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被動收入:比起有氧,重訓才是打造理想體態的長期投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raw-image


身邊是否總有那種食量驚人卻體態纖細的朋友,彷彿天生自帶燃脂外掛?或是看著社群媒體上某些人分享著大餐照,腰圍卻絲毫不見長進,讓人不禁感嘆世界的參差。


這種現象往往被歸因於一個神秘又令人嚮往的名詞:「新陳代謝快」。於是各種號稱能「加速代謝」的偏方妙招應運而生,從早上第一杯冰開水到餐後一杯綠茶,似乎只要做對了某個神奇的儀式,就能解鎖易瘦體質的成就。


但事情的樣貌或許和多數人想的截然不同。與其盲目追尋那些效果微乎其微的代謝捷徑,不如靜下心來,重新理解我們身體這部精密機器的運作邏輯。因為體重管理的真正關鍵,從來就不在於那些花俏的表面功夫,而是藏在更深層的生理機制裡,一旦看懂了遊戲規則,就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永續之道。


戳破泡泡——那些廣為流傳的「代謝加速法」有用嗎?


要理解代謝,得先知道自己的熱量都花到哪裡去了。人體一整天的總能量消耗(TDEE)大致由四個部分構成,它們像四個不同功率的引擎,共同決定了我們的耗油量。


  • 基礎代謝率(BMR)
    這是最大的一塊,約佔總消耗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它指的是身體在完全靜止、非消化狀態下,為了維持心跳、呼吸、體溫等基本生命活動所需的最低能量。可以把它想成是汽車不行駛時,引擎怠速運轉的基本油耗。
     
  • 非運動性活動產熱(NEAT)
    這部分約佔百分之十到三十,指的是所有非刻意運動的日常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好比說走路去搭捷運、打電腦、做家事、甚至只是坐立不安地抖腳,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累積起來,其實相當可觀。
     
  • 食物熱效應(TEF)
    這部分約佔百分之十,是指身體為了消化、吸收、代謝吃進來的食物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沒錯,吃飯本身也是一件耗能的事。
     
  • 運動消耗(EAT)
    這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容易被高估的一塊,對多數非專業運動員的普通人來說,它只佔總消耗的百分之五到十五。


看懂了這個結構就會發現,佔比最大的基礎代謝率(BMR)才是影響我們每日熱量消耗的主力。


這也解釋了為何那些「代謝加速法」的宣稱,聽起來總是有點問題。好比說廣為流傳的「喝冰水能提升代謝」,背後的說法是身體需要額外消耗能量來將冰水加熱到體溫。這個說法在物理上成立,但實際效果卻微乎其微。


科學研究估算,喝下500毫升的冰水,身體為了將水溫提升約33度C所消耗的能量,大概只有區區4.5大卡。這是什麼概念?大概就是一顆聖女番茄的熱量。為了這麼一點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消耗,而去忍受冰水對身體可能帶來的不適,實在不成比例。


其他像是吃辣、喝綠茶或咖啡等方法,也面臨同樣的窘境。它們或許能在短時間內對代謝率產生極其微小的波動,但放到一整天二十四小時的總量來看,其影響完全可以被忽略。這些方法的真正價值,其實並不在於它們魔法般地「燃燒」了更多熱量,而是它們巧妙地影響了等式的另一端:「熱量的攝取」。


打個比方,選擇喝一杯無糖的冰水或綠茶,真正的好處是取代了原本可能會喝下肚的全糖手搖飲,直接從源頭砍掉了數百大卡的熱量攝入。又或者,提倡「細嚼慢嚥」,其背後的科學原理是我們的飽足感信號傳遞需要時間。從腸胃發出信號,到大腦的下視丘接收到「我飽了」的訊息,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二十分鐘。


