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解渴,更要解惑:關於喝水,那些學校沒教,但身體卻很想讓你知道的事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raw-image


羊羹我小時候很不愛喝水,常常整壺帶去學校又原封不動帶回,從不覺得渴;但長大當兵後,卻開始能敏銳感覺到缺水時的喉嚨乾癢與不適。這到底是為什麼?


這段經歷讓我開始好奇,我們與水的關係,似乎遠比「口渴了就喝」這句話來得複雜。我們常聽到各種關於飲水的建議,好比說一天八杯水、尿黃了才喝,這些說法眾說紛紜,卻始終沒有一套清晰的邏輯能讓人信服。


事實上,身體的運作是一套極其精密的系統,而飲水這件看似簡單的小事,背後牽動著從大腦認知到細胞代謝的巨大網絡。這篇文章將結合一些具體的科學框架與生活化的思辨,希望能帶大家走一趟重新認識水的旅程,最終為自己建立一套真正專屬的飲水哲學。


告別模糊指令,建立你的「每日飲水基準線」


長久以來,「一天八杯水」這個說法像是一個健康口號,深植人心。這個建議的起源相當模糊,最早可能追溯到數十年前的營養指南,但它最大的問題在於其過度的簡化。它沒有考慮到每個人的體重、活動量、所處環境的溫濕度,甚至連「杯子」的大小都沒有定義。這種一刀切的模糊指令,對於想要精準理解身體需求的人來說,參考價值其實相當有限。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具科學性且能實際執行的基礎框架。


一個更符合人體生理節律的飲水策略,是將補水的重點放在睡醒後的活躍時段。具體的作法是,在自己睡醒後的第一個十小時內,以平均的方式,每小時攝取約二百四十毫升的液體,總計約為兩千四百毫升。


這個策略的核心精神在於「前置加載」,也就是在身體最活躍、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段,預先提供充足的水分資源。這裡的關鍵詞是「平均」,意思是不需要像設定鬧鐘一樣每小時精準喝水,而是在這段時間內,分次、規律地讓總量達標即可。好比說,早上起床後可以先喝五百毫升,接著在午餐前再喝五百毫升,下午工作時段再分批喝完剩下的部分,這樣就能輕鬆達成目標。


這個十小時的框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體的生理時鐘,也就是晝夜節律,決定了我們在不同時段對水分的需求截然不同。人體經過一夜睡眠,僅僅是呼吸與皮膚的無感蒸發,就會流失數百毫升的水分,使得我們在清晨醒來時,身體自然處於輕微的脫水狀態。在白天的活躍時段,我們的認知功能、肌肉活動、消化代謝都處於高峰,對水分的依賴也最大。若能在這個時候優先補足水分,就能有效支持整日的生理運作。


反之,若將飲水時間拖到深夜,睡前才大量灌水,不僅會因為頻繁的夜尿而嚴重破壞深層睡眠的結構,更可能因為短時間內灌入過量清水,導致血液中的電解質被稀釋,引發水中毒的風險。這個簡單的時間框架,巧妙地將飲水行為與我們的內在生理節律同步,是建立健康飲水習慣最理想的第一步。


不只是水!解開「電解質」的神秘面紗


當我們談論補水時,多數人想到的都是純水,但水分的「品質」其實與「數量」同等重要。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那些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電解質」。電解質是溶於水後帶有電荷的礦物質,它們是維持身體這座精密化學工廠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微小火花。如果說水是運輸系統的載體,那電解質就是確保系統能順暢溝通、精準運作的訊號兵。它們的功能遠超我們的想像,主要體現在四個核心層面。


首先是維持體液平衡與滲透壓,這也是電解質「抓住水」的關鍵能力。人體內的水分並非隨意流動,而是會朝著溶質濃度高的地方跑,這就是滲透壓原理。電解質,特別是鈉離子,是決定體液如何在細胞內、細胞外、血管中分佈的最主要因素。當我們只喝純水時,血液中的鈉會被稀釋,滲透壓降低,水分很難被有效「抓住」,很快又會經由腎臟排出,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喝完水很快就想上廁所。反之,含有適量電解質的水,能維持血液的滲透壓,讓水分更有效地留在血管和身體組織裡,達到真正的補水效果。


