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剛進研究所的同學,
外表看起來像個研究生,
但內心還停留在「學生心態」:想要有標準答案、被動接受、避免出錯。
要轉換成真正的「研究生心態」,
先從這三個常見問題開始思考。
▋FAQ 1: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怎麼做,我該怎麼辦?
這正是你進入研究的起點。
研究不是等指令,而是提出問題、設計方法、反覆實驗。
一開始不會做,是正常的;
但你要培養的是「主動去找路」的肌肉,而不是等著人帶路。
你越能靠自己設計出下一步,越接近研究者的樣子。
▋FAQ 2:如果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是不是代表我不適合研究?
這句話有兩個錯誤前提:
一是「研究應該要做得好」,二是「做不好=不適合」。
真相是:大部分研究進展都非常醜陋、不順,甚至一週無進度。
研究就是不斷試錯,
能夠不逃避失敗、持續修正,才是研究能力的核心。
▋FAQ 3:我怎麼知道我現在讀的paper、做的專題,是不是有價值?
別急著追求「價值」,那是學者社群後設的分類。
你更該追問的是:「這件事能幫助我學什麼?累積什麼技能?改變我怎麼思考問題?」
短期內的方向,最好是幫你建立基礎、熟悉工具、增加信心。
只要你願意走進這個過程,價值會在你身上慢慢長出來。
—
學生心態在於找「標準答案」,
研究生心態在於「自訂問題、自找方法、自建標準」。
從這三個FAQ下手,
你會發現,自己真的開始轉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