),也可能是承載著「萬一有一天用得到」的幻想。


「回憶,不必靠東西才能存續;愛,也不必被物品框住。」這是作者的提醒,情感的本質,是關係,不是物件,物品只是情感的投影,若我們過度依附在「物」上,反而會錯過與人真實的連結。

「回憶不等於物品,愛也不必被物化。」釋放物品,等於釋放心理的負擔,才能為新的關係與回憶騰出空間。真正要整理的,是情感,不是物品。整理時要問的不是「這東西值不值得丟」,而是:「這東西是不是我情感的代替品?」

家的空間定義是什麼?

家裡物品的存在方式,反映出我們對家的定義,若我們視家為「收藏記憶的倉庫」,家就會被過去綁架,滿是停滯的東西。若我們視家為「滋養當下關係的容器」,就會只留下與當下生活有關、能促進互動的東西。

書中提到:「家的空間,應該為當下的家人服務,不是為過去的物品讓位。」所以,不常用的骨董餐具、舊衣物若只被封存在櫃子裡,不會讓家庭變得更溫暖。能讓家人一起使用的餐桌、讓孩子玩耍的空間,才是愛的容器。

整理不是單純清空或丟棄,而是重新分配空間與物品的角色,整理的目的,不是「變少」,而是「讓重要的留下來」。把空間留給關係,把物品留給共享,把回憶轉為故事,而不是負擔。

要把時間用在管物還是陪伴重要的人?

書中強調:「物品越多,管理它們所耗費的時間就越多。」整理、尋找、維護、清潔,其實消耗了大量原本可以用來陪伴家人的時間,若父母經常花時間在整理玩具、折疊衣物,但與孩子真正互動的時間卻很有限。因此,作者說:「整理,不是為了讓東西變整齊,而是為了把時間還給重要的人。」

整理的最終目的,是讓家庭生活更輕鬆、更親密,而不是讓空間變得好看。物品減少,才能讓時間回歸關係本身。「整理,不是為了收拾,而是為了生活。」過度收納只是另一種隱性負擔,真正的整理,是減少物品,把時間還給自己與家人。

家是服務我們的,我們不是只做家事服務

■養成「日常釋出習慣」

每天釋出1樣不再需要的物品,「整理不該是痛苦的突發事件,而是日常的溫柔選擇。」透過「每天1樣」的微小釋出,培養內在的選擇力,讓整理成為自然習慣,而非大掃除式的折磨。重點不是丟了多少,而是每天主動做出1次選擇。這樣就不會讓物品「靜悄悄地變成負擔」。

■讓整理成為情感交流

與家人分享整理背後的原因與感受,很多家庭裡,整理淪為責備或衝突:「為什麼你那麼亂?」喜歡作者的提醒,整理其實是「愛的語言」,不是「秩序的規定」,分享內心動機,可以把整理變成彼此理解的橋樑。

整理前,對家人說出:「我想整理,是因為我希望我們的家能更舒服,讓我們回家時能更輕鬆。」或是整理過程中,與家人分享某個物品的故事,例如:「這本書是你小時候喜歡的,還想留著嗎?」也可以在整理後,說出感受:「看到房間變乾淨,我覺得我們家變得更溫暖了。」

■用空間感受取代物品數量

設定空間的「容量限制」,如同書中提醒:「判斷物品是否該釋出,最好的標準不是數量,而是空間的舒適度。」太多人的整理標準是:「我還有地方可以塞。」但空間的「呼吸感」才是關鍵,用空間限制來替自己做選擇,不再讓物品量無止境膨脹。

可以設定範圍規則:例如衣櫃最多8成滿、書櫃只放得下的書。東西超出容量,就必須先釋出,才可新增。視覺法則:櫃面、地面應有30%以上的「留白」,否則就是空間過飽,需啟動整理。或是把「空間是否舒適」當作首要判準,而不是「東西是否有用」或「會不會浪費」。

「每天釋出1樣、用心說出原因、讓空間有餘裕」,或許就是最簡單的「愛的整理」。真正的「有用」物品,是那些能讓家人之間互動、交流、共同生活的東西。例如:能夠一起煮飯的廚房空間、能讓全家共享的閱讀區域、能夠互相陪伴的起居室。