電解質是神經訊號傳導的基礎。我們大腦下達的每一個指令,從簡單的眨眼到複雜的思考,都依賴鈉離子與鉀離子在神經細胞內外的進出,所創造出來的微小電脈衝。沒有電解質,我們的神經系統就會「斷訊」,反應會變得遲鈍,思考也會陷入混沌。第三,肌肉的每一次收縮,都需要鈣離子來啟動,並由鈉和鉀的電位變化來傳遞指令。


這就是為什麼在大量流汗、流失電解質後,容易發生肌肉抽筋,因為肌肉的控制系統失靈了。最後,電解質在維持血液酸鹼平衡上也扮演著核心角色,它們構成了體內的緩衝系統,確保我們的體液能維持在一個極其狹窄的弱鹼性範圍內,讓所有生化反應得以正常進行。


理解了電解質的重要性後,我們就能看穿許多生活中的補水陷阱。好比說,人手一杯的手搖飲,特別是加了奶精或牛奶的珍珠奶茶。雖然它含有水分,甚至因為牛奶而帶有微量的鈣、鈉、鉀等電解質,但它作為補水選項卻是個災難。一杯全糖珍奶所含的高濃度糖分,會在腸道內形成極高的滲透壓。


為了稀釋這些糖,身體反而需要從血液中抽取水分到腸道裡,這在短時間內不但無助於身體補水,反而可能加劇脫水或引起腸胃不適。真正聰明的電解質補充,應該來自於我們的日常飲食,像是香蕉、奇異果富含鉀,堅果、深綠色蔬菜富含鎂,牛奶、豆腐則是鈣的優質來源。除非是長時間的劇烈運動,否則我們並不需要特別依賴市售的運動飲料來補充,均衡的飲食本身就是最好的電解質補充劑。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動態情境的精算—流汗時,你該怎麼喝?


當場景從靜態的辦公室,轉移到汗流浹背的運動場,我們的補水策略也必須跟著升級。這時,光靠感覺或固定的飲水公式已經不夠,我們需要一個更精算、更個人化的動態補給計畫。在討論如何補給之前,得先理解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流汗時,身體不只排出水分,還要連同寶貴的電解質一起排出?這其實是身體在演化過程中,於「散熱效率」與「資源保存」之間做出的一個聰明權衡。


我們的汗腺並沒有一個可以直接排出純水的「水龍頭」,它製造汗水的唯一原料,是我們細胞周圍富含電解質的組織液。整個排汗過程,其實是一個「先拿出含鹽的水,再盡力把鹽搶救回來」的兩步驟過程。


汗腺底部會主動將組織液中的鈉、氯離子泵入管道,水則因為滲透壓跟著湧入,形成高濃度的「原料汗液」。接著,在汗液流向皮膚表面的過程中,管道上的回收通道會奮力將鈉、氯離子再吸收回體內。當我們輕微出汗時,汗液流速慢,回收效率高,排出的汗就接近純水。但當我們劇烈運動、高速排汗時,汗液流速太快,回收系統來不及作業,大量的電解質就只好跟著水分一起流失。這是一個在「過熱死亡」與「暫時流失資源」之間的保命選擇,身體的最高指令是先活下來,資源的事稍後再補。


理解了這個機制,我們就知道在運動中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的必要性。一個相當實用的參考框架,是所謂的「蓋爾平公式」(Galpin Equation)。這個公式將飲水量與個人體重和運動時間掛鉤,提供了一個量化的參考標準。它的計算方式有兩種:若以磅為單位,是將「體重(磅)除以三十」,得出每十五到二十分鐘應飲用的液體盎司數;若以公斤為單位,一個更簡易的換算是將「體重(公斤)乘以二」,得出每十五到二十分鐘應飲用的液體毫升數。好比說,一位體重七十公斤的人,在運動時大約每二十分鐘就需要補充一百四十毫升的液體。