慢慢吃,給了身體足夠的時間去啟動這套飽足機制,讓我們能在感覺到飽的時候自然地停下筷子,而不是在狼吞虎嚥中,不知不覺地吃下遠超過身體所需的份量。這才是這些方法可能帶來體重變化的真正原因,它們是行為科學與生理學的巧妙應用,而非什麼代謝魔法。所以,我們應該將注意力從如何消耗那微不足道的幾十大卡,轉向如何更聰明地管理我們攝入的成百上千大卡。


打造一台更耗油的引擎——談談肌肉的真正價值


既然那些小技巧都靠不住,那究竟有什麼方法才能真正從根本上,長期有效地提升我們的基礎代謝率?答案其實一直都很樸素,那就是增加我們身體裡最耗能的組織:肌肉。


如果把身體比作一部汽車,那麼肌肉就是引擎。一台大排氣量的V8引擎,即便在怠速狀態下,其油耗也遠高於一台小排氣量的三缸引擎。肌肉組織與脂肪組織的關係也是如此。科學估算,一磅的肌肉組織在靜止狀態下,一天大約會消耗6大卡的熱量來維持自身存活;而同樣一磅的脂肪組織,一天僅消耗約2大卡。這看似微小的4大卡差距,背後卻是三倍的基礎能耗差異。


更重要的是,這還只是靜態的比較。當我們開始活動,肌肉這台引擎的耗能優勢會被進一步放大。假設一個人透過努力訓練,成功增加了五公斤的純肌肉,這不僅意味著他的基礎代謝率每天會平白無故地多燃燒一百多大卡,更代表他身體的每一次移動,從走路、爬樓梯到提重物,都會因為需要驅動更重、更有力的肌肉而消耗掉更多能量。這是一種複利效應,增加的肌肉越多,日常活動的能量成本就越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此,增加肌肉量,是唯一能真正從結構上改變我們每日總熱量消耗的策略。


這也讓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運動」在體重管理中扮演的角色。長久以來,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游泳、飛輪,被奉為減肥聖經。它們確實能在運動的當下消耗可觀的熱量,但這種效益是短暫的、一次性的。


可以把有氧運動看作一個「計時人員」,有上班才有薪水,工作結束,熱量消耗也就跟著停止。雖然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有所謂的「後燃效應」,能讓身體在運動後的一段時間內持續燃燒少量額外熱量,但這個效應的規模與持續時間,遠比商業宣傳的要小得多,對整體代謝的提升助益有限。


重量訓練的角色則完全不同。它更像一個「資產建構者」或「基礎建設工程師」。重訓當下消耗的熱量或許不如長時間的有氧運動來得多,但它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對肌肉纖維的破壞與超量恢復,來建構能長期、持續消耗熱量的寶貴資產——肌肉。


每一次的深蹲、硬舉、臥推,都是在為我們的身體進行一次永久性的硬體升級,打造一台更強大、更耗油的引擎。這台引擎,無論我們是在工作、休息、甚至睡覺時,都在默默地為我們燃燒更多的熱量。一個是花錢消耗當下的熱量,一個是投資賺取未來的被動消耗,兩者的戰略意義截然不同。


當然,要建構肌肉這項資產,光有訓練還不夠,還需要充足的「原料」,也就是蛋白質。蛋白質不僅是合成肌肉組織不可或缺的材料,它本身還具有最高的食物熱效應。消化蛋白質所需的能量,約佔其自身熱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遠高於碳水化合物的百分之五到十,以及脂肪的百分之零到三。


這等於是說,每吃下一百大卡的雞胸肉,身體在消化它的過程中,就先自動消耗掉了二十到三十大卡。羊羹我覺得這簡直是食物界最划算的交易。充足的蛋白質攝取,不僅能支持肌肉生長,還能透過其高熱效應與高飽足感的特性,幫助我們在增肌的同時,更輕鬆地控制總熱量攝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失控的慣性——為什麼運動員、軍人退休後反而胖更快?


談到增肌與代謝的關係,很多人心中可能會有個疑問:肌肉會因為停止使用而萎縮,如果因為高強度訓練而提升了食量,一旦停止訓練,肌肉量下降,耗能變少了,過去的大食量卻改不掉,豈不是會胖得更快?