不妨把這樣愛的語言先反饋到自己身上,先從愛自己開始,先為自己整理,先整理一個角落來款待自己,那就是一種對自己的好,默默地做終究有人理解、有人看見,這樣會讓整理變得比較容易或比較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自己的沙龍
51會員
123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愛自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5
文章探討如何面對人生改變,從抗拒到享受蛻變。作者以自身經驗及郝旭烈新書《享受蛻變:駕馭人生變化的順應力》為例,分享如何培養「順應力」,在變化中保有選擇主動權,並享受蛻變過程。文章提供三項實踐方法:書寫改變感受日記、設計應變選擇圖、執行蛻變小儀式,幫助讀者從被動適應轉為主動選擇,活出幸福人生。
Thumbnail
2025/06/25
文章探討如何面對人生改變,從抗拒到享受蛻變。作者以自身經驗及郝旭烈新書《享受蛻變:駕馭人生變化的順應力》為例,分享如何培養「順應力」,在變化中保有選擇主動權,並享受蛻變過程。文章提供三項實踐方法:書寫改變感受日記、設計應變選擇圖、執行蛻變小儀式,幫助讀者從被動適應轉為主動選擇,活出幸福人生。
Thumbnail
2025/01/23
《正念解憂的佛貓》是一本以貓咪瑪雅的旅程為引導,探討正念、覺察與內在平靜的書籍。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此書的心得,並結合自身經驗,探討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喜悅。書中提供了九個通往幸福的祕密,並輔以冥想練習,引導讀者學習與生活起伏共舞,發現生命中的美好價值。
Thumbnail
2025/01/23
《正念解憂的佛貓》是一本以貓咪瑪雅的旅程為引導,探討正念、覺察與內在平靜的書籍。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此書的心得,並結合自身經驗,探討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喜悅。書中提供了九個通往幸福的祕密,並輔以冥想練習,引導讀者學習與生活起伏共舞,發現生命中的美好價值。
Thumbnail
2024/12/20
不夠、不夠、不夠……,不管我們賺了多少、做了多少、得到了多少,為什麼都感覺不夠?「永遠不夠」會讓人筋疲力盡,也是一個陷阱,像倉鼠一般進入無法停止又耗損精力的迴圈。 換個通俗有力的問法:如何過有錢又有閒的生活?這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在《心富》書中,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答案,找到富足生活新密碼的關鍵。
Thumbnail
2024/12/20
不夠、不夠、不夠……,不管我們賺了多少、做了多少、得到了多少,為什麼都感覺不夠?「永遠不夠」會讓人筋疲力盡,也是一個陷阱,像倉鼠一般進入無法停止又耗損精力的迴圈。 換個通俗有力的問法:如何過有錢又有閒的生活?這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在《心富》書中,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答案,找到富足生活新密碼的關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透過整理家裡的東西,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生活習慣,也能更瞭解自己現在的需求。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放下身上及心中的包袱,並且獲得更輕鬆的感覺。
Thumbnail
透過整理家裡的東西,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生活習慣,也能更瞭解自己現在的需求。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放下身上及心中的包袱,並且獲得更輕鬆的感覺。
Thumbnail
​你是否也覺得家中物品越來越多,生活空間一點一滴被壓縮,甚至快要讓人喘不過氣?幾乎每個客人都有著同樣的煩惱:「雜物堆積、動線不順、不知道怎麼整理。」整理師這就告訴你:為你提供這份實用的捨棄物品清單,讓你輕鬆告別雜亂,打造清爽舒適的居家環境。趕快看看你的家中了幾樣,開啟你的家居整理之旅吧。
Thumbnail
​你是否也覺得家中物品越來越多,生活空間一點一滴被壓縮,甚至快要讓人喘不過氣?幾乎每個客人都有著同樣的煩惱:「雜物堆積、動線不順、不知道怎麼整理。」整理師這就告訴你:為你提供這份實用的捨棄物品清單,讓你輕鬆告別雜亂,打造清爽舒適的居家環境。趕快看看你的家中了幾樣,開啟你的家居整理之旅吧。
Thumbnail
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樣,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各種規模的整理,為了營造舒適空間,為了除舊佈新,為了搬家。 2021年初,我挑戰了「一日丟一物」90天。當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原本是想藉此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以維護我那才搬來還不到一年的新家,避免雜物在不知不覺中又叢生。雖然總共只捨棄了90樣物品,對家中整體