這個公式的價值在於,它將補水從一個模糊的「感覺」,提升到一個可以預先計畫的科學策略。大家可以在運動前就計算好,在一小時的訓練中大概需要補充的總量,然後在過程中規律地小口啜飲。尤其是在台灣這種濕熱的環境下,高濕度會讓汗水難以蒸發,身體的散熱效率變差,導致需要流更多的汗來嘗試降溫。


因此,羊羹我覺得,在戶外運動的人,應將這個公式視為「最低標準」,並視情況增加補給量。像是在全民瘋路跑的今天,一位六十公斤的跑者,一小時就需要補充約三百六十毫升的水,他可以規劃在兩個水站之間喝完一個小水杯的量。又或是在挑戰百岳的登山客,更應使用帶吸管的登山水袋,養成持續小口啜飲的習慣,這遠比休息時才大口灌水來得更有效且安全。


破解迷思—那些關於水與身體的有趣問答


當我們對水的理解越深,就越能破解許多流傳已久的迷思,甚至會發現一些看似不合常理的行為,背後卻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好比說,在極限耐力賽事的補給站,看到選手們人手一包洋芋片,這畫面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困惑,垃圾食物怎麼會出現在這裡?這恰好說明了營養學一個最有趣的原則:食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當下的情境。


在一位進行十小時超馬比賽的選手眼中,洋芋片的「缺點」都神奇地變成了「優點」。它的高熱量成了最濃縮的能量燃料;它的高鈉,則成了補充汗水中大量流失的鈉離子、預防低血鈉症的救命仙丹;而它鹹香酥脆的口感,更能對抗長時間食用甜膩能量膠所產生的味覺疲勞,帶來巨大的心理慰藉。


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是關於茶、咖啡與腎結石的關係。很多人覺得茶和咖啡利尿,又含有草酸,所以是導致腎結石的元兇。但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茶與咖啡確實含有草酸,這是構成最常見的草酸鈣結石的原料之一。但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喝了什麼,而在於「喝得夠不夠」。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我們攝入的草酸會被大量的水分充分稀釋,順利地通過腎臟排出,難以在尿液中與鈣結合形成結晶。


真正的風險模式是,只喝濃茶或咖啡來解渴,卻不喝足夠的白開水。在高草酸攝取與身體缺水的雙重打擊下,尿液被極度濃縮,高濃度的草酸和鈣相遇,一拍即合,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結石。所以,真正的元兇,是「高草酸攝取」加上「水分不足」這個致命組合。


還有一個大家肯定都有過的經驗:有時候喝完水,「馬上」就想上廁所。這當然不是剛喝下去的水光速完成了體內循環。這其實是身體一個精密的「預警反射」。當口腔的感受器偵測到液體灌入,胃壁的伸展感受器偵測到容量增加,這些訊號會立刻傳到大腦。大腦會預判「一大波水分即將抵達」,於是便命令身體減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這種激素的作用是命令腎臟多回收水分,一旦它減少了,腎臟就會放鬆水分回收,將體內本來就已經過濾好、暫存在系統中的「舊水」加速生成尿液送入膀胱,從而產生尿意。這跟吃完飯馬上想上廁所的「胃結腸反射」是完全相同的邏輯,都是身體為了迎接「新來的客人」,而提前清出空間的智慧表現。


終極目標—校準你的內在羅盤,成為飲水專家


訓練的第一步,是「校準你的口渴感」。就像羊羹我自己的經驗,小時候的口渴感是極其遲鈍的,因為身體長期處於慢性低度脫水的「新常態」,大腦便不再頻繁發出警報。但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遵循一個科學的飲水計畫,好比說連續幾週都確實執行「前十小時喝足兩千四百毫升」的策略,身體就會逐漸適應這種水分充裕的最佳狀態。一旦這個新的健康基準線建立起來,我們的口渴感就會被重新校準,變得極其敏銳和可靠。只要稍微偏離這個最佳狀態,身體就會立刻發出清晰的訊號。這時,我們就不再是被動地被口渴追著跑,而是能主動地維持在最佳水平。