這個提問極為敏銳,也完全合乎邏輯。它恰恰點出了一個被許多人忽略的關鍵:體重管理從來不只是物理學的熱量加減,更是生物學與心理學的複雜交互作用。而這個現象最極致、也最令人痛心的證明,就發生在那些我們曾經以為最健康、最不可能發胖的族群身上:職業運動員、軍人,以及從事高強度勞力工作的人們。


觀察一下周遭,不難發現許多運動選手在告別賽場、退役轉任教練或上班族後,體態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劇烈變化。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退伍的軍人,或是在工地、碼頭揮灑汗水的勞動者,當他們進入中年、轉職或改變生活型態後,發福幾乎成了一種必然。這背後的原因,正是一場由消耗驟降與攝入慣性共同引發的「完美風暴」。


首先是能量消耗的急遽崩盤。他們的生活從每天數小時、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或勞動,瞬間切換成久坐的靜態模式。光是「刻意運動」這部分的熱量消耗,一天就可能驟減超過一千大卡。與此同時,日常的非刻意活動(NEAT)也大幅減少,他們不再需要頻繁走動、搬運重物或長時間站立。最核心的改變,是身體引擎的降級。由於訓練刺激消失,肌肉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開始萎縮,導致他們身體的基礎代謝率(BMR)也跟著顯著下滑。


然而在消耗端雪崩式下滑的同時,能量攝入端卻因強大的慣性而維持在高點。在他們的體能巔峰時期,為了應付巨大的能量消耗,身體和大腦早已建立起一套根深蒂固的「高熱量飲食模式」。他們的胃習慣了較大的食物份量,大腦也習慣了從大量食物中獲得滿足感。他們的飲食選擇可能更偏好高碳水、高熱量的食物,因為這是在高強度活動下最有效率的能量來源。這套為了適應過去高耗能生活而建立的飲食習慣,並不會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而自動關閉。


這就觸及了體重管理的真正核心:食慾的生物學。我們的飢餓與飽足,並非單純由意志力決定,而是一套由荷爾蒙主導的精密生化回饋系統。當胃部排空時,會釋放「飢餓素(Ghrelin)」,向大腦發出「該吃飯了」的信號;而當能量攝取充足時,脂肪細胞會分泌「瘦素(Leptin)」,告訴大腦「能量儲備已足,可以停止進食了」。這套系統的靈敏度,決定了我們能否精準地匹配食量與身體的實際需求。


對於那些生活型態驟變的族群來說,問題就出在這套系統的失靈。他們的飢餓素可能仍然按照過去的習慣定時分泌,而大腦對瘦素的敏感度,也無法即時調整到適應新的、較低的能量水平。進食行為已經從「補充能量」的生理需求,轉變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心理習慣」和「生活節奏」。即使身體不再需要那麼多能量,時間到了、看到食物,大腦仍然會發出「該吃了」的指令。


在消耗驟降與攝入慣性的雙重夾擊下,巨大的能量順差無處可去,最終只能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造成了體態的劇烈變化。這個現象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身體是一套動態的系統,只升級硬體(肌肉),卻忘了維護和更新軟體(飲食習慣與荷爾蒙系統),最終必然會導致系統的崩潰。


成為身體的主人——建立終生受用的永續方案


看懂了代謝的真相、肌肉的價值以及食慾的科學後,我們就能勾勒出一條更清晰、也更具可行性的路徑。真正的體重管理,不是一場與身體為敵、充滿痛苦與剝奪的戰爭,而是一趟學習如何與身體合作、成為自己身體主人的旅程。這套永續的方案,可以總結為兩個核心策略:持續升級硬體(肌肉),同時用心校準軟體(食慾系統)。


