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3本研究「易於使用的愛之理論」的成果
在10.1.4的討論中,我們得到「愛的能力內在成長八階段是本研究目標的易於使用的愛之理論之達成」的假設推定。為了進一步驗證,我們將它整理成一張A4紙的內容,編號為「001」,並將這份初稿在我們的生活圈中傳閱,然而,卻得到「是可以看出自己屬於哪一階層啦,然後呢?」這樣的回饋意見。大家認為只是辨識出自己屬於八階段的那一階段,不知道有什麼用。因此,我們便重新進行編號「002」的修改稿編寫。內容一樣是一張A4紙,以利傳閱。
編號「002」增加了如何成長的方法,簡略說明了成長的關鍵。一樣的,我們傳閱在我們的生活圈中,但得到的反應是「這跟愛有什麼關係?」的回饋。
而且不少人無法從這張資料感受到這對愛有什麼幫助。
所以,我們重新製作了編號「003」的材料。
編號「003」增加了愛的需求八階層圖與愛的交流模式圖,並簡略說明此圖的功能。
也將10.2.1確認的「愛是雙方主動給予的交流活動」之定義寫上,整理出兩張A4紙,並在生活中分享給親友、學員們,還有一些初次見面的客人閱讀。
這次得到的反應則總算如其所願。
雖然我們提出的架構並非得到閱讀者百分之百的認同,也不是每個人都覺得這份理論可以對生活產生什麼樣的説明,但對於內容的淺顯易懂,以及圖5:愛的交流模式圖所揭示的意義,倒是沒有什麼人反對。
如此看來,10.1.4所得到「愛的能力內在成長八階段是本研究目標的易於使用的愛之理論之達成」這個假設推定不完全正確,至少還要說明「愛」是什麼才可以。
故此,編號「003」的內容才符合我們這份論文所要達成的目標。(編號「001」、「002」、「003」之內容請見其後附錄。)
所以,愛的能力內在成長八階段、還要加上愛的需求八階層圖、愛的交流模式圖的內容才是本研究易於使用的愛之理論的全貌。
10.2.4結語
這篇論文,是因佛洛姆那句「愛是一種喚起愛的能力,愛的無能就是不能夠喚起愛」與我們經驗的呼應為起始,一路追尋與之相關的種種文獻,並對與「愛」相關的種種內容表達了許多我們自己的觀點,還整理出愛的交流理論、愛的交流系統圖、人格意識空間圖、鏡的十原則、馬斯洛需求方塊、愛的能力內在成長八階段、愛的需求階層圖、愛之交流模式圖等內容。
可謂收穫豐富。
但此篇可成,實是前人智慧的啟發與引導。
若沒有那些前人做出的種種研究,本研究的論述便難成形,我們自己的觀點與觀察也無法得到充分的支援。
而科學的研究與科學的理論有“可證偽性”,所以文末要特別提到的是:根據我們自己在文中整理的「鏡」的原則「自己是什麼就看到什麼」這項假設,該篇論文乃是源於我們自己生活中所體會到的點點滴滴,是我們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與方法,不一定會適用於每個人。
每個人有各自觀察自己世界的視野與方式,所以此八階段並不會等於人類的極限,也不一定會是人類的共同體驗。
但是,如果對於這世界尚屬茫然,尚未有任何可供判斷的準則,我們覺得自己這份工具,倒是可以提供某種程度的幫助。
畢竟我們自己也是藉助前人的準則去整理出自己的準則,並將此準則的應用經驗整理成該篇成果。
然而,經驗每個人都不同,每個階段對於經驗的詮釋也不會相同,所以,每個人感受經驗自由的自然天性,便賦予了此論文“可證偽性”。
我們提供了某個角度的建議,但屬於每個人的答案還是需要自己尋找。