接著我們要學會與自己的生理特徵和平共處。好比說,對於像我這樣超容易出汗的「濕身人」來說,這在生理上是散熱效率高的優點,但在生活中卻可能帶來黏膩與社交上的不便。


這時,我們需要的就不只是生理管理,更是生活策略。與其對抗,不如學會共存。這可以從衣物材質的選擇開始,捨棄吸汗後濕黏的純棉,改穿排汗快乾的機能性纖維;也可以在炎夏準備便攜式電風扇或涼感濕巾,主動創造舒適;更重要的是心態上的轉變,將「我很會流汗」從一個負面困擾,轉變為一個中性的個人特徵,並為此做好準備。當我們發現自己能有效控制狀況後,自信心自然會提升。


最終我們追求的,是一種「科技輔助下的直覺」。科學公式是我們的「地圖」,它給我們大方向,確保我們不至於在健康的道路上迷失。而我們經過校準的個人體感,則是我們的「羅盤」,它幫助我們在獨一無二的個人路徑上,應對每一個當下的挑戰,進行最精準的導航。學會用地圖規劃長程路線,並用羅盤在每一個岔路口微調,這才是最高明的策略。從今天起,拿起水杯,不僅是為了喝水,更是為了開啟一場與身體的深度對話。持續地傾聽、感受、回應,最終,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最專業、最可靠的飲水專家。




文章重點回顧:關於飲水的QA總結

  • Q: 除了「一天八杯水」,有沒有更科學的日常飲水建議?
  • A: 有的。一個更符合生理時鐘的策略是,在自己睡醒後的第一個十小時內,平均喝完兩千四百毫升的總液體量。這個「前置加載」的方法,能確保在身體最活躍的時段獲得充足水分,同時避免因睡前大量飲水而影響睡眠。


  • Q: 運動時只喝水就夠了嗎?為什麼有時候會看到選手吃洋芋片?
  • A: 對於超過一小時的長時間運動,光喝水是不夠的。因為大量流汗會同時流失水分與電解質(特別是鈉),只喝純水可能導致低血鈉症。這時需要補充含有電解質的飲料。而在超馬等極限運動中,洋芋片因其高熱量、高鈉含量及轉換口味的功能,能同時補充能量與關鍵電解質,是情境下的「超級燃料」。


  • Q: 我好像比別人更容易流汗,這是好是壞?該怎麼辦?
  • A: 這代表你的身體散熱系統反應靈敏且效率高,在生理上是個優點,能幫助你更好地適應高溫與運動。但這也意味著你需要比一般人更積極地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生活上,可以透過選擇排汗快乾的衣物材質、善用涼感小物,以及調整心態,將「我很會流汗」這個特徵,從一個困擾轉變為一個懂得如何管理的健康優勢。




羊羹我相信投資是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分享存股紀錄是為了印證文章中的思考而非報明牌。願我的經驗能讓大家觸類旁通建立更穩健的投資策略。