升級硬體的核心,在於將重量訓練融入生活。這不代表每個人都得練成健美選手,而是要找到一種適合自己、能長期堅持的肌力訓練模式。它可以是在健身房的槓鈴、啞鈴,也可以是在家的彈力帶、壺鈴,甚至是徒手訓練。重點在於給予肌肉足夠的「漸進式超負荷」刺激,讓身體知道「我需要變得更強壯」,從而維持甚至增加寶貴的肌肉量。將目標從「消耗今天的午餐」,轉變為「為明天打造更強的自己」,這種心態的轉變,是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校準軟體,則是學習傾聽身體的內在信號。在這個充滿外部誘惑的環境中,我們的內在感知力很容易被鈍化。便利商店24小時的燈火、外送平台隨點即到的美食、社群媒體上不斷放送的食物影像,都在持續地用外部刺激覆蓋我們真實的生理需求。因此,重新訓練我們的食慾系統,變得至關重要。


具體的行動方案,可以從幾個簡單卻有效的地方著手。首先是「聰明吃」。這不是要大家嚴格計算卡路里,而是要優化飲食的「品質」。確保每一餐都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像是雞蛋、魚肉、豆腐、豆漿)和來自蔬菜、全穀類的膳食纖維。蛋白質與纖維的組合,是天然的食慾調節劑,它們能提供長效的飽足感,穩定血糖,避免因飢餓而導致的暴食。羊羹我把這種組合稱為「飢餓毀滅組合」,它能有效地讓人在攝取較少熱量的情況下,依然感到滿足。


其次是「專心吃」。現代人習慣邊吃飯邊滑手機、看影片,這種分心的狀態,會嚴重干擾大腦接收飽足信號。嘗試在用餐時放下電子產品,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食物的色香味、口感,以及身體從飢餓到滿足的細微變化上。這種練習,就是一種「正念飲食」,它能有效地重新連結大腦與腸胃的溝通管道,提升我們對飽足感的敏感度。


最後,也是最常被忽略的一點,就是「好好睡」。睡眠是人體最重要的修復與重置時間,也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食慾荷爾蒙。長期睡眠不足,會直接導致飢餓素飆升、瘦素下降,並提高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水平。這會讓人在隔天變得極度渴望高糖、高油的食物,同時更容易將攝取的熱量轉化為腹部脂肪。確保每晚七到八小時的優質睡眠,是穩定食慾、維持代謝健康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投資。



文章重點回顧:關於體重管理的問答

  • Q: 那些喝冰水、吃辣的「代謝加速法」真的沒用嗎?
  • A: 從直接燃燒熱量的角度看,它們的效果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它們真正的價值,在於可能改變了我們的飲食行為,好比說用無熱量的水取代了含糖飲料,或是透過細嚼慢嚥提早產生飽足感,從而幫助我們減少了總熱量的「攝取」。


  • Q: 想要有效提升基礎代謝率,應該做有氧運動還是重量訓練?
  • A: 如果目標是「長期、根本地」提升基礎代謝率,重量訓練的效益遠大於有氧運動。有氧運動主要消耗「當下」的熱量,而重量訓練則是在「建構」能持續消耗熱量的肌肉資產。增加肌肉量,是唯一能真正讓身體引擎更耗油的方法。


  • Q: 為什麼很多運動員或軍人,在生活型態改變後反而胖得很快?
  • A: 因為他們面臨了「消耗驟降」與「攝入慣性」的雙重夾擊。訓練停止導致熱量消耗大幅減少,但過去為了適應高強度活動而建立的大食量飲食習慣卻難以改變。這顯示了只鍛鍊身體(硬體),卻沒有同步調整飲食習慣與食慾系統(軟體)所帶來的風險。




羊羹我相信投資是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分享存股紀錄是為了印證文章中的思考而非報明牌。願我的經驗能讓大家觸類旁通建立更穩健的投資策略。