Thumbnail
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樣,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各種規模的整理,為了營造舒適空間,為了除舊佈新,為了搬家。 2021年初,我挑戰了「一日丟一物」90天。當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原本是想藉此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以維護我那才搬來還不到一年的新家,避免雜物在不知不覺中又叢生。雖然總共只捨棄了90樣物品,對家中整體
Thumbnail
在Netflix的整理節目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中,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傳授她獨創的「怦然心動整理法」,作為取捨物品的標準。經由麻理惠的指導,每一集節目的主角都順利完成整理家裡,過程中也同時整頓了自己的心靈,兩全其美。 而節目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則是開始整理衣櫃
Thumbnail
在Netflix的整理節目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中,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傳授她獨創的「怦然心動整理法」,作為取捨物品的標準。經由麻理惠的指導,每一集節目的主角都順利完成整理家裡,過程中也同時整頓了自己的心靈,兩全其美。 而節目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則是開始整理衣櫃
Thumbnail
你是否有這種感覺:家裡的陳年雜物已塞滿櫥櫃抽屜和儲藏室,早就想要斷捨離了,卻總是覺得任務龐大而害怕,沒有動力開始。 或者,以往的整理經驗都是不了了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對整理的態度變成能拖多久就是多久? 回憶我過去斷捨離的經驗,發現最大的阻礙就是「太無聊」。雖然剛開始總是滿腔熱血非常投入,
Thumbnail
你是否有這種感覺:家裡的陳年雜物已塞滿櫥櫃抽屜和儲藏室,早就想要斷捨離了,卻總是覺得任務龐大而害怕,沒有動力開始。 或者,以往的整理經驗都是不了了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對整理的態度變成能拖多久就是多久? 回憶我過去斷捨離的經驗,發現最大的阻礙就是「太無聊」。雖然剛開始總是滿腔熱血非常投入,
Thumbnail
斷捨離的概念讓人們時不時想要整理生活空間,但真正的整理並不是把東西重新擺放。在《理想的簡單生活》一書中提及,斷捨離不只是整理物品,更是釋放心靈壓力的過程。
Thumbnail
斷捨離的概念讓人們時不時想要整理生活空間,但真正的整理並不是把東西重新擺放。在《理想的簡單生活》一書中提及,斷捨離不只是整理物品,更是釋放心靈壓力的過程。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整理是很麻煩的事,但是,東西雜亂的時候,還是要整理。不整理就會愈來愈亂,甚至妨礙日常生活。花時間整理好後,還要維持整齊。 想要整理好東西,並維持整齊,這需要一些方法。因此,教人整理東西的整理術,就很重要了。 之前,就有些整理術的書籍。2000年開始,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受到瑜珈的影響,提倡斷捨離
Thumbnail
整理是很麻煩的事,但是,東西雜亂的時候,還是要整理。不整理就會愈來愈亂,甚至妨礙日常生活。花時間整理好後,還要維持整齊。 想要整理好東西,並維持整齊,這需要一些方法。因此,教人整理東西的整理術,就很重要了。 之前,就有些整理術的書籍。2000年開始,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受到瑜珈的影響,提倡斷捨離
Thumbnail
丟東西實在好困難,除了捨不得,也覺得浪費! 然而,東西本來就會有進有出,像呼吸一樣~
Thumbnail
丟東西實在好困難,除了捨不得,也覺得浪費! 然而,東西本來就會有進有出,像呼吸一樣~
Thumbnail
衣櫃最右側那一區好久都沒有觸碰,有時拿取衣服偶爾會瞄上幾眼,知道它們安好掛在那裡就安心了。 農曆新年將至,家𥚃積壓已久的一些物品應該在大掃除時處理一下。 去年曾經下功夫整理出一大堆舊衣服,裝了幾袋出門放入街頭回收箱內,助人又助己,了卻了一樁心事。 有些功能良好的物件,像是萬用鍋、吸塵機等,分
Thumbnail
衣櫃最右側那一區好久都沒有觸碰,有時拿取衣服偶爾會瞄上幾眼,知道它們安好掛在那裡就安心了。 農曆新年將至,家𥚃積壓已久的一些物品應該在大掃除時處理一下。 去年曾經下功夫整理出一大堆舊衣服,裝了幾袋出門放入街頭回收箱內,助人又助己,了卻了一樁心事。 有些功能良好的物件,像是萬用鍋、吸塵機等,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