👉 羊羹的核心存股策略

用訂閱支持我,持續產出好內容! 如果在我的文章中有所收穫,歡迎訂閱【羊羹學堂】,大家的支持是我分享投資、健康與學習心得的最大動力。

現在加入即可鎖定當前優惠,解鎖所有專屬文章與社群討論,期待與您一同成長。

👉 點此訂閱,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69會員
409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7/29
深夜滑開手機,總是被各種健康大神的影片轟炸嗎?一下生酮斷食,一下全植物飲食,讓人越看越迷惘,想變健康卻不知從何開始。羊羹我跟大家一樣,也曾深陷這種資訊焦慮。與其追逐各種花俏的飲食法,不如先在我們腦中建立一道防火牆,學會辨識那些極端又武斷的說法,這或許才是找回我們身心安寧與飲食自主權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7/29
深夜滑開手機,總是被各種健康大神的影片轟炸嗎?一下生酮斷食,一下全植物飲食,讓人越看越迷惘,想變健康卻不知從何開始。羊羹我跟大家一樣,也曾深陷這種資訊焦慮。與其追逐各種花俏的飲食法,不如先在我們腦中建立一道防火牆,學會辨識那些極端又武斷的說法,這或許才是找回我們身心安寧與飲食自主權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7/25
很多人可能都跟羊羹我一樣,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的身體像開了外掛,而有些人的努力卻總是不成正比。與其羨慕別人的「易瘦體質」,不如一起來看看,身體這部精密機器的運作說明書上,到底寫了什麼。搞懂了遊戲規則,或許會發現,我們真正該關注的,從來都不是體重計上的數字,而是一些更根本、也更有趣的事。
Thumbnail
2025/07/25
很多人可能都跟羊羹我一樣,好奇過為什麼有些人的身體像開了外掛,而有些人的努力卻總是不成正比。與其羨慕別人的「易瘦體質」,不如一起來看看,身體這部精密機器的運作說明書上,到底寫了什麼。搞懂了遊戲規則,或許會發現,我們真正該關注的,從來都不是體重計上的數字,而是一些更根本、也更有趣的事。
Thumbnail
2025/07/22
每次收到家族群組的食安警告,或是看到聳動的新聞標題,是不是都感到一陣心慌?羊羹我其實也曾是那個在超市貨架前,為了各種標示而困惑不已的人。這趟思考之旅,不是要直接給出標準答案,而是想和大家一起,拆解那些讓我們焦慮的源頭,並親手建立一套能讓自己安心的判斷方法。
Thumbnail
2025/07/22
每次收到家族群組的食安警告,或是看到聳動的新聞標題,是不是都感到一陣心慌?羊羹我其實也曾是那個在超市貨架前,為了各種標示而困惑不已的人。這趟思考之旅,不是要直接給出標準答案,而是想和大家一起,拆解那些讓我們焦慮的源頭,並親手建立一套能讓自己安心的判斷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很多人都講著喝酒對身體多不好,而且啤酒又寒很傷身,喝多了還會有啤酒肚,巴拉巴拉一大堆負面評論。 我這邊來幫大家平反一下,並不是所有的酒都代表傷身,只要適量飲用,對身體反而沒有壞處,而是益處多多! 早年媒體不是一直流傳著,在你睡前喝一小杯紅酒,或者威士忌,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有益身心的品飲。
Thumbnail
很多人都講著喝酒對身體多不好,而且啤酒又寒很傷身,喝多了還會有啤酒肚,巴拉巴拉一大堆負面評論。 我這邊來幫大家平反一下,並不是所有的酒都代表傷身,只要適量飲用,對身體反而沒有壞處,而是益處多多! 早年媒體不是一直流傳著,在你睡前喝一小杯紅酒,或者威士忌,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有益身心的品飲。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聊聊一個有趣的話題——「你的敵人是科學家」。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請聽我慢慢道來。 你有沒有想過,你每週會吃多少零食或喝多少飲料?這個數字可能會讓你驚訝。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每週至少會吃一次零食,而且我非常喜歡喝飲料。你應該知道,吃零食和喝飲料對身體不好吧....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聊聊一個有趣的話題——「你的敵人是科學家」。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請聽我慢慢道來。 你有沒有想過,你每週會吃多少零食或喝多少飲料?這個數字可能會讓你驚訝。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每週至少會吃一次零食,而且我非常喜歡喝飲料。你應該知道,吃零食和喝飲料對身體不好吧....
Thumbnail
一年四季,都要喝水 但夏天天氣熱,更要多補充水份,並不是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人體器官存活必須倚靠喝水來運作。 喝夠水能幫助人體順利執行各項機能,包括促進溶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幫助酶促進反應順利發生,還能讓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滲透到細胞內以及進行排毒、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體溫,更能使人容光煥