👉 羊羹的核心存股策略

用訂閱支持我,持續產出好內容! 如果在我的文章中有所收穫,歡迎訂閱【羊羹學堂】,大家的支持是我分享投資、健康與學習心得的最大動力。

現在加入即可鎖定當前優惠,解鎖所有專屬文章與社群討論,期待與您一同成長。

👉 點此訂閱,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69會員
406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7/22
每次收到家族群組的食安警告,或是看到聳動的新聞標題,是不是都感到一陣心慌?羊羹我其實也曾是那個在超市貨架前,為了各種標示而困惑不已的人。這趟思考之旅,不是要直接給出標準答案,而是想和大家一起,拆解那些讓我們焦慮的源頭,並親手建立一套能讓自己安心的判斷方法。
Thumbnail
2025/07/22
每次收到家族群組的食安警告,或是看到聳動的新聞標題,是不是都感到一陣心慌?羊羹我其實也曾是那個在超市貨架前,為了各種標示而困惑不已的人。這趟思考之旅,不是要直接給出標準答案,而是想和大家一起,拆解那些讓我們焦慮的源頭,並親手建立一套能讓自己安心的判斷方法。
Thumbnail
2025/07/18
餐桌上那罐最不起眼的黑胡椒,其實是羊羹我近期研究裡,覺得最迷人也最危險的存在。它不只是調味料,更是一把能放大營養、也可能干擾藥物的雙面刃。這次想和大家一起從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每天都會吃到的老朋友,看看它體內的「胡椒鹼」究竟藏著什麼秘密,學會怎麼聰明地與它共存。
Thumbnail
2025/07/18
餐桌上那罐最不起眼的黑胡椒,其實是羊羹我近期研究裡,覺得最迷人也最危險的存在。它不只是調味料,更是一把能放大營養、也可能干擾藥物的雙面刃。這次想和大家一起從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每天都會吃到的老朋友,看看它體內的「胡椒鹼」究竟藏著什麼秘密,學會怎麼聰明地與它共存。
Thumbnail
2025/07/15
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小心計算卡路里,體重計的數字卻不動如山。羊羹我花時間鑽研後才明白,原來我們的身體有自己的「上班時間」。這趟分享,就是想和大家一起解開身體的時鐘之謎,讓健康管理不再是苦苦對抗,而是聰明合作,找到那條更順應自然的健康之路。
Thumbnail
2025/07/15
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小心計算卡路里,體重計的數字卻不動如山。羊羹我花時間鑽研後才明白,原來我們的身體有自己的「上班時間」。這趟分享,就是想和大家一起解開身體的時鐘之謎,讓健康管理不再是苦苦對抗,而是聰明合作,找到那條更順應自然的健康之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今日進入瘦身期間第8760天( 應該吧…!),瘦身是條漫漫長路,別人在狂啃美食,我們在嚴格自律。別人在嘲笑我們不懂享受人生,我們在一條看不到何時可以達標的路上。 如果沒有寒徹骨,那來撲鼻香?沒有嚴格的自律,那來的健康與好身材?我們人生就是短短幾個秋而
Thumbnail
今日進入瘦身期間第8760天( 應該吧…!),瘦身是條漫漫長路,別人在狂啃美食,我們在嚴格自律。別人在嘲笑我們不懂享受人生,我們在一條看不到何時可以達標的路上。 如果沒有寒徹骨,那來撲鼻香?沒有嚴格的自律,那來的健康與好身材?我們人生就是短短幾個秋而
Thumbnail
就產業觀察來說,找上門尋求教練協助的客戶,多半是減肥或改善外觀,一部分是看到各種健檢成績單滿江紅想來挽救,想變強的人是有但佔比又更少 簡單來說普遍備受注目的動機焦點很單一 體態 彷彿這是投入運動唯一容易勾起動機的面相 為了減肥或符合相對應的審美觀,甚至有人能把健康擺放在很
Thumbnail
就產業觀察來說,找上門尋求教練協助的客戶,多半是減肥或改善外觀,一部分是看到各種健檢成績單滿江紅想來挽救,想變強的人是有但佔比又更少 簡單來說普遍備受注目的動機焦點很單一 體態 彷彿這是投入運動唯一容易勾起動機的面相 為了減肥或符合相對應的審美觀,甚至有人能把健康擺放在很
Thumbnail
資訊瘦身,拎回從指縫中逃走的時間。
Thumbnail
資訊瘦身,拎回從指縫中逃走的時間。
Thumbnail
一向我對自己體重都有個隱性執着,只要不超過某個kg的數字就為之控制得宜。但生性就不喜歡運動的我,現在又因為行動不便更加消耗不了卡路里,只能從減少進食入手。最近量度體重時,不如我預期地到達了這個數字,有感而發寫下這個小說。
Thumbnail
一向我對自己體重都有個隱性執着,只要不超過某個kg的數字就為之控制得宜。但生性就不喜歡運動的我,現在又因為行動不便更加消耗不了卡路里,只能從減少進食入手。最近量度體重時,不如我預期地到達了這個數字,有感而發寫下這個小說。
Thumbnail
以前十分討厭健身,因為沒有要當巨巨,也不覺得巨巨好看,後來健檢量InBody發現肌力開始流失、體脂偏高,回頭找解方才知健身好處-增肌減脂,而增肌的重大關鍵是為了確保老年降低肌少症的可能性(簡單來說->走路會變慢接著坐輪椅)。
Thumbnail
以前十分討厭健身,因為沒有要當巨巨,也不覺得巨巨好看,後來健檢量InBody發現肌力開始流失、體脂偏高,回頭找解方才知健身好處-增肌減脂,而增肌的重大關鍵是為了確保老年降低肌少症的可能性(簡單來說->走路會變慢接著坐輪椅)。
Thumbnail
這是一則關於一位年輕上班族透過養身減重,從內到外重拾自信的成功故事。當他勇敢面對職場挫折,並開始注重健康飲食和適度運動後,不僅身材改善,體重下降,精神狀態也隨之改善,讓他的自信與積極投入在工作和人際關係都有明顯提升。
Thumbnail
這是一則關於一位年輕上班族透過養身減重,從內到外重拾自信的成功故事。當他勇敢面對職場挫折,並開始注重健康飲食和適度運動後,不僅身材改善,體重下降,精神狀態也隨之改善,讓他的自信與積極投入在工作和人際關係都有明顯提升。
Thumbnail
今天量了inbody, 體重少一公斤,肌肉少一公斤,脂肪多一公斤!!教練說:少了運動就要增加飲食=蛋白質。但能運動是最好的。可能想想要如何規劃運動?卻又不影響我的身體還有人工血管的部分,也不能太激烈。 回家跟媽媽說,她只聽到我體重少一公斤,叫我要多吃顧好身體,多喝飲品,然後要勇敢,說土城大阿姨很勇
Thumbnail
今天量了inbody, 體重少一公斤,肌肉少一公斤,脂肪多一公斤!!教練說:少了運動就要增加飲食=蛋白質。但能運動是最好的。可能想想要如何規劃運動?卻又不影響我的身體還有人工血管的部分,也不能太激烈。 回家跟媽媽說,她只聽到我體重少一公斤,叫我要多吃顧好身體,多喝飲品,然後要勇敢,說土城大阿姨很勇
Thumbnail
現代人的通病,不外乎就是對於體態的不滿意,當然對於體態不滿意就鍛鍊就對了,只要你有足夠的決心,那麼就可以透過運動搭配訓練菜單來達到你理想的身材,當然瘦身運動只要選對的話,那麼就絕對可讓你事半功倍,以下小編就整理出幾個瘦身運動推薦千萬別錯過。 延伸閱讀:【減肥方法】百百種!但哪一種才可以真正的減重呢
Thumbnail
現代人的通病,不外乎就是對於體態的不滿意,當然對於體態不滿意就鍛鍊就對了,只要你有足夠的決心,那麼就可以透過運動搭配訓練菜單來達到你理想的身材,當然瘦身運動只要選對的話,那麼就絕對可讓你事半功倍,以下小編就整理出幾個瘦身運動推薦千萬別錯過。 延伸閱讀:【減肥方法】百百種!但哪一種才可以真正的減重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