Thumbnail
一年四季,都要喝水 但夏天天氣熱,更要多補充水份,並不是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人體器官存活必須倚靠喝水來運作。 喝夠水能幫助人體順利執行各項機能,包括促進溶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幫助酶促進反應順利發生,還能讓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滲透到細胞內以及進行排毒、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體溫,更能使人容光煥
Thumbnail
喝水有助於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維持體內水平衡,有益於正常生理功能、皮膚健康、腎臟運作等。文章介紹了喝水對身體各方面的益處以及脫水症狀和影響。透過適量飲水可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和避免健康問題。
Thumbnail
喝水有助於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維持體內水平衡,有益於正常生理功能、皮膚健康、腎臟運作等。文章介紹了喝水對身體各方面的益處以及脫水症狀和影響。透過適量飲水可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和避免健康問題。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告訴我們,為何渴了再喝水,其實是不夠的,從醫學知識到生物演化,告訴我們其中血液濃度跟大腦反應的關係,並且告訴了我們,喝水兩個最好的時機,就是早上起床跟飯前,最後醫學證實,喝熱水(湯)的才有致癌風險,呼籲大家開始由喝熱的轉成溫的。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告訴我們,為何渴了再喝水,其實是不夠的,從醫學知識到生物演化,告訴我們其中血液濃度跟大腦反應的關係,並且告訴了我們,喝水兩個最好的時機,就是早上起床跟飯前,最後醫學證實,喝熱水(湯)的才有致癌風險,呼籲大家開始由喝熱的轉成溫的。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是一項挑戰,特別是當工作或日常活動讓我們忘記補充水分時。然而,智慧水語杯的出現顛覆了我們補充水分的方式,將健康飲水習慣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是一項挑戰,特別是當工作或日常活動讓我們忘記補充水分時。然而,智慧水語杯的出現顛覆了我們補充水分的方式,將健康飲水習慣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Thumbnail
最近眼睛和手乾,醫生說我除了是過敏之外還有缺水,想說買個大的保溫杯提醒自己多喝水,在蝦皮上搜尋保溫杯 看到很多賣家在賣這款標榜316不繡鋼,覺很特別,查了才知道可運用在食用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這感覺是好的材質及安全。 購買很快送達,剛好今日要到戶外踏青,就來試試保溫效果,上午10點外出,因這費
Thumbnail
最近眼睛和手乾,醫生說我除了是過敏之外還有缺水,想說買個大的保溫杯提醒自己多喝水,在蝦皮上搜尋保溫杯 看到很多賣家在賣這款標榜316不繡鋼,覺很特別,查了才知道可運用在食用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這感覺是好的材質及安全。 購買很快送達,剛好今日要到戶外踏青,就來試試保溫效果,上午10點外出,因這費
Thumbnail
今天我們將聚焦於另一個六大營養素的成員——水。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讓我們一同深探水的奧秘。
Thumbnail
今天我們將聚焦於另一個六大營養素的成員——水。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讓我們一同深探水的奧秘。
Thumbnail
擁有一張水嫩飽滿的肌膚是每個人都嚮往的事情。在各種皮膚保養方式中,多喝水無疑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水是生命之源,同時也是肌膚與身體健康的祕密武器。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多喝水對肌膚和身體的益處,並提供了攝水量參考和飲水時機。
Thumbnail
擁有一張水嫩飽滿的肌膚是每個人都嚮往的事情。在各種皮膚保養方式中,多喝水無疑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水是生命之源,同時也是肌膚與身體健康的祕密武器。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多喝水對肌膚和身體的益處,並提供了攝水量參考和飲水時機。
Thumbnail
有人說喝太多水腸胃不適,會胃食道逆流! 也有人說明明喝很多水了,怎麼還是很口渴? 到底怎麼才是正確的飲水方式呢?
Thumbnail
有人說喝太多水腸胃不適,會胃食道逆流! 也有人說明明喝很多水了,怎麼還是很口渴? 到底怎麼才是正確的飲水